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7,(3):1-1,15
万章问日:“或日:‘百里奚自鬻①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②秦穆公。’信乎?”孟子日:“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干秦穆公之为污也,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  相似文献   

2.
3.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7,(9):1-1,10
[古文] 万章问曰:"或曰:'百里奚自鬻①于秦养牲者,五羊之皮,食牛,以要②秦穆公.'信乎?"孟子曰:"否,不然.好事者为之也.百里奚,虞人也.  相似文献   

4.
《学语文文丛》2004,(2):89-92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相似文献   

5.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7,(10):1-1,10
【古文】张耳、陈馀,皆魏名士。秦灭魏,悬金购两人。两人变姓名俱之①陈,为里监门以自食。吏尝以过笞陈馀。馀怒欲起,张耳蹑②之,使受笞。吏去,耳乃引馀之桑下,数之日:“始吾与公言何若?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  相似文献   

6.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7,(7):1-1,25
唐柳大夫毗,谪授泸州郡守。渝州有牟秀才,即都校牟居厚之子,文采不高,执所业谒见。柳奖饰甚勤,子弟以为太过。柳日:“巴蜀多豪士,此押衙之子独能好文,苟不诱进,渠即退志。以吾称誉,人必荣之,由此减三五员草贼,不亦善乎?”[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7,(12):1-1,9
[古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相似文献   

8.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9,(3):1-1,58
[古文] 凡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相似文献   

9.
国学现在是越来越热了,热到发烧了。这个国学啊,其实就是古文。随著中华崛起,全国人民又认真翻检古文。前些年,自从易先生上了CCTV讲三国,他便声名雀起,如日中天。女讲师于丹快速跟进,气沉”丹”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果然不出所料.也是一炮走红。  相似文献   

10.
古文助读     
永某氏之鼠永有某氏者,畏日,拘忌异甚。以为己生岁值子,鼠,子神也。因爱鼠,不畜猫犬,禁僮勿击鼠,仓廪庖厨,悉以恣鼠不问。由是鼠相告,皆来某氏,饱食而无祸。某氏室无完器,椸 无完衣,饮食大率鼠之余也。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起声万状,不可以寝,终不厌。数岁,某适徙居他州。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人曰:“是  相似文献   

11.
丁卫东 《现代语文》2004,(8):16-16,40
中学教材中许多古文选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蕴含着美的因素.但由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过于程序化、程式化,由于中、高考对古文的考核偏重于字词句篇基础知识的把握,从而导致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弱化了古文教学的美育功能.笔者认为,通过古文教学,让学生从这些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文化的美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是语文教学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2.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8,(1):1-1,7
[古文] 吾于音乐,听功不及自挥,但所精非雅声为可恨。然至于一绝处,亦复何异邪!其中体趣,言之不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虽少许处,而旨态无极。亦尝以授人,士庶者中未有一豪似者。此永不传矣!  相似文献   

13.
古文今解     
文力 《初中生》2009,(11):1-1,21
【古文】善将不择兵,善书不择笔,顾所用如何耳!南渡以来,毛颖乏绝,幔亭黄冠以笔遗予,玉表霜里,视之皆触藩之柔毳也。  相似文献   

14.
让古文教学焕发人文光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个民族得以繁衍和发展的基础。—个缺少民族文化滋养的人,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一个缺少民族文化滋养的民族,也就失去了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根基。古文,承载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源泉,是连接中华民族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要通过古文学习这样一条途径,引导学生在热爱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把这些优秀民族文化展示的人文精神纳入自己的思想言行中,为自己的一生铺垫一个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精神底子和文化底子。1.古文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学生立人处世的根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古…  相似文献   

15.
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泉和宝库,然而掌握它却非易事。要让古文在学生心中扎根,诵读古文是一种便捷有效、源远流长的学习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古文助读     
原谷有祖,年老。谷父母厌憎,欲捐之。谷年十有五,谏父曰:“祖育儿生女,勤俭终身,岂有老而捐之者乎?是负叉也。”父不从,作舆。捐祖于野。谷随,收舆归。父曰:“汝何以收此凶具?”谷曰:“他日父母老,无需更作此具,是以收之。”父惭,悔之,乃栽祖归养。  相似文献   

17.
18.
唐红梅 《现代语文》2002,(12):30-30
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今天,我们好像越来越忽略了背诵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有些同学甚至认为,背诵是愚者的行为。其实,学习语文也是学习语言,正像江泽民同志所说的,“不论学什么语言,都得背,背诵使人受益匪浅”,而这些益处,最起码的有两个方面:吸收和积累语言;习得和沉淀语感。看来,学语文尤其是学古文我们更得背诵,更何况新的教学大纲明文规定了一些古文背诵篇目。古文背诵对一部分同学来说,可能是一件令人头痛的事情,下面,我就以新大纲要求背诵的课文《劝学》为例,来谈谈古文背诵的方法。第一步、诵读…  相似文献   

19.
古代(秦汉以前)所谓“衣”,泛指一切蔽体的衣着,头上戴的是头衣,上身穿的是上衣,下身穿的是下衣,脚上穿的是足衣。“衣”,又指身上穿的衣裳,或专指上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