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微管和微丝是细胞骨架的主要组成成分,在植物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现象,在此过程中细胞内的许多活动都依赖于细胞骨架的相互作用。本文总结了被子植物双受精过程中细胞骨架的动态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特有的现象。双受精的概念和过程在初一生物第七章教学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由于植物胚珠着生的方式有直生、横生、弯生、倒生四种类型。直生胚珠植物的双受精过程较直观易懂,但大多数被子植物则是倒生胚珠,教材中也选用了这一方式的插图,使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笔者在教学中,用纸板制作了动态的双受精模型,直观形象,演示方便,收到了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三倍体与3N     
中等师范学校《生物学》教材第313页关于染色体组和多倍体的概念中,其中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三倍体。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被子植物双受精过程中,极核细胞受精以后形成受精的极核细胞以及受精的极核细胞通过分裂形成的许多胚乳细胞,其内含染色体数目均为3N。然而将3N与三倍体混为一谈,认为如果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3N,就是三倍体。  相似文献   

4.
植物胚胎发育的研究落后于动物胚胎发育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卵细胞被珠心和珠被甚至子房壁所包被,这给人们的观察带来了许多困难。例如植物胚胎学中双受精现象的发现就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早在十九世纪末,俄国植物学家阿诺尔提应用石蜡切片法观察被子植物的受精过程时,首次制得了双受精的片子,但他并不了解除精子与卵细胞结合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雄配子与中心细胞的两个极核相结合(三核结合)。当时,他将极核和非常靠近它的一个雄配子,误认为是制片过程中带进的从珠心组织中离散出来的核。若干年后,1898年另一位俄国生物学家纳瓦申发表了被子植物[野百合(Lilium mastagon和贝母(Fritillaria teuella)]双受精的论文,才阐明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农业战线正在大力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科学实验。育种实践要求深入了解受精过程。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本文详细报导了在四个水稻品种中观察到的受精过程。水稻的受精作用有如下的特点:1)多条花粉管参与受精作用的现象很显著,与此相联系的是,多精受精的情况见到较多;2)在受精过程中,花粉管物质不断进入胚囊,并堆积在卵细胞的一侧;当合子发育成原胚时,则逐渐消失;看来,它们很可能参与了原胚的形成。以上两个问题是受精生物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因此,水稻的受精作用不但具有实际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值得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同源四倍体水稻双受精过程的细胞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同源四倍体水稻的双受精比较特殊,花粉粒在其柱头上萌发比较慢,花粉管在花柱内的伸长比较迟缓,双受精延迟。退化胚囊的频率比较高(36.0%),极核和反足细胞的形态异常,存在着一定频率的胚自发现象,由此认为,同源四倍体水稻的有性生殖能力已以明显变弱。  相似文献   

7.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那么怎样“导”?“导”什么?一、设置情景——导趣新教材版式设计生动活泼,大量彩色插图分布其间,引人入胜,内容简练,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把平时不容易说明白的知识说清楚。如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情况,可让学生结合教材中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示意图进行讲述,由于此图是一朵盛开的鲜花,学生很感兴趣,用带着欣赏的角度去识别鲜花的内外部结构及花粉受精路线,大脑皮层的兴奋性特别强,对这个知识点学得主动,印象深刻。二、精…  相似文献   

8.
肖志平 《科学教育》2007,13(4):68-69
胚乳是被子植物双受精的特殊产物,是一个精子和两个极核的三核结合产物,结合被子植物特殊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和特殊的双受精过程,关于胚乳的命题一直受到各类考试的青睐。这类问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得分率很低。在此我介绍两个经验公式,利用这两个经验公式就能够轻松的解决胚  相似文献   

9.
初一《植物学》,在讲授绿色开花植物时,对这类植物的胚和胚乳的形成论述得较细,但在“裸子植物”一节课时在提出胚和胚乳的概念时,教材只是一提而过。在平时教学时,不少学生对此产生疑问,那么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的胚和胚乳到底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种子里都有胚和胚乳,它们的胚都是由精细胞和卵细胞受精后发  相似文献   

