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网红”成为一种现象级文化事物.高校大学生由于其年龄、成长环境等原因,成为关注“网红文化”的主要人群之一.根据对大学生开展的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网红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中心化和单向输入方式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性产生了冲击与挑战,高校应以正面引导传播正确价值观念、借鉴发挥“网红文化”...  相似文献   

2.
“网红”作为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产物,受到众多大学生的追捧,部分大学生盲目认同网红的言行观念,对其过度情感依附,狂热消费网红产品.大学生粉丝群体的“网红沉迷”是新媒体赋权下网红诱导展示和粉丝主体选择的结果,高校针对性教育的缺失加剧了这一倾向.政府、媒体、高校要各司其职,大学生要提升素养和强化自律,共同构建“网红沉迷”的综合...  相似文献   

3.
我国步入网络时代已经有三十余年的时间,“网红文化”也随之迅速兴起。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冲击。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他们必须具有高素质、高文化,同时他们也是最熟练计算机应用的一个群体,他们是首先受到“网红文化”影响的群体。而“网红文化”丰富多彩、类型多样,包含的内容也良莠不齐。因此“网红文化”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也有挑战。高校务必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兴事物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必须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生网红”现象中存在着一种以消费主义为价值内核的“泛娱乐化”倾向。这种倾向的形成主要受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隐含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解情势。“大学生网红”现象中的“泛娱乐化”倾向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具有双重破坏力:一方面是以“消费主义幻象”破坏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另一方面是以“意见领袖的梦想”破坏大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关切“网红”主体利益诉求,建构价值观防御体系是抵制“大学生网红”现象中“泛娱乐化”倾向对高校意识形态隐蔽性冲击的思想政治教育三重进路。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普及+社交平台推广催生了网红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模式,网红经济通过聚焦社会热点、形成粉丝群,从而完成市场定向营销。网红经济的低成本推广,增加了C端用户变现渠道,迫使B端群体优化产品或服务,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在“网红经济”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以网红经济为自变量,消费行为为中介变量,消费市场为因变量构建模型,提出假设,通过248份问卷分析,借助AMOS分析软件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网红经济对消费市场产生正向影响,其中消费行为起部分中介效应,效应占比为0.85。  相似文献   

6.
步入社交媒体时代,消费与互联网的关系更新升级,网红的出现更是让消费社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潮。当前的“网红热”实质是将其消费属性隐匿在娱乐化、个性化标签背后的消费逻辑。本文基于此对“网红热”进行深度探析,以期认清消费社会的背后逻辑,包括网红消费、网红发展历程以及网红传播特征,最后从粉丝围观和过度娱乐化对“网红热”现象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7.
网红文化有利于延展共青团工作平台,拓展工作内容,正能量网红在共青团工作中可发挥榜样示范效应。但是,网红文化的“泛娱乐性”吞噬了青年的注意力,“去思想性”扭曲了青年的价值观,“高交互性”削弱了思政教育效果。结合微团课时间短、内容精、形式活的特征,网红文化影响下微团课的创新路径在于整合网红资源,破解网红热点,培养网红教师,运用网红思维,切实增强共青团思想引领实效。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网红现象”引发大量社会热点话题,影响着社会风气。大学生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且正处于价值观塑形的关键时期,“网红现象”对其有极大的影响。基于此,阐述了“网红现象”的相关概念,分析了“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并根据大学生心理和价值观特点,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以期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9.
石幽悠  杨敏 《海外英语》2022,(24):67-70
近年来,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红”成为热门的社会现象,而常红的网红形象多富有个人特色,存在记忆点,在其使用的语言上尤其如此。“网红”们通过标签化强调差异性定位,从而构建便于记忆的个人形象。在此以“初代网红”帕丽斯·希尔顿在社交媒体中展现的个人形象为例,分析其在语言、语调等方面对于个人形象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快手、抖音等小视频app的蓬勃发展,许多平凡的人得以展示自我,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成为了“网红”,网红时代也随之到来。不过,和一切新生事物一样,人们对“网红”的认识需要一个理性的过程,“网红”的异质性,使其注定是一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1.
耿申 《班主任》2020,(4):62-63
“网红”虽是个太过宽泛的概念,但毕竟还是限于网络和信息这个大的范围内,并且基本特征也限定在必须要由被自然分化了的“网民”自发"认可”的圈子里。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迭代发展,当今几乎任何人物、事物都有成为“网红”的机会;都有不用多长时间,甚至短至一夜之间便可能成为“网红”的机会。“网红”已成为一种渗透到各阶层、各角落、各年龄段的社会现象。对于成年人而言,“网红”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聊资、生活闲暇的佐料;而对于未成年人而言,“网红”则关系到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对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朱静江 《班主任》2020,(4):50-51
学生想做“网红”,大多是因为只看到“网红”光鲜亮丽的一面,而根本没有考虑做这件事的可行性和价值。所以,我们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给学生“降降温”,谨防他们“红了眼”。第一问:做“网红”是长久之计吗?学生缺乏人生经验,有的学生只看到事情的表面,认为做“网红”可以出名,还能赚好多钱,是一件“名利双收”的好事。  相似文献   

