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建 《华章》2010,(35)
在未来的社会里,多数职业要求从业人员要具有分析、创新能力而不仅仅是机械的操作,所以,就要求今天的学生需要更多更强的数学能力,而不只是数学知识为未来的职业作准备.因此,在数学基础教育的课程中,就必须要反映这些需求:数学教育应该实现在从传承知识到传授知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能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的观点中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因此,必须让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潜能,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2.
如何让学生人人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呢?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使数学课堂生活化,让学生获取知识,学会应用,这应是我们对新课程的重要实践。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3.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并最终又运用于实践,因此,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学生是非常乐意的,这也是教学所必须的。因此,我们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拓宽学生的生活空间,让学生到课外广阔的天地去运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并学会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社会现实,努力提高综合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已经二十余年,特别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笔者主要是从如下两个方面培养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数学知识的。1多给学生布置一些生活实践作业学生经过课堂学习,虽然也能解决一…  相似文献   

4.
数学源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不仅是一门科学知识,更是人类实践活动创造的产物。因此,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的本质中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如何真正让数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带着这个问题开展了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教师能用新课标理念指导作业改革,从注重人的未来发展、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角度去考虑,来提升数学作业的设计理念。认识到作业不仅是做习题,而且要做与习题有关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感悟,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去探索、去创造。使作业成为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和了解科学的栽体,使作业成为学生开发潜能、体现个性和培养能力的场所,作业才能真正发挥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磊 《甘肃教育》2014,(18):107-107
正新课标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并强调"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其实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是无法剥离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在设计作业时也要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进而激发学习兴趣。那么,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呢?下面,笔  相似文献   

7.
如何让学生人人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呢?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使数学课堂生活化,让学生获取知识,学会应用,这应是我们对新课程的重要实践.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知识既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9.
叶志彦 《考试周刊》2012,(44):56-56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本文将从四个方面阐述对数学"阅读材料"教学的一点思考:阅读材料的教学突出了知识的延伸性;阅读材料的教学突出了教学的趣味性;阅读材料的教学陶冶了学生的情操;阅读材料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0.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  相似文献   

11.
作业是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手段和保证。本文就数学作业的批改中,如何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关爱学生的成功体验,关爱学生的数学交流,关爱学生的创新精神等方面的一些体会进行阐述,希望能得到专家的指点。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它源自于生活实践。数学的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如何把数学活动生活化、把儿童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的、生动的、易于理解的事物?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性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优化小学数学教学,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多数学生认为数学很枯燥,一上数学课就犯困.为了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教师应在教学中体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21世纪的数学教学理念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要求,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而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小学数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如何在教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成为了教师日常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谢文运 《甘肃教育》2014,(11):78-78
正小学数学课外实践作业既是学生的实践活动,又是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形式应不拘一格。合理的数学课外实践作业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下面,笔者就如何设计课外实践作业,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一、设计趣味性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我国,"鸡兔同笼"问题作为一类有趣又重要的数学问题的代表,大量出现在各种版本的数学教材中。在学习了  相似文献   

17.
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只有让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绿色的数学课堂,让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一、走进生活来源,感知数学在生活中,还原数学,给学生一种数学就在身边的感  相似文献   

18.
支海兵 《考试周刊》2014,(45):73-73
<正>《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这就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下面从三个方面例述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全日制小学数学课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去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学习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尤其是思维能力的发展。面对索质教育和数学教学改革的挑战,我们数学教师该怎样具体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