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桑进林 《中学生阅读》2005,(4):33-33,42
名句名篇默写是考查考生背诵能力的一种高考题型,一般来说,对这种题目的阅卷极为严格,漏字、添字、错字均不能得分,所以,有些考生花了很大的工夫,但却不一定能够得分。本文归纳了名句名篇默写的几种易错点,希望对2005年考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名句名篇是2002年高考语试卷中新增加的内容,要求是“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在试卷上占一题,赋分4分。高中教材中涉及到的名篇应是复习的重点,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2002年高考《考试说明》提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使得沉寂了三年的“名言名句”重出“江湖”,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以前的《考试说明》中要求默写“名言名句”的简单恢复,而是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涉及到了“篇”的考查。适当地了解名句名篇默写题的常见题型,做到成“型”在胸,依型默写,对从容应考是有帮助的。一、补足型即给出名篇的题目(有时包括作者),让考生写出全段(或全篇);或给出文中的首句、尾句、过渡句等,要求考生据此把原段(或原文)补充完整。如2003全国高考试题: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1)子曰:“质胜文则野,…  相似文献   

4.
本的题目是今年高考重庆卷的一道默写题的前半部分,要求考生填写后半句,这是全国各省市16份语试题中惟一一道涉及现代散名篇的默写题。它犹如微风送来的一缕清香,促使人们对名句名篇默写进行再思考。  相似文献   

5.
焦文林  王胜 《语文知识》2003,(12):37-38
结合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和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特点,我们认为名句名篇默写的备考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把握趋势,回归教材考生复习名句名篇,首先要把握住命题趋势。从1991年至1999年共考查34个名句,  相似文献   

6.
今年高考语文试卷作了较大的变动,在第二卷新增了一个板块,即增加了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翻译和古诗鉴赏。如何适应新命题形式的考试,这是广大考生和教师关注的问题。下面谈谈对这个新增板块备考应试的几个问题:一、关于名句名篇默写对这个考点的复习,应注意如下几点:1.范围不要过于宽泛,以课内为主,兼顾课外。中国的名句名篇,浩如烟海,复习时间紧迫,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范围扩展太大。张伟明先生在《2002年高考语文命题展望》一文中指出:“考查默写名句名篇会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会故意为难考生,考查的内容应该是考生…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题稳中有变,在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这个考查栏目里常常推陈出新,往后有可能出现灵活新颖的谜语类填空默写题型。有鉴于此,我设计了四道谜语题,以供广大考生参考。一、谜语妙拟名句名篇默写题名句名篇是指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重要语句,它主要包括中学阶段语文教材课后练习中  相似文献   

8.
与2001年相比,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在考试内容和结构上都有所调整。在内容方面,取消了对文学常识和现代诗歌的考查,古代诗歌鉴赏由选择题改为主观题;新增了文言文翻译题和名句名篇默写等内容。在试卷结构方面,将原来的6个部分改为7个部分。其中,新增加的第四大题囊括了新增加的3个题型,即文言文翻译、古代诗歌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试卷的客观题与主观题的比例也作了较大的调整,分别由原来的40%和60%调整为30%和70%。加强了对考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这与《考试说明》的要求是一致的。第一大题第一大题考查的是语…  相似文献   

9.
名篇名句默写是近年来高考必考题目,以往大多采用给上句或者下句要求考生填出下句或上句的题目类型,这类题目相对较简单。随着高考语文命题改革,更加重视了对考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而创设不同的情景,要求考生准确恰当地补出名句这种题目类型,就符合了这个  相似文献   

10.
【考点说明】名句名篇的考查将采用默写的方式 ,即给出标题或上下句 ,要求考生默写出空缺部分 ,考查的内容应该是考生学过的或非常熟悉的。2002年的试题把名句名篇的考查指向了传诵古今的《琵琶行》《劝学》 ,指向了教材 ,既顺应了重视古诗文诵读的形势 ,又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有利于学生认真学习新编的高中语文教材(古诗文分量占40%)。在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全面掌握《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 ,要求熟读成诵。2 注意重点突破 ,对传诵千古的名句和名篇中的重要段落 ,要反复背…  相似文献   

