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陵,古地名,又名建业、建康、江宁、白下、石头城,即今南京市,三国的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皆在此建都,故有“六朝古都”之称。唐宋时期,由于政治中心转移,它逐渐失去繁华,成为诗人骚客寄慨言志的怀古话题。那些诗词名流,登临金陵胜地,使不免兴起满怀思绪,日月之迁流、仕途之坎坷、人生之苦辛、家国之忧患,涌凝笔端,写成了一篇篇佳作。新编按高中《语》第三册“阅读”第三单元就选录了两首咏金陵古都的诗词——刘禹锡的《石头城》(以下略作“刘诗”)与王安石的《桂枝香》(以下略作“王词”),一为唐诗佳作,一为宋词名篇,情景交融之笔法备异,而怀古伤今之情感相通。  相似文献   

2.
《石头城》的怀古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斌 《语文知识》2003,(5):39-40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有唐一代,封建社会由鼎盛走向衰落,咏史怀古之作大盛,其中以“金陵怀古”最为典型。刘禹锡的“怀古组诗”是突出的代表,《石头城》是其中的佳作。  相似文献   

3.
<正>在“十年动乱”的后期,出版了赵纪彬教授重加增订的《论语新探》第三版(以下简称《新探》)。此版对其原版本各篇均加修订并新增写了五篇,其中有《有教无类解》一篇(以下简称《类解》)。关于增写这篇《类解》的意旨及其研究方法,《新探》在其“绪  相似文献   

4.
春风和煦,旭日临窗,在我拜读毛代胜教授近著《毛泽东诗词导论》(以下简称《导论》。此书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已列入由王国钦先生主编,霍松林、林从龙先生为名誉主编的《新纪元中华诗词艺术书库》本第二辑)的进程中,深为著者识见之超拔,阐释之精切、议论之警辟与行文之雅洁所吸引;而此书《后记》中的如下一段话:我第一次读到毛泽东诗词,是1958年,……一接触就深深爱上了它,犹如进入一座艺术殿堂,被它蕴含的博大思想和精湛艺术所陶醉!”更引起了我的共鸣。按毛泽东同志的“旧体”(当时的用语)诗词18首,是1957年元月首刊于…  相似文献   

5.
粟小慰 《学语文》2005,(6):18-19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不朽名篇,《一碗清汤养麦面》是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佳作。这两篇短篇小说同时入选倪文锦教授主编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第一册第七单元(小说阅读)。我在对两篇小说比较解读,咂摸出风马牛不相及的两文中的两位女主人公的三点相及相干的别样之味。  相似文献   

6.
《神奇的极光》(试验修订本高语二册)是一篇少有的诸“美”并呈的科普佳作。如果允许分开来说,那么,它有以下四“美”。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录日本石山寺藏古写本、英藏、法藏、辽博馆藏及俄藏等十号残卷,缀合后为九件,一一考定;析论《真言要决》的篇目、次第,参酌正仓院文书判定原书一部六卷,推测每卷二篇,凡一十二篇。今存卷第一第二篇的后半部;卷第二残存篇第三10行及“解执篇第四”13行;卷第三仅篇第五首部残缺,其余完整且有“辩伪篇第六”篇题;卷第四(仅存首部十行含“决疑篇第七”篇题);卷第五(亡佚);卷第六(亡佚)。S.6147、P.2213、辽博馆藏等未知卷次篇第归属。前贤拟为“残佛经”“失题道经”“道经”“释道相通论”“三教至理相通论”等均属未谛。又通过《新集文词九经抄》《文词教林》援引“要决”、“真言决”及“刘会”等条目,与《真言要决》残卷内容比对、印证,断定《真言要决》的编撰者为刘仁会,即曾注《老子》与《西升经》的后魏伊州梁县人刘仁会。作刘会者,乃双名单称。这些珍贵的遗存,可丰富三教融合的具体论著,提供三教会通发展之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诗歌单元中,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金陵五题》之一的《石头城》是一首咏史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作者一开始就写这山川形胜的六代帝王之都的金陵石  相似文献   

9.
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的《泪珠与珍珠》(以下简称“课文”)是台湾作家琦君所写的一篇十分耐读的抒情散文。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认为,课文的主题是“思乡怀人”。此说颇有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0.
《湘君》、《湘夫人》(以下简称“二《湘》”)是屈原《九歌》的第三篇和第四篇,它们实际上是同一首诗的上下两章。这是一首抒写“巫者”的失恋之歌.同时也是一曲“节妇吟”。以上是笔者对二《湘》长期思考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醉翁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散佳作。它是北宋学家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作以“记”为名,借景抒情,寄情山水,表达了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这篇千古佳作在艺术手法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香草诗词︾献给香港回归的礼物唐景莉香草美人屈子吟,幽兰芳芷寄忠忱。吾侪杂咏稻香草,异代炎黄共此心。”这是《香草诗词》中的一首诗。汇集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40位起草委员1023首诗词佳作的《香草诗词》(合订本,非卖品)日前出版。这套诗集的编者许崇德说...  相似文献   

