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观为视角,从历史主体、价值主体、生产力主体、实践主体以及发展主体等五个方面,分析了"以人为本"的哲学基础,从而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为本"源自<管子>.古代的"以人为本"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现时代的"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强调人民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主人,人民利益是全部工作的出发点、目的和标准.把它确定为科学发展观和执政治国的核心理念,这是党立足当代现实和实践,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加以改造和发展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界限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观和历史观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超阶级"、"超党派"地分析研究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事实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历史虚无主义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突出地表现为以历史偶然性来否定革命的必然性.历史虚无主义尽管也挖掘出一些鲜为人知的史料和历史细节,但其认识论根源在于不能正确区分历史本质与现象、历史主流与支流.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性区别并不在于要不要对人性进行分析,而是在于怎样看待人性问题,究竟是从抽象的人性出发还是从具体的人性出发来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谦 《教学与研究》2005,1(6):40-45
当代发展观经过了由"以物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后者把一切人的最大化的全面发展视为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和终极目标.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以人为本"发展观的哲学根据.要理解这一点,必须在理论上完整准确地理解唯物史观的出发点,要完整准确把握物质生产活动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它主要体现了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是历史的、发展的,即马克思主义的终极价值就是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强调大众化,就是每个人生来都是平等的,社会历史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都是以为了人们更好的生活为基础的,所以马克思主义与以人为本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向和道路,关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际效果,是必须正视和回答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有着特定的内涵和现实针对性,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的视野作具体阐释。从抽象人道主义、人本主义立场来理解以人为本,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蕴含着丰富的"以人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批判了费尔巴哈"类本质人"的观念,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人是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类"属性、社会属性和个人独特性的现实的个人.只有将"现实的个人"作为"以人为本"理念的归宿,才能在构建中国和谐社会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展观问题的提出首先内含着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来对待发展的问题,即关键解决发展的目的问题。"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为目的,即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主旨,是以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崇高社会理想的价值观,所以,"以人为本"与马克思有关人本思想是一致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它与时俱进地将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这既凸显了“现实的个人”的主体性,也是对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的肯定,并体现了“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终极价值。马克思主义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在对劳动阐述的基础上提出,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在于“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因此,“以人为本”正是马克思主义人性观在当代中国的全新诠释。  相似文献   

11.
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 ,宣传、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六大的精神 ,本刊将从这期开始 ,陆续组织刊发一系列理论文章 ,敬请广大读者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我们研究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落实以人为本必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离开以人为本谈生态文明建设是没有意义的.以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力量为本,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应该遵循的核心理念或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也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总体观念.从“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看待课堂教学的“以学生为主体”,并加以切实贯彻,对于我们所从事的高职教学是一个很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议题.  相似文献   

15.
我们今天所讲的"以人为本",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合理因素,吸收借鉴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积极成果,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本观."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运用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以及人的发展过程和基本条件,是以人为本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关于以人为本的内涵问题”研究课题组于2005年3月25日召开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就如何准确理解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问题各抒所见。现将发言内容综述如下。关于以人为本的内涵,学者们提出,关键是对“人”和“本”究竟如何理解。有的学者认为,“以人为本”的“人”(hum an being),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即“人人”(everybody);另外一层含义是指人民(people),这是主要的。只有从肯定第一层含义深入到肯定第二层含义,才能对“…  相似文献   

17.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自从“以人为本”核心理念提出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其成功的光环背后,逐渐显露出自身存在的不足,为了更好地贯彻和执行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切实开展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有必要对如何改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以人为本",有着明确的科学内涵,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以人为本”: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展示良好国家形象的根本.在我国,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就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