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新观念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一)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之特点,使传统的职业教育受到挑战;(二)终身教育思想的出现与传播,使得人们接受职业教育的时限拉长、跨度加大;(三)主体性教育观念的实施,使职业教育更加注重个性化培养;(四)素质教育的提出,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五)创新教育的提出,为职业教育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现职教特点,完善职教职能:(一)变革传统的思想模式和培养模式,使职业教育成为现代社会人经常接受的教育;(二)拓宽办学渠道,争取社会办学优势;(三)重点要放在受教育者个人能力和素质的综合…  相似文献   

2.
以教育对象为根本建立职业教育目标分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把“人”置于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中,以人为本是教育乃至整个社会的文明所在。职业教育的对象以不同层次、学制的职业院校学生为主体,同时,还包括其他各类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人员。生源不同,教育目标自然有不同的梯度。  相似文献   

3.
职业学校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职业教育开展就业指导的目标、内涵和重点等一系列重大观念和宏观指向基本廓清后,如何在职业教育就业指导的微观领域和操作层面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必将成为职教工作者们关心的课题,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在实践中催生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命题。 一、提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背景 提出“创新教育”,表达的是一种教育价值取向,即接受“创新教育”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理论,培养人们的创造素质,提高创造能力,使教育成为创新人才的实践活动过程。 创…  相似文献   

4.
构建新型职教理念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各国都在进行职业教育改革,以终身教育为指导进一步推动和发展职业教育,倡导一种“职业准备教育→就业培训→岗位培训→晋级/转业/再就业培训”。的大职业教育观,“形成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相互沟通、互为补充的灵活的现代教育体系,构建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增强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和吸引力,变终结性教育为阶段性教育,为职业教育学生提供接受高一级职教或普教的机会,大力扭转职教入口大,出口小的局面。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国家、江苏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大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江都市从今年起实施职业教育“553工程”:从2006年开始,每年筹措50万元,建立职业教育助学券制度,积极引导和帮助500名家庭困难的当年“初升高”学生,在市内接受、完成三年中等职业教育,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进而顺利就业,使其家庭尽快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6.
薛文 《福建成人教育》2002,(3):32-32,31
韩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背景与我国大致相似,韩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七、八十年代韩国职业教育有很大发展。可是。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使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具大挑战。韩国是个崇尚人文的国度,职业教育地位不高,一般人都不愿接受职业教育;职业高中实习教学形式化,  相似文献   

7.
《教育与职业》2003,(5):12-13
去年11月,湖北省政府在武昌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1996年第三次湖北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职业教育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会上,表彰了100个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202位职业教育先进个人;研究制定了湖北省“十五”期间职业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出台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一、近期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从现在起到2005年,湖北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在校…  相似文献   

8.
奥地利职教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佳 《职教论坛》2001,(4):62-62
奥地利的传统职业教育创建于17世纪末期,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奥地利的社会和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较高。10岁的学童中仅11%的人进入文理中学,其余均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在职业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占11%,高等职业教育占20%,“双元制”职业教育占43%。  相似文献   

9.
德国高职教育采用“双元制”模式,即学生一方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另一方面又用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与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是一种主要以专业技术工人为培养目标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根据德国基本法(宪法)的规定,“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德国经济结构、就业结构以及在接受职业教育的观念等方面发生的变化,“双元制”职业教育也遇到了诸多的问题和挑战,并成为近期德国教育界和经济界多次争论的焦点。但面对种种问题和方方面面的意见,德国政府所采取的态度则是坚决和鲜明的,即坚持“双元制”职业教育不动摇的方针,支持企业和学校采取更加可行的措施,使这种教育培训制度更趋完善。一、坚持“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2002年10月25日,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召开了第四届专业研讨会,其确立的研讨主题为“21世纪全球化社会的职业教育”。这是一次欧洲…  相似文献   

11.
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既相矛盾又相统一。从社会来说,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成批生产有专门技术的劳动力,从个人来说,接受职业教育是未来谋生的需要。而素质教育着眼的是教育的人本功能,它不带有明确的目的和阶段性,从社会和个人来说,都是注重人的最根本、最终极的需求。在职业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省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青”战略的基础工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绩,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有80所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达25306人,培训机构1561人,每年有50多万农牧民和职工接受各类形式的文化技术培训,有4所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6所高等院校举办了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3130人,初步构建了以初等职业教育为基础,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高等职业教育为龙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呈现出普、职、成三类教育相互沟通,职业教育与职业培…  相似文献   

13.
法律手段是职业教育管理的根本手段,它决定职业技术教育的管理体制、各方面的权限与职责、体制的运行以及经费、师资等有关发展的重要事项。2005年11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在“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100亿元,重点用于支持实训基地建设,充实教学设备,资助贫困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在立法上,我国与国外相比并不落后。  相似文献   

14.
被世人称之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在职业教育中办学体制实行学校与企业相结合,以企业为主:教学体制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德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学生在进学校接受职业培训前,必须首先成为企业的徒工,由企业委托职业学校进行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企业必须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5.
德国双轨制职业教育是德国在不断适应其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要求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它以企业实际培训为主,职业学校的理论知识教育作补充,两者平行进行,紧密联系,相互协调,共同培养技术工人。为确保教育质量,企业培训和学校教育还接受严格的社会监督与考核,因而充分体现了企业、学校、社会的有效合作。  相似文献   

16.
1917年5月,为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要的矛盾,沟通教育与职业的联系,黄炎培联络当时教育界和实业界知名人士蔡元培、张謇、严修、沈恩孚、蒋梦麟、穆藕初等48人发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作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研究、倡导、实施职业教育的全国性的教育团体,职教社成立后,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的20年间,其同仁团结一致,怀抱“教育救国”的信念,致力于引入、介绍西方职业教育的经验,研究职业教育的有关理论,探索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模式,开展职业指导活动,有力地推进了职业教育近代化的发展。一、引入、介绍西方职…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科教兴鄂”战略──访湖北省教委主任孙德华本刊特约记者张真弼在近日召开的湖北省1996年职哑教育工作座谈会期间,湖北省长委主任孙德华就全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接受了本刊特约记者的采访。孙德华回顾“八五”期间湖北职教改革与发展所取...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为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一个准确的思路。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职业教育就是发展现实的先进生产力。  相似文献   

19.
陆费逵在我国教育史上较早提出了职业教育问题,主张“民国教育方针当采实利主义”,倡导“职业教育当与国民教育并重”,呼吁要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并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是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20.
《广西教育》2012,(15):193-F0003
本刊讯3月12日,自治区政府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攻坚扶贫富民工程工作方案》下发,要求“十二五”期间,在全区实施职业教育攻坚扶贫富民工程,通过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帮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习者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