13.
<正>《石钟山记》(以下简称《石》文)是苏轼的一篇名文,历来选者、注者、论者甚众,各有千秋。拙文仅从以下六个方面,“详人之略,略人之详”,浅述己见而已。  相似文献   

14.
王树槐 《甘肃教育》2008,(11):58-58
高中语文读本第四册把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以下简称《与》)列入“家国之思”的范畴,自然是由于文中有关于江南三月优美风景的描写,但就其实质,《与》是篇劝降的书信。在教学时,我拿东汉朱浮的一封劝降书信《为幽州牧与彭宠书》(以下简称《为》)作为比照让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阅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关于作品中的主题思想,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印的《初中语文教学参考书第三册》是这样概括的:“文节通过对所居住的房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这个观点,时至今日已形成共识,但笔者不大同意上述界定的观点,理由有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6.
本期有几部值得关注的作品。胡学的《命案高悬》(《当代》)是一篇典型的“底层小说”,但作家没有像一些“底层学”写作那样站在“底层”之外或之上呼号,表达空疏的道德义愤,而是深入其中,对“底层”的复杂情态进行了精微的描摹,使人物和事件都具有了生根的逻辑性;严歌苓“非洲小说专辑”(《上海学》第7期)三篇均短小精悍,让人读后有痛感,不但延续了一贯的“严氏风格”,也加入了对一些化,经济殖民问题(尤其是中国人也作为殖民出现)的新思考;李冯的《车厢峡》(《收获》)以目前已颇受冷落的“先锋笔法”重述李自成的故事,颇有当年李自成“困兽犹斗”的架势,当然,艺术上是否成功还有待争论;李师江的《医院》(《花城》)也是一篇有争议的作品,到底是“黑幽”还是“穷侃”?虽然显见火候不足,但还是给人留下印象;姚鄂梅和王松都各自推出了新长篇(姚鄂梅《白话雾落》,《钟山》;王松《蛾的飞翔》,《大家》),在长篇写作上显示出更成熟的实力;此外,石舒清的《长虫》(《人民学》第7期)、龙一的《潜伏》(《人民学》第7期)、冉冉的《河边》(《上海学》第8期、马晓丽的《云端》(《十月》)、格致的《千万别让她说话》(《十月》)都是用心之作,值得一读。从本期起,我们增加对新锐期刊《西湖》的点评,主要因为该杂志力推新人,着力发现“被遮蔽的写作”,对坛追捧“80后”的局面可以形成一定突破和制衡。虽然一些新人写作尚嫌生涩,一些实验之作更显怪异,但对可能产生新芽的园地,我们愿意给予特别的关注。 ——邵燕君[编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重点讨论了《年月日》创作问题,认为《年月日》摹仿有余,创新不足,并不像所获奖项说明的那样是一篇“成功的佳作”,正好相反,它却是一篇失败之作!  相似文献   

18.
最近,笔者在翻阅人教版、语文版、苏教版三个版本的语文教材时突然发现一个问题:古诗词文的要求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不甚一致。《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一版)附录一“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向7—9年级的学生推荐了50篇古诗词文(16篇文言文、34首古代诗词),要求背诵,具体见《语文课程标准》(25—27页)。  相似文献   

19.
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以下简称韩文)与袁枚的《祭妹文》(以下简称袁文)都是古代抒情散文中的名篇,都是以特有的文学形象和文学魅力向人们展现了人世间的人情美与人性美,从而强烈地叩击人们的心扉。下面就两文的感情基调、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的特点略作比较。 首先,文章的感情基调相似。两文自始至终贯注着至亲的拳拳爱心和绵绵亲情。两文都以痛惜、内疚之情来叙事。事件中饱含着天伦之常理与人情之底蕴。韩文写他与十二郎的情谊和对十二郎之死的悲痛;袁文写与三妹素文情深意淳和三妹命运乖蹇,身葬异处。两篇祭文看似平淡,却饱…  相似文献   

20.
刘知栽在《史通》中经常提到“三史”,周一良先生认为这“三史”是指“旧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而非“新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他说:“徐坚《初学记》卷二一《文部·史传二》云:‘世以《史记》、班固《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矣。’知开元中犹承六代旧习,目此三者为三史。刘子玄之作《史通》,其心目中三史亦指此三书也。”(《敦煌写本杂钞考》)并以《史通》中《叙事》篇“《晋》、《宋》杀青,又三史之不若”与《书事》篇“王隐、何法盛之徒所撰《晋史》,……异乎三史之所书,五经之所载也。范晔博采众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