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理念一直是中国传统思想中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贯穿太极拳运动始终的核心思想。从太极拳运动的点滴来看,可以认为每一个动作都不同程度上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是一种能够兼具放松身心、锻炼身体素质的大众体育运动项目。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具有锻炼身体、养生等集于一身的优点,使其便成为了人们锻炼身体的"宠儿"。太极拳运动在社区居民那里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受广大社区人们的欢迎与热爱。文章通过对阜阳市颖东区部分社区太极拳开展现状的调查与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阜阳市颖东区部分社区居民的太极拳开展现状,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有力的意见和建议,为太极拳能够更好的在阜阳市颖东区的推广提供帮助。结果显示:阜阳市颖东区社区居民参与太极拳运动的男性少于女性,社区居民的文化程度,影响着社区居民对于太极拳运动参与的热情;其次,阜阳市颖东区社区太极拳运动设施不够完善,即使有专门的太极拳运动场馆,社区管理委员会也存在缺乏管理方面的漏洞等。这些问题说明阜阳市颖东区在社区太极拳运动开展方面还有待更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描述了太极拳的“阴”“阳”学说。并从太极拳的健身功能,人体运动,养性功能,技击作用及鉴赏价值等方面,阐述了太极拳是我国的一项伟大的文化魄宝,以期使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太极拳并提高其锻炼功效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日本国神奈川地区太极拳运动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日本神奈川地区400名太极拳练习者的问卷调查,采用逻辑分析方法,同时结合访谈法,探索发展太极拳运动的一般社会学规律。研究结果认为:(一)在日本练习太极拳的人群中,初学者占较大比例;习参群体中以退休的中老年人,尤其是家庭主妇居多。(二)习拳项目较集中于24式太极拳、32式太极剑,42式和48式太极拳次之;其它各式及推手,习者甚少。(三)习拳举动机多集中于“健身”、“治病”和“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上。(四)对司拳效果的主观评价积极,证明太极拳在健身、医疗、康复诸方面确有明显的功效。以上研究,将为推动太极拳运动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社会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马旭君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1):82-84,97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太极拳是一种强调自我锻炼的运动,太极拳的智慧源自锻炼者自我认识的深入,源自自身的“体悟”累积。太极拳智慧主要表现为:认识智慧、内劲智慧和修养智慧。运用元认知理论对太极拳智慧提升进行阐释。在太极拳练习中,如何用“意”体现着锻炼个体如何积极运用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功能的实现水平和能力。太极拳功夫造诣越深,锻炼者的元认知越发达,其自身的悟性越强,智慧也就越多。太极拳是一门名副其实的智拳。  相似文献   

6.
方奎明 《武当》2014,(10):17-18
本人研习太极拳近三十年,对太极拳内功和太极拳养生等诸多方面,已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今不揣浅陋,谨就太极拳内功与养生简要阐述如下,以期抛砖引玉,共同探讨。 一、太极内功 习练太极拳不仅要有外在的形体运动,还应该有内在的意气运动。外在的形体运动源于内而形于外,是一种表现形式;内在的意气运动隐于内而不显于外,内涵深厚,即我们所追求的太极内功。俗话说:“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作为内家拳典型代表的太极拳,十分注重内功训练,讲究功招合一。即所谓“功无招无以为用,招无功招法皆空”。因此可以说,习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调整形与气的关系的过程。形是方法,气是内容。习练太极拳不能只停留在外形姿势上的标准与否,更要深入提高太极拳内功“气”的层次,才能达到意、气、形合一,才算真正掌握了太极拳运动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运动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拳理深邃精密,技法独具风格。文章以太极拳拳理为指导,对太极拳运动“三层九级制”习练标准、方法及太极拳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揭示太极拳运动的内在规律和基本练习法则,即:“明白原理,练熟身法,善于用意,巧于运气”,从而为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人们进行太极拳练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太极拳中运动和平衡的对立统一太极拳要求在保持平衡的条件下进行运动和在运动中保持平衡。太极拳中有这样三句话:一是“一动无有不动”。它不象有的体操动作,上肢动,下肢不动,太极拳要求上肢、下肢、腰部、头部,甚至手指同时都要动。二是“上下相随”。即肢体上部和下部的运动要结合起来。三是“内外相合”。不但肢体外部要结合着动,而且外部和内部也要结合着动。所谓内部,主要指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肢体外部动作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和呼吸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太极拳是具有高度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整体运动。太极拳对于平衡的要…  相似文献   

9.
太极拳缠丝精论云:“动则生阳静生阴,一动一静互为根,果然识得环中趣,辗转随意见天真。”“太极拳缠丝法也,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由此可见,缠丝运动是太极拳的主要运动方式。因为有了这种运动方式,在技击中也就形成了“以弱制强和以小胜大”的独特技法。 一、缠丝运动 太极拳拳谱规定,“运动如抽丝”,“运动如缠丝”。抽丝与缠丝同意,均指的是以螺旋的方式沿弧线而进行的一种螺旋状的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太极拳所独有  相似文献   