13.
钟友明 《班主任》2020,(4):47-48
小洁特别喜欢看各种微视频,还准备买直播“四件套”,想去当“网红”。得知这一情况.我没有急于阻止,而是对她说:“现在‘网红’很流行,我支持你的想法。不过,我建议你再仔细考虑一下,要不你先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个‘入职网红’的调查报告.看看怎么才能快速成为‘网红’,好吗?”小洁为了能迅速“红”起来.接受了这个建议。  相似文献   

14.
"网红"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已代替传统的"榜样"力量成为深刻影响当今青少年价值观发展的主要媒介。高校团属新媒体如何掌握好互联网思想教育的话语权,顺势而为、因势利导,利用"网红"模式的优势,使其成为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力武器,是当前高校团学新媒体工作创新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网红文化作为5G时代的产物,是伴随网红个体的走红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亚文化”,具有趋利性、同质性和良莠不齐的特点。通讯网络的发展完善和大众心理需求的个性化为其生成提供有利条件。网红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尽力消除网红文化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要健全法律法规,增强监管力度;强化主流媒体,扶持正向网红;创新思政课堂,加强法治教育;把握校园舆情,营造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6.
网红文化作为一种流行的社会现象,近些年来开始表现出传播内容肤浅化、传播主题泛娱乐化、传播价值非主流化和传播场景虚拟化等相悖于主流文化的异动特征。大学生作为网红文化影响度最大的群体,一些大学生的审美观念在网红文化异动影响下受到逆向熏染,不断扭曲其审美认知、干扰审美判断、误导审美实践。为防范网红文化异动对大学生审美观的消极影响,本文提出通过宣扬正向网红文化,推崇正面网红形象、加强网络空间治理,营造健康网络环境、强化高校审美教育,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等矫治路径来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是国计民生的根本,而农产品是发展乡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政府大力支持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为农产品包装设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很多特色农产品凭借高颜值的包装成为网络“爆品”,而网红品牌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文章通过分析网红经济市场发展现状,研究并指出当下网红农产品包装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同质化、盲目性、过度化和缺乏创新等,并从理念创新、突破同质、民族文化、智能包装和人本情怀5个方面提出包装设计创新策略。扶农、助农固然重要,但立农才是根本。文章为涉农企业打造更多的农产品“网红品牌”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参考价值,有利于乡村发展知名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网红经济及其各种网络衍生品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刻影响着社会生态的变迁,冲击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发展。网红经济凸显了消费符号化,改变着大学生现代文化生活方式;网红经济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真正的情感归属;网红经济带来人际关系的物化,其商业属性淡化了自律属性。网红经济碰撞下针对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培育的研究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强化消费道德教育,创新消费行为与文化,探索协同合力育人的方式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网红经济迅猛发展与行业规范走向的同时并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重视外部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不断与时俱进,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和践行科学与健康的消费理念,注重和发展大学生精神与文化消费,进一步明确和培育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9.
技能型“网红”的出现是对抗人的异化与新工作美学的建立、主体身份构建和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娱乐化满足以及工作经济收益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技能型“网红”现象的存在,对于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促进产品迭代更新、推动泛在性技能学习、促进技能群体成长交流具有重要价值。在技能型“网红”的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人设效应脆弱、资本异化下价值观偏差、持续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和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等新的风险因素挑战。技能型“网红”未来的发展策略应是:监督和引导相结合,实现工匠文化价值引领;通过内容生产增维创新,打造持续吸引力;转变传播策略和方式,打造个人技能品牌;发挥职业院校作用,建立网红人才挖掘、培养及保障机制,从而实现从“技能网红”到“技能长红”。  相似文献   

20.
吴庆华 《班主任》2020,(4):59-61
我们正处在“网红时代”,什么都能被冠以“网红”之名,就连老师也有被称为“网红老师”的,学生又怎能不受影响呢?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已经掌握的信息远远超出我们的认知,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已经成为他们思考、交往的一种方式。所以,学生想做“网红”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是他们了解社会、向社会学习的一种方式。面对想做“网红”的学生,传统的说教早已苍白无力。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不要把网络与学生的成长对立起来,不要把“网红”视为洪水猛兽,更不能简单粗暴地扼杀学生想做“网红”的想法,而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适当参与,让他们亲自去体验,帮助他们趋利避害,从中收获成长,这何尝不是一种对梦想的守护与引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