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孟并不轻视物质利益;孔孟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提倡为了大义而牺牲个人利益,甚至舍生而取义。对孔孟的义利观应当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2.
从"三纲五常"看程朱理学对孔孟儒学的背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纲五常”并非起源于孔孟,而是对孔孟儒学平等和民主精神的背叛和践踏。程朱理学把“三纲五常”说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万古长存的天理,就是要维护封建皇权专制主义的等级制度和纲常秩序。  相似文献   

3.
孔孟没有诗学专著,他们的诗学主张主要体现于《论语》、《孟子》中,也仅仅局限于对《诗》的片言只语的评价中。孔孟思想的核心内涵是如何"成人"。这就决定了《诗》不过是他们达到"成人"目的的一个工具,也就由此决定了我们要想理解孔孟诗学的真义必须建立在"成人"这个基点上。  相似文献   

4.
孔孟儒学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资本主义因素有很大发展的历史背景下,而且反映了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进步要求,正如西欧封建社会的文艺人,启蒙运动等思潮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时代要求一样,然而,秦汉以后的儒学出现了“异化”的趋势,这种“异化”的儒学完全背叛了孔孟儒学的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5.
孔孟并不轻视物质利益;孔孟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提倡为了大义而牺牲个人利益,甚至舍生而取义.对孔孟的义利观应当批判地继承.  相似文献   

6.
论孔孟"德治"和"仁政"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孟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是“德治”、“仁政” ,其目标是实现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王道”治理境界 ,其基本特征是重德轻刑 ,把仁爱思想 (精神 )用于政治领域 ,将道德政治化或政治道德化。孔孟重德、重民、惠民、教民、选贤任能等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虽然有局限性 ,但它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的进步的作用 ,对于当今当政者执政治国来说也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从他剥削阶级的反动立场出发,拚命鼓吹孔孟“生而知之”的天才论。他煞有介事地胡咒什么:“有些人不承认天才,这不是马克思主义。不能不承认天才。”当他的这一反动谬论遭到全国人民的无情揭露和严正批判以后,仍顽固地叫嚷:“我还是坚持天才这个观点”。孔孟“生而知之”的天才论,到底是什么货色?林彪一伙如此狂热地鼓吹孔孟的天才论,究竟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孔孟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仁"德思想又在孔孟的伦理思想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对孔子"仁"德思想和孟子"仁"德思想的分别阐述和对两者学说中"仁"德思想的比较分析,可以使人们对孔子和孟子博大精深的儒家伦理思想中核心的"仁"德思想有个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9.
据说,联合国大厦内镌刻有中国“至圣”孔子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和“亚圣”孟子的“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这两句话,足见孔孟时人类的广泛影响。走近孔孟,了解孔孟,解读孔孟,发现其思想意蕴,光大其进步精神,自是现代化建设事业中不可缺少的要务之一。黄仁宇先生的《孔孟》一文,无疑为我们走进孔孟的思想世界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三个部分,就朱熹对孔孟儒学的新贡献进行了阐述。一是朱熹极力维护道统论,维护孔孟儒学的正统地位。二是朱熹的理气论和人性论将孔孟儒学的哲学思辨性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三是朱熹以《四书》为中心,对孔孟儒学作了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诚信之道是孔孟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孔孟对理想人格、理想人际关系和理想政治制度的设想和追求。为了确保诚信之道的真正推行,孔孟还论及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和措施。这些论述,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和宣传诚信原则,在全体公民中形成讲求诚信的良好社会风尚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孔孟“仁”学思想主要涉及到个人修养、人际关系以及国家治理这几个方面。孔孟“仁”学的现实意义在于,它有利于促进人生价值的提升,有利于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孔孟的道德话语既是个人道德修养的规范,也是一种个人道德修养的崇高理想。孔孟道德学说基于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和道德教育的乐观精神,把握人格修养的最基本层面,提出为人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体现了“圣人”道德理想对现实的间离与超越,因而具有个人道德修养与教育指向的普适价值和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当代西方正义理论与中国孔孟正义观在纵横两方面都有差别,但又异中有同。(1)二者都涉及了社会的正义问题,但孔孟的正义观更为强调的是个人的正义感。(2)二者都对社会制度表示了极大的关注,但在制度的实现上又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方法。(3)西方主张重利轻义,孔孟主张重义轻利;(4)二者都希望建立一个平等的社会。但西方主张建立一个既平等又自由的社会,孔孟则主张建立一个无差别的“大同”社会。  相似文献   

15.
小说《边城》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美丽、冲淡、宁静而和谐的画卷,其境界与老庄复归自然的精神和孔孟“为政以德”的主张息息相通。与此同时,沈从文又通过人物的悲剧命运,自觉不自觉地揭示了传统文化理想在现代社会的破灭。  相似文献   

16.
自己要站得住,同时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如有一人能广泛地给人民以好处,又能帮助人民实际上生活得很好。那末他就是在实行孔孟的中庸之道,不只是做到了“仁”,而且可称为“圣贤”。成就伦理道德的最好方法就是选择眼下可行的事例,一步一步地切实的做下去。  相似文献   

17.
谚语、格言是有阶级性的,它是为一定阶级的政治路线服务的舆论工具。孔孟儒家的反动教育思想影响两千多年,历代反动阶级和御用文人孔孟之徒,处心积虑地编造了不少宣扬孔孟教育思想的谚语、格言,欺骗和毒害人民群众。解放以后,阶级敌人为了争夺教育阵地,腐蚀青少年,也拿起这个工具,继续散布和重新编造反动谚语,宣扬腐朽没落的孔孟教育思想。在批林批孔运动中,岳阳县熊市小学的革命师生,把广泛流传的一些宣扬孔孟教育思想的谚语、格言收集起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战略的高度审视儒家思想,指出传统文化不等于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不等于孔孟学说,孔孟学说不等于封建意识形态。强调发掘孔孟思想精华重在民族精神的建构、人格形象的塑造和社会风气的净化。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人教版高中《语》第五册,选用了《孔孟》一。中有些不妥之处,应提出来商榷。  相似文献   

20.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着浓厚的孔孟情结。建国前他对孔孟之道极度推崇,建国后则随着专制集权的加强。个人独裁意识急剧膨胀。一度想动摇孔孟的精神领袖地位,终以失败收场,不得不做出适当的退让。这在朱元璋几十年政治生涯中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却促使他在治国理民的策略上反复权衡,一手抓经济开发.一手抓化建设,物质明与精神明并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