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验证牛顿第二定律是高考物理的重点考查内容,也是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载体.在复习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薄弱环节,通过实验模型的建构、实验方法的探究、对比辨析、问题驱动等方式,为学生构建更完善的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模型体系,以提升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物理的定律教学中,“溯源”法一直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它通过对定律形成过程的探索,从而加深学生对定律内容的理解.实际上“溯源”法的意义不仅在于此,它同时还具有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热爱科学的良好情趣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基因定位是现代遗传学探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通过分析“假说-演绎法”在解“核基因定位”习题中的应用,构建“预期实验结果-结论”解题模型,培养学生遗传与变异、基因与性状、结构与功能的生命观念,发展学生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设计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模型的拓展应用树立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人教版教材新增了“探究·实践”栏目,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可将不同模块“探究·实践”栏目中出现的类似活动重新设计为单元主题。笔者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实践活动,提升其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素养。1构建模型,培养科学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以“DNA”为主线的单元教学建模活动。当学生学完基因的本质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模型构建。如某学生选用两大片肾蕨的叶子作为模型构建材料,  相似文献   

5.
张彩虹 《考试周刊》2012,(73):146-146
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牛顿第一定律”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作者在教学中带领学生重温科学伟人牛顿的思想,让学生获得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感性认识,理解了定律内容,有效构建了三维目标体系。  相似文献   

6.
以“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教学设计为例,基于学习内容,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制订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并依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与重组,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设置来驱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模型建构和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构建结构与功能观等生命观念。  相似文献   

7.
以新冠病毒为中心和出发点,以问题导向推进教学发展,围绕高中生物学内容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观、遗传与变异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培养科学思维,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激发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8.
杨旭 《中学生物学》2022,(11):80-82
以“人体如何获取葡萄糖”为情境,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将构建模型、验证模型、应用模型等模型教学的理论与概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构建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等重要概念,锻炼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科学思维。最后,学生形成以大概念引领的物质跨膜运输概念体系,凸显了“内容聚焦大概念”的新课程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9.
以“改进拔罐装置”为任务开展项目教学,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两种形式来探究气体实验定律,引导学生形成物质观念的基本思路,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培养学生的模型建构能力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模拟实验是培养学生模型建构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教学实践探究,探索出“三阶段五步骤”的模拟实验教学策略,即在“感性·具体”阶段,通过“模拟实验,捕获信息”和“处理信息,理解实验”,实现对操作模型及模拟实验的理解;在“思维·抽象”阶段,通过“搭建支架,思维抽象”和“探究原型,建构模型(概念)”,完成模型(概念)的初步建构;在“思维·具体”阶段,通过“应用迁移,反思升华”,加深并完善对模型(概念)的理解。依托上述策略,帮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抽象思维过程,发展学生模型建构能力,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11.
苏斌 《中学物理》2011,(1):13-14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验证物理定律,而且能够提供科学的思维方法,加深对基本知识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因此我们需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2.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生物教科书(选修)》中,“细胞质遗传”是安排在孟德尔遗传定律之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对细胞核遗传的补充。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教学实践表明,本节的教学难点有两处:一是细胞质遗传与母系遗传的关系,有许多学生把细胞质遗传等同于母系遗传;  相似文献   

13.
张旻 《成才之路》2010,(14):83-84
本文从“遗传方式”的教学实际出发,阐述了“遗传方式”专题设立的必要性,“遗传方式”综合知识网络的构建方式和“遗传方式判断”的实际应用。诠释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是学生认知结构发展的过程;教师通过“问题”式启发性教学,引导学生“科学探究”而成为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14.
陈欣  郑琳 《教师》2010,(35):27-28
本文尝试以“DNA分子的结构”一节的教学为例,探讨高中生物新课程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模型方法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构建形象化、具体化的实物模型并归纳出抽象化、简化的数学模型和概念模型,促进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体验科学方法、科学思维与科学精神:提高探究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以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历程和科学方法的创造性作为教学线索组织实施教学,使学生在科学方法的引领下理解、掌握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并接受科学品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孟德尔建立的两大遗传定律因为比较抽象和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和重点,怎样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两大定律,解决生产实践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是摆在教师和学生面前的一道难题。本人经过教学实践发现,在教学中“换位思考”,按孟德尔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来学习这两大定律,并找出其中的记忆规律,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巧用“5E”模式开展“自由组合定律”概念教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掌握探究性学习的科学方法,在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素养;通过生活情境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育分析性思维能力,应用概念解决真实情境下的生活实际问题,培育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胡道旭 《中学生物学》2011,27(10):31-32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设计思路"部分,阐述"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教学价值时指出,该模块"有助于学生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遗传定律的教学中,传统的授课方式是先讲减数分裂,再讲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直接将减数分裂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的基因的知识融入其中,从理论实质讲起,  相似文献   

19.
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活动是多个版本教材中“基因分离定律”中的一个模拟实验,对比多个版本教材对此活动的设计,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材料和操作方法上对此模拟活动进行优化,帮助学生理解孟德尔分离定律的实质,体现模拟实验的价值。对模拟活动进行拓展,让学生通过操作和思考,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本质与条件,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提升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0.
模型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而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内涵,还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以初中生物学为例,通过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模型构建的方法开展学习,发展学生科学思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