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指出,应积极推动特殊教育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探索设立面向残疾学生的专业并促进其康复与职业技能提升。我校经过10余年的内涵深化式发展,全面厘析了培智学校学生接受职业教育的价值与困境,得出培智学校应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劳动技能课程标准(2016版)》为抓手,从创新设置教学内容、精准细化教学实施与着力提升教学产出三个方面入手,提质增效,助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  相似文献   

2.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颁布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聚焦为“深度应用和融合创新”。为进一步推动特殊教育学校“教智融合”,在分析特殊教育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及共性问题的基础上,对其与教学的融合创新提出改进策略:巧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情境;设计交互游戏,开展趣味活动;推送精准内容,建立个别化支持;开发线上课程,创新教与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希沃白板以其独特的交互性、及时反馈及移动授课等优势现已成为中小学课堂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培智学校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希沃白板,探索信息技术与培智学校课堂教学合理有效深度整合的途径,有利于促进培智学生各项潜能的发挥,实现培智学校课堂教学从静到动的教学模式转变,落实特殊教育新课标。  相似文献   

4.
随着特殊教育信息化成为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创新引擎,以信息技术驱动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变革已是推进中国式特殊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抓手。本研究以培智学校低年段生活语文信息化课堂为着眼点,借助改进型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滞后序列分析法和课堂观察法揭示其教学互动的特征。研究发现:技术应用整体朝向通用学习设计本土实施发展,师生数字能力发展鸿沟仍旧存在;教学互动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趋势,培智学校学生主体性学习机会有待丰富;受教学惯习和功能限制模式影响,技术催生多元互动结构的作用有待加强。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优化低年段生活语文信息化课堂教学互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发展与进步,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增多,以体感游戏为教学方式的课堂教学走进特殊教育学校。文章通过探究体感游戏教育教学的开展,以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为例,尝试探讨体感游戏在培智学校教育教学的干预方式及其评价。  相似文献   

6.
胡云霞 《教师》2023,(29):84-86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生活化教学为代表的先进教学理念以及现代化教学策略逐渐在特殊教育学校被广泛应用,并显著提升了培智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助力培智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在培智数学课堂教学环节中合理引入生活化教学法的实践策略,确保特殊教育教师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江燕 《天津教育》2022,(16):37-38
<正>培智教育是针对智障儿童而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智障儿童制定适当的教学目标,并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培智学校教育课程标准。步入新时代以来,培智学校在义务教育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这也是培智学校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特殊教育事业正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然而,培智学校在教育领域的劣势也十分明显,智障学生与普通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拓宽自身视野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对于这种情况,培智学校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定位是“生活语文”,面对智力水平参差不齐的智障学生,  相似文献   

8.
康复训练对于培智学校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满足培智学校学生教育与康复的双重需求,培智学校可将学科教学与康复训练相融合,通过学科教学目标与康复目标的融合、学科教学内容与康复训练内容的融合等路径,有效落实"教康结合"理念,促进培智学校学生的功能康复和补偿。  相似文献   

9.
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变化、融合教育的倡导实施、原有课程实施方式使得培智学校的改革势在必行。以北京市某特殊教育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质性研究的研究方法对该校与社区互动的原因、历史、具体举措、效果及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文化氛围、学校管理、课程方面培智学校都有其与社区互动的机制。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特点有:“双赢”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基础、“利益共同体”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表现形式、“改革发展”是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动力。要更好地促进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不仅需要协调学校内学科课程与社区课程的冲突、突破学校改革和质量发展的瓶颈,更需要处理好学校、社区、家庭、政府在培智学校与社区互动中的支持服务关系。  相似文献   

10.
葛桂芹 《教育》2014,(30):56
在培智教育中,学生是一群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其认知能力低下,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则能够为其提供生动、形象、直观的感官刺激,能够将教学内容通过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展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培智语文教学课堂带来生机,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思维能力。如何加强信息技术在培智学校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是培智学校语文教学面对的重要课题。信息技术教学运用的意义丰富语文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培智学校的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强化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提升特殊教育质量,不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是特殊教育普惠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我国培智学校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发现我国培智学校课程已初步形成体系与特色,体现了以生活化为导向、功能化为范式、校本化为依据、课程综合化、教学建构化的特征。我国培智学校课程实施面临“生活化”理解误区、功能性课程范式制约、管理体系不畅等困境。建议我国培智学校进一步更新课程观念,激发培智教师主体性,并加强教育督导以促进培智教育提升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6月5日,江苏省培智学校教育教学年会在吴江市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生活语文”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领域,也是培智学校传统课程与新课程的分水岭。来自全省近160名代表参观了吴江市特殊教育学校校园,观摩了该校10节培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3.
据《杭州日报》讯浙江省教育厅日前正式出台了《浙江省聋人学校教育教学规程》和《浙江省培智学校教育教学规程》,首次对特殊教育(聋人、培智)学校教育教学规程设立了标准。  相似文献   

14.
培智信息技术课程没有配套的国家标准教材,教师应该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依托校本教材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在培智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项目式教学有较大优势。本文以“微信短视频”教学为例,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情准备、课堂实施、课后拓展五个微项目设计环节,全景式地展示培智信息技术课堂的项目式教学设计思路,对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当前培智学校的课程建设也面临着关键时刻,培智学校教育对象的转变使得原有的课程和教材已经满足不了实际的教学需求。因此为了根据学生的实际提供恰当合理的教学,培智学校应该针对学生进行培智课程建设和改革。文章主要阐述了当前培智课程建设的原则与我国培智课程建设的现状与相关建议,以期能够推动特殊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聚焦特殊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界定了核心概念与内涵,分析了主要影响因素。对北京市17区县23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状况进行调查,从信息技术素养、教学支持、学习支持和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四方面分析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表现、学校的数字化无障碍学习环境建设、政策支持状况和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需求等。提出了特殊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包括加大特殊教育学校数字化无障碍学习环境建设投入;优化“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网络;完善“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培养体系等。  相似文献   

17.
正10月23日至25日,我省特殊教育教师师徒结对帮扶教学研讨活动在儋州举行。本活动由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举办,儋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承办。活动取得了圆满成果。24日全天,儋州市特殊教育学校5位聋教育老师和5位培智教育老师承担了10堂研讨课任务,与会的140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和各级领导分聋教育组、培智教育组两个组展开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部分小学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小学语文课堂在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上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因此,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手段,巧妙地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把信息技术教学中包含的音频、视频、文字的各个优点发挥到最大化,将小学语文教学课堂做到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主要简述了构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有效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一直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焦点。由于智力障碍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以及特殊教育需要,在培智教育中,历来非常重视教育与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2007年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已经从课程设置的角度确立了生活在培智学校课程中的地位。但教育与生活联系的关键环节,还在于教学。探讨教学生活化的内涵、理论依据以及具体表现形式,可以为培智学校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明方向,也有助于分析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中容易出现的困难与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盘点2008年中国特殊教育的重大事件,第二届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大赛赫然在列。 这项由中国教育学会特殊教育分会主办,旨在“促进信息技术在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与发展,提高全国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完善特殊教育资源库建设”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