10.
在遗传和生殖发育内容中,有关胚、胚乳的基因型,学生较难理解和掌握。下面从卵、极核及精子的形成和被子植物双受精的过程加以辨析。  相似文献   

11.
剖析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中的知识陷阱:同源染色体的形状和大小不一定都相同,而形状和大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也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不一定会发生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通常在卵巢中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主要在输卵管中完成;受精作用在维持了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同时对参与受精的精卵细胞进行了必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双受精作用”既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一节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在过去讲授这部分内容时,只是利用挂图,但由于所用的教具只是一幅静态的“双受精挂图”,双受精的动态生理过程仅能用语言来描述,结果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糊涂,难于理解双受精作用,教学效果较差。为突破“双受精”这一教学难点,我自制了一框“双受精作用”复合抽拉活动投影片,在讲授“双受精”时,采用投影进行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在我市教委电教馆组织的电化教学竞赛中获一等奖。现将该投影片的制作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一、材料 带药膜明胶片、彩色绘图笔、片框23×19厘米、透明胶布、胶水、小刀、剪刀、白纸、铅笔、尺子、线。 二、制作步骤 1、绘底稿。用铅笔在23×19厘米的白纸上  相似文献   

13.
对“植物个体发育”的教改探索陕西汉中市二中(723000)马建超植物个体发育是指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和器官形成,直到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在植物界最高等的被子植物中,它具有双受精现象.其个体发育要比其它植物复杂一些。它包括;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物教学》2016,(16):49-50
被子植物双受精现象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高考中遗传学部分命题很好的知识背景。教材中对这一内容的讲述过于简单,教师在教学时若不对此内容作一定扩展,学生对相关的遗传学问题就难以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5.
《生物学教学》2011,(6):78-79
据2010年12月30日《科学时报》消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分子与发育生物学研究室栾升、李东屏及于峰等在植物双受精分子机制的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阐明了ANK6基因调控植物双受精的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上。  相似文献   

16.
杨婕 《中学生物学》2009,25(11):40-42
1背景和学情分析 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和个体发育过程在高考考纲中分属Ⅱ和Ⅰ级要求,由于缺乏生活体验,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难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当遇到有关种子的综合题时,常表现为无从入手。  相似文献   

17.
封面下部横贯全页的图上画的是龙柏和侧柏的枝条。可以看到它们的叶都是供片状,交互对生,贴生在枝条上。枝条顶端的几对叶分化成大抱子叶,共同组成一个池子叶球。每个叶胞内,生有l~2个胚珠。胚珠直立、课四(即外面没有子房包裹,直接暴露在大气中,这就是区别于被子植物的主要之点),珠孔向上,花粉进入珠孔萌发出花粉管,完成受精作用。那么,空中飘舞的花粉怎么会那么巧,正好落到细如针眼的珠孔中去的呢?原来柏树和所有的裸子植物一样,是风媒传粉的植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它们生成了一个特性:在开花季节,胚珠分泌液体,在…  相似文献   

18.
经过多年的研究,许多动物精卵结合的分子机理已逐渐被阐明。科学家从动物卵透明带中已分离出一种特异的蛋白质分子,即卵表面精子受体蛋白(ZP3),受精时,它与精子所具有的特异性卵子结合蛋白相识别并结合,从而完成受精过程。卵透明带(ZP)是环绕在哺乳动物卵母细胞表面的一层酸性糖蛋白,约7微米厚,其作用为调节持异的精卵结合并阻止多精受精的出现。科学家已从小鼠的透明带中分离出三种糖蛋白,分别称为ZPI、ZP。、ZP3。透明带是由这三种糖蛋白相互交联沟成的三相基质。ZP3的分子量为94KD,其上具有(y连接和N一连接和寡糖链…  相似文献   

19.
生物剪纸挂图是将不同颜色的纸剪成生物结构图贴在图画纸上制作而成的教学用具。这种挂图容易制作、价格低廉,使用起来效果很好。1.用纸剪成的结构图客观实在,学生很容易接受例如我在讲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时,用  相似文献   

20.
1哺乳动物体内受精过程中,精子在雌性动物生殖道内是如何获能的?精液由精子和精清两部分组成。精清中含有附睾蛋白和精清蛋白,这些蛋白能覆盖在精子的表面,阻止顶体酶的释放,抑制精子获能。当精子进入雌性生殖道时,在雌性生殖道内有关酶的催化下精子表面的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