11.
根据高职考大纲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名篇名句的默写是高职考语文的必考考点。纵观近几年高职考,“名句名篇”的考查内容多是机械式记忆的知识,所体现的能力等级较低。试卷所考的名句名篇以课本要求背诵的篇目为主,但考生做名句默写这类题竟然失分颇多,得分只在半数左右。本文探究如何提高名句默写的能力,使学生在高职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王爱国 《新高考》2008,(Z2):33-34
在每年高考试题中名句名篇默写均有涉猎,而每年考生做这类题竟然失分颇多,得分只在半数左右,更有甚者要求默写的句子都写上了,却得了零分。究其原因,并非没有背过,而是默写时个别字写错了,以至于整个  相似文献   

13.
每年高考语文都会考查名句名篇。“名篇”指初、高中要求背诵的古诗文,重点是高中大纲规定背诵的篇目;“名句”则是课本、读本以及注释中涉及过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性都很强的精美语言。2004年高考语文名句名篇题均是填空题,它要求考生必须识记准确,不得错、漏、添字。因此,名句名篇的默写,要在记忆准确、书写正确上下功夫,以确保准确无误。针对近几年名句名篇题考查的特点,我们估计2005年会继续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不过,也要防备出现其他形式。比如:“《石钟山记》中能概括全文中心的一句话是什么?答:__________。”另外,把名句名…  相似文献   

14.
从近两年高考命题的实际来看,在对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考查中,以名句名篇为主,文学常识为辅,名句名篇是"重头戏"。大部分省市已经不直接设题考查文学常识,但对名句名篇的考查仍然作为考题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在"2011年江西省高考语文试题结构"中对这一考点又作了进一步的要求:"必修教材中要求背的一定要落实,选修中要求背的最好落实。"因此,考生对这一考点内容的复习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付俊 《新高考》2011,(Z2):29-30
名句名篇默写题是高考必考内容,从近几年考生答卷情况看,此题得分率并不理想。考生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对名句名篇的识记理解,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分数,除了要做到书写规范,字迹清楚以外,还应该在复习与应试过程中找准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孟晓东 《考试》2010,(11):18-20
近年来高考名句名篇题呈现出以下几种趋势: 一、主观题占绝对优势 近五年来,只有2007年浙江卷用客观题的形式予以考查,其他试卷全部是用主观题来加以考查。可以预测未来高考对“名句名篇默写”的考查还将主要以主观题形式来考查。  相似文献   

17.
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要求“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及其重要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生重视诵读,有助于培养考生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因此在复习中万不可小视名篇的记忆背诵。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一考点在内容上侧重于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语言简练、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朝代上侧重于先秦和唐宋,体裁上侧重于诗歌和散文,来源上既有课内的,  相似文献   

18.
与2001年相比,2002年高考语文试卷在考试内容和结构上都有所调整。在内容方面,取消了对文学常识和现代诗歌的考查,古代诗歌鉴赏由选择题改为主观题;新增了文言文翻译题和名句名篇默写等内容。在试卷结构方面,将原来的六个部分改为七个部分。其中,新增加的第四大题囊括了新增加的3个题型,即文言文翻译、古代诗歌鉴赏和名句名篇默写。试卷的主客观题比例也作了较大的调整,分别由原来的40%和60%调整为30%和70%。加强了对考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这与《考试说明》的要求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正"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高考语文卷中检测考生识记能力的稳定考点,题型基本以填空为主。对于这一考点,应明确两点认识:①突出"常见"。所谓"常见",一是知名度高,二是常被人们引用。由于目前教材规定中学生背诵的篇目有所增加,《教学大纲》为高考语文指定了40篇背诵诗文(10篇古文和30首诗词曲),这就是时有变化的考查形式背后不变的内容选择——名句名篇命题主要取材于此。②不忘"名篇"。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考生容易把"名句名篇"狭隘地理解为"名句",而忽视了课内"名篇"中其他的普通语句。事实上,近几年全国卷名句名篇默写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更注重名篇的完整段落乃至全篇的默写。  相似文献   

20.
1999年以来,高考取消了名言名句的默写考查。不久前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对《考试说明》作了修订,增加了“背诵常见的名句名篇”的内容。对此,考试部中心张伟明老师作出了如下的阐释:“经过几年的调查研究,我们感觉到背诵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背诵名句名篇对于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文化、陶冶情操、增强语言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具有永恒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但由于 2001年的考生没有准备,因此他说,今年这方面的考查“暂不作要求”。从这里我们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即从 2002年始,极有可能要考查名句名篇的背诵。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