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东方外交史极为重要,因为西方始终误解或忽略东方,而这可以成为东西方冲突的根源.20世纪发生在亚洲的三场战争以及现今中美之间的抗衡都证实了这一点.对中国、亚洲的研究从来就被各种西方观点所主导,它们经常误解、误释中国或亚洲之价值观和外交方式,甚至否认其存在和独特性.实际上,虽然亚洲国家各有独自的文化、传统和外交,但共享某些与西方观念决然不同的理念.东方智慧以一种整体的、真正的全球观来看待国际关系,而西方一神教之信仰持有西方中心观,其本质以二元论为特点.中国人的和谐理念以及坚信道德力量的信念,是与中华民族以及世界大一统之理念密切相连的.这种深深根植在中国知识政治精英心中的理念和信念,在西方政治哲学中是缺失的,所以它们可以是对西方强权政治的补充或取代.为此,提倡对东方文化与东方外交进行深入彻底的研究和了解,以促进东西方之间的沟通、合作与和谐.  相似文献   

2.
“东方”一词先为地理学概念,后融入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乃至时间和空间等要素。一直以来,历史阐释和书写中的西方中心史观将“东方”设定成一个与西方文化特性、文明程度和发展水平差异极大的区域。因此,在历史阐释与现实关怀中,为“东方”正名是东方学者的首要任务。经过近二十年发展,中国的东方外交史研究已形成四大特色:拓宽了东方国家外交史研究的时空范围;突破了传统史学偏重文化史和政治史研究的狭窄范畴;以大历史的视角对待和研究东方历史;显示出了开阔视野与锐意创新精神。概括而言,东方外交史研究是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阐释东方国家、民族和地区,乃至整个东方社会的历史,是一种使用本土资源,以东方历史研究者为主体叙述东方历史进程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3.
东方外交史学科体系构建的提出与推进,是伴随着东方国家整体崛起的自觉学术行动,适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国家社会在急剧发展,学科体系建设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甚至需要走在国家社会发展的前面。在近二十年时间里,国内学者提出了构建“东方外交史”学科体系的艰巨课题,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作为前人的研究,需要及时总结,为国家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总结国家交往互动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4.
东方外交史研究在国内蔚然兴起和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文化建设的需要。把东方外交史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加以长远规划和建设,是当前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在具体行动上的展开,是一项大规模的学术活动,有着总结前代、启迪后人的时代特征。十几年来,国内学者使用东方本土资源和东方史观,根据文化发展的需要,对东方外交史学科体系进行了构建,凝聚新的精神力量,诞生带有新鲜活力与巨大感召力的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在国家崛起的带动下,外交史研究已经进入大规模的总结阶段,与日新月异的国际形势保持了同步。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日本帝国武力崛起的过程中,"东洋史学"应运而生,兼具国策性与学术性.其奠基者白鸟库吉、内藤湖南等著书立说、提交研究报告,影响深远."二战"结束初期,日本学者反省战前的研究,与"皇国史观""国策史学"划清界限,开始新的探讨.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日本成为名列前茅的经济大国,东亚史的探索出现新趋势,东亚世界论受到普遍重视.进入21世纪,国际格局发生显著变化,日本东亚史研究与时俱进,新论迭出,成果累累.检讨日本东亚史研究的轨迹,对思考东方外交史或东亚外交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吴纪梅 《广西教育》2022,(3):141-144
本文以“融合多种要素,通达多种能力”的融通式教学模式为研究对象,根据新时代本科文科教育中对课程思政建设和新文科建设提出的新要求,结合《汉语修辞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案例,介绍了融通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和实践成效,并期望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为未来本科文科教育中其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8.
新文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思政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从新文科的"新"出发,分析新文科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与现行课程思政的可融合之处.以上海海事大学为例,分析物流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的意义.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体系、教学实施、教学团队与教学评价等方面,对物流管理课程思政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最后,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9.
陶婷婷 《现代英语》2021,(7):72-75,114
高校课程中作为新文科有机组成的大学英语,同时也是高校公共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接触外国文化思想和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理应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之在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全国重视"课程思政"的浪潮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刻不容缓.文章以长三角地区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探索实践为...  相似文献   