10.
周关华  杨培伍 《武当》2001,(2):18-18
太极拳是门古老的拳种,在民间流传的各派传统太极拳,具有攻防意识,侧重于技击,其拳术有无技击水平,决定了它当时在社会上的地位。但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本世纪以来,社会上的武术馆、拳社逐渐都以“锻炼身体”为号召,招来更多学员。这就使得太极拳的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的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运动对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神经肽Y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敬浩  曹阳 《体育与科学》2003,24(4):67-68,72
目的:本文通过对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对比研究,探讨太极拳运动对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产生作用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选取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16人,按自愿原则分为两组,一组为太极拳运动组(10人),另一组为随意运动组(6人)。各自进行每天1小时,为期3个月的运动锻炼,观察锻炼前及锻炼后空腹、安静状态下的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血糖和体重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太极拳运动组血浆神经肽Y水平下降,其中伴有高甘油三脂血症者6人,NPY水平下降;伴有高胆固醇血症者4人,NPY水平升高。而随意运动组血浆神经肽Y水平变化不显著。结论:太极拳运动对血浆神经肽Y水平的影响,表明了太极拳运动改善老年肥胖Ⅱ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紊乱的机制与其时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论太极拳中的“逆向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极拳是中华武术的一朵奇葩,它以人为本,强调以拳为形式,来达到“太极”这种“自如、自然、和谐”的“状态”。文章引入了“反向”与“不自如”的运动——逆向运动,研究了逆向运动在太极拳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该文主要让人们了解太极拳是武术的一个重要拳种 ,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 ,以套路、推手也即搏击为其运动形式。论述了在习练太极拳时首先要了解它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 ,并要熟知 :“武”是太极拳的内涵、“舞”是太极拳的表现形式、没有技击含义的“舞”不是“武”、“武”和“舞”是互为基础 ,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等。正确认识太极拳中的“武”与“舞” ,尤其是“舞”在太极拳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从而 ,因“舞”而健身和有“武”而防身的双重价值得以实现 ,使太极拳运动得以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法、访问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太极拳教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太极拳教学要注重把太极拳文化贯彻其中;要注重太极拳运动感觉、太极桩功和太极拳单势动作的静力练习等方面的基本功练习;要注重太极拳攻防技击含义的讲解贯彻在太极拳教学中;适时地采用太极拳“慢拳快教”的教学方法加强学生的记忆;适当运用形象的太极拳的口诀对学生进行引导。如此一来大大地提高了大学生对太极拳的学习兴趣,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的收益,最显著的有两方面的效果。一是消除百病,延年益寿的保健作用;二是知己知彼,避实就虚,懂得借力打人的技击机巧。解放后,国家提倡武术健身运动,号召每个人民都需要学会一套拳术。特别是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不要用力,无论男女老幼都喜欢学习。既可以锻炼身体,保持长期健康;又可以为国家四化建设服务,作出更大的贡献。不但学习的人一天一天增加,还有许多太极拳专家从事太极拳理论研究和挖掘工作,有力推动太极拳的发展。笔者也不自甘落后,日与一些同志不断钻研理论,探讨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年女性是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处于体育锻炼人口的“低频区”。目的:提高中年女性对简易运动监控指标和太极拳运动的认识。方法:由专业太极拳老师带领习练太极拳4年以上的中年职场女性(N=7)以5分钟间歇休息的形式两遍演练56式太极拳,通过心率指标、RPE量表、能量消耗和运动后心率恢复等情况,进行心率变化、能量消耗和心率恢复情况等方面的分析讨论。结果显示:对长期习练太极拳的中年女性而言,单套56式太极拳锻炼属于大强度的有氧运动;演练单套56式太极拳的平均心率为141.5±10.2次/min,能量消耗约62.1±6.6 Kcal;单套56式太极拳的RPE值在11—15,即颇轻松和有点吃力。结论:56式太极拳对中年女性具有较佳的锻炼效果,且适合追求运动质量和较高运动强度的大众健身群体;对包括中年女性在内的大众健身群体实施活动过程中,可以借助运动即刻心率、RPE量表和HRR值等便捷指标来预估运动强度、运动恢复情况等,以便调整运动速度和运动频率,达到高效和健康的锻炼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古代医学主张运用体育运动来防病治病。《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引导(导引功)。”《后汉书》记载,古代名医华佗精于方药,能治愈许多疑难病症,他编创了“五禽戏”,主张运用“五禽戏”来防病祛病,他的理论是:“人身常动则谷气消,血脉通,病不生,人犹户枢不朽也。”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全民健身,1956年组织专家编了一套“简化太极拳“,一时间,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学练简化太极拳,练太极拳成为大家喜欢的运动项目。太极拳是我国特有的体育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太极拳与气功为美国的新时代运动画出优美的蓝图,也成为媒体的新宠。《时代》杂志(Time)曾多次撰文大谈太极拳的种种好处,称太极拳为“一种完美的运动”;《华尔街日报》也制作头版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了调查问卷、分析综合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粤、港、澳不同群体习练太极拳运动特点进行了比较。主要结论:太极拳以群体练习方式为主,其群体行为的组织者和积极参与者又以科教人员、商人和公务员为主;广东、香港的太板拳运动开展的群体基本上处于自发的初级群体,澳门相对接近高一级的次级群体;中老年仍是练拳的主要群体,青少年群体明显滞后,导致太极拳缺乏生机和活力;“三地”以澳门太极拳开展最为规范,水平最高;早上是练拳的最佳时间,公园空地、休闲广场和江边休闲区是最佳场所;“三地”不同群体太极拳之间的交流以“社团”为主,但活动交流途径和推广学拳途径均须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专家访谈法,通过太极拳运动的学习,对大学生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状态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认为:通过学习太极拳对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形态的改善具有良好效果,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能够有效减少学习压力带来的不良影响。建议:科学、持续的进行太极拳锻炼,定期开展太极拳运动比赛,加大太极拳运动的推广力度,鼓励大学生参与太极拳运动,以期提升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