10.
张晶莹  吴婧 《海外英语》2023,(8):238-240
为适应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新文科”应运而生。文章以新文科建设为引领,结合黄山职业技术学院自身情况,从理论与实践维度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进行系统探索,围绕教学过程的六个方面(教材、教师、目标、内容、手段和评价)构建六位一体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思政体系,以期在知识传授、技能培养和价值塑造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地方培育具备全球视野,了解和掌握自己专业和行业的研究范式和话语方式的职业人才。  相似文献   

11.
结合新文科建设开展“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遵循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和注重实效的原则,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重新定位“财政学”课程的专业属性和培养目标,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改革优化“财政学”课程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教育教学理念落后、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等诸多问题,难以适应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商科类人才的需求。新文科背景下“微观经济学”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多维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艺术的有机结合,平时过程考核和期末综合评价的有机整合。新文科背景下,必须站在治国理政的高度,以OBE理念为指导,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入、课程内容的守正创新、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和创新、学习效果评价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以及“四级”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等方面入手,探索“微观经济学”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框架。  相似文献   

13.
新文科背景下财政学课程思政建设,不仅强调学科内容交叉融合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应提高财政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广度与深度。基于此,在财政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应融入多学科维度的思政元素、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积极探索“第二课堂”思政教学内容与形式,从而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全方位融合。  相似文献   

14.
吴亚娜  郭昕 《职业技术》2023,(11):10-16
新文科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工程,课程思政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举措,二者都旨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国内鲜有学者从宏观全局出发,研究艺术院校通识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国内艺术院校通识课程的思政教学存在方法不完善、体系不健全、评价不科学等问题。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院校本科通识课课程思政教学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建构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办法与路径,优化课程思政的教育评价体制与激励政策,产出课程思政建设的系列成果,从而助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艺术院校实施通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金琳 《教育教学论坛》2021,(23):117-120
新文科建设为外语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出了重要依据.在新文科背景下,探讨建设以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为引领,以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建设为主体,以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策略为路径,以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考核和评价为服务,以课程思政教师队伍为保障的五位一体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框...  相似文献   

16.
仇艳 《现代英语》2021,(3):80-82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发挥英语写作课程的隐性育人功能,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与国际传播能力的时代新人,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使命要求.基于写作教学的特点,文章探讨了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思政融入的三种策略:范文分析思政育人、文化比较思政育人、写作任务思政育人.  相似文献   

17.
18.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经济学与思政教育融合既是现代经济学时代性与价值性的直接体现,也是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本研究基于呼伦贝尔学院的经济学课程和“互联网+”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实践,以新文科视角重新审视高等学校经济学课堂,从经济学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出发,对现阶段经济学和思政教育融合的痛点进行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不仅关注公共管理的规律本身,也关注在增进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公共管理过程中的价值、组织、制度、程序和技术,尤其是理论和实践、价值设定和经验验证相结合基础上的公共管理现实中的理论、实践和技术问题。新文科之新在人文精神、学科融合交叉和教育方式学习方法上,而课程思政建设是新时代落实高等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实践和落脚点。以“公共管理学”课程为例,以新文科之新为指导,探索“公共管理学”课程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融合的路径和课程内容,提升“公共管理学”课程在育人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现代公共精神,重塑课程目标与内容。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外语学科教学中,语言学习不仅具有综合性、多学科特征属性,也体现了不同国家文化思想之间的激烈碰撞,因此在高校外语教学中,需要对学生的文化体验加强引导的同时,需要对课程思政渗透予以重视,使学生的文化自信进一步强化,对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更加坚定。文章就新文科视角下,朝鲜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入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