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琦 《德州学院学报》2007,23(1):57-59,104
国际关系的核心问题就是国际秩序的问题,国际秩序问题已成为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前处理国际关系的重大议题.当前,国际秩序处于变革的时期,关于建立什么样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以及如何建立这种秩序的问题,国际社会在进行不断的探讨.通过三位一体的权力、制度、认同来理解秩序、国际秩序,可以为构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法律秩序是依法治国所追求的首要目标,也是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邓小平法律思想中,权力—权利的平衡发展一直是一个重点。邓小平强调以制度化、法律化的方式促进权力—权利的正常运行,并从不同方面阐述了其对秩序的影响,为我国法律秩序的构建、发展确立了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专业学会的学术会议为对象对学术共同体进行研究发现,学术共同体是一个不同力量相互竞争的权力关系网络,存在着地位等级结构;作为仪式的学术会议通过生产象征权力,对学者进行学科规训,进而生产学术精英和学术秩序,体现出鲜明的社会逻辑。  相似文献   

4.
在等级秩序尊严观念下,人不是作为一个自主、自立的人格主体存在,只是处于社会某种等级序列关系中的一个样品,并以特定的身份存在于社会关系之中。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主流学派的儒家思想所包含的等级观念一直为等级秩序尊严观提供理论支持。以人性恶为基础的荀学思想和法家思想中暗含的人格尊严观、道家思想中的人性尊严观和墨家思想中的平等尊严观是中国传统思想中关于人的尊严的闪光点,是中国传统社会反对等级特权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5.
基于朱墨的官场小说,对文人型官员在知识分子传统“士”之精神与官场权力地位的角逐中,如何建构身份问题进行探讨。这些人物形象各异,却有着相似的官场人生际遇。从身份上来看,他们都完成了从知识分子到官场人物的转变,嵌入了权力机构;从精神特质上来看,在官场“场域”中,他们仍葆有知识分子的种种特质。在二者的胶着紧张状态中,知识分子以“智”为依托的人格理想已訇然失性。然而,从知识分子身份到官员身份的蝶变之后,却又伴随着隐忧。  相似文献   

6.
数字技术的全面渗透连接了虚拟与真实、线上与线下,极大地拓展了学习时空边界,助推了虚拟学习场域中“去肉身化”的虚体呈现,成为继肉身化实体之后的学习者身份“圈子”的另一个“归属”。虚体与实体共同构成了学习的全部意义,形成了学习者身体的双重展演,学习活动进入了虚实结合的、更复杂的时空境遇。但从现实来看,学习者实体与虚体的双重性身体展演背后潜藏的不同权力隐匿使新的身体壁垒正在生成,这种身体壁垒体现在三个方面:技术权力隐匿造成的身体规训、主体权力隐匿造成的身体分离以及空间权力隐匿造成的身体窥视。为避免学习者深陷“身份困境”,需要在学习场域中塑造出一种学习者身体展演的、互利共存的“共生秩序”,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在技术秩序上将身体展演从单向规训转向双向驯化;二是在主体秩序上将身体展演从虚实分离转向虚实共在;三是在空间秩序上将身体展演从独景窥视转向全景展视,以此重塑数字时代学习者主体身份,打造“虚实共生”的学习自由之境。  相似文献   

7.
哈耶克以"自发秩序观"为基石的宪政思想是对20世纪初整体主义抬头、国家干预主义滥觞的西方政治哲学之突变和制度实践的困境的深刻反思。其宪政理论实质是对以休谟为代表的苏格兰古典自由主义的回归和发展。正是在此基础上,哈耶克通过对规则与法律、民主与自由的理念之梳理和辨析,建构起一个与时代主题相契合的自由与秩序相融合的宪政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年代特殊的文化权力秩序制造了特殊的文学生态环境。“语丝体”散文作为这一年代最具代表性成就的散文创作,正是如此文化权利秩序下现代文学坚韧表达的结果。对于“语丝体”散文语境的着意考察,可进一步认识现代散文这一文学文体的复杂性品格,也可以使我们对于20年代中国文学的创作主体及审美风貌的形成根源更为理解。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工具,具有权力性;作为满足人的发展需要的方式,具有权利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力性与权利性分别决定了其工具性与目的性价值取向。改革开放前,由于新中国建立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政治权力处于中心地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工具性价值取向。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推行,权力逐渐向权利偏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发生转换,即由工具性向以人为本转变。  相似文献   

10.
曹英 《红领巾》2005,(1):48-52
儒家和法家对于秩序的诉求迥异其趣.这些不同主要体现在对君主秩序的来源是否有疑问、对于人性本质的基本假定、对于政治权力的行使所应坚守的原则等方面.但在君主专制“秩序第一“前提下的儒家、法家的分歧,又在这一前提下得以合流和相互补充,从而共同构成传统中国专制制度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黄宗羲对经济制度的设计可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改革土地分配方式,将对土地的占有分为“均平”的基础项与“兼并”的发展项,在保障作为天下之人总体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允许发展个人之私利并肯认土地的“私有性”;其次,痛斥赋税制度,重点关注“赋税三害”,旨在将税收标准由国家的量出为入转向人民的现实状况;最后,倡导“工商皆本”,否弃过去“重农轻商”的国家政策,盘活民间经济活力,以实现富裕天下的目的。三项设计皆体现了黄宗羲意图转化国家在经济市场中的身份与地位并为其权力划定界限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太原大学学报》2015,(1):40-43
凯尔森将法律科学的研究对象定为"纯粹的、具有法律规范性质的、能确定某些行为合法或非法的"规范。与自然法的权力分立观点不同,他主张"权力的分配",强调权力职能的每个方面都或多或少由三个机关共同享有,然而权力要正当行使,依据凯尔森的"基础规范"理论,权力的存在本身就证明了权力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特殊的文化权力秩序制造了特殊的文学生态环境。“语丝体”散文作为这一年代最具代表性成就的散文创作,正是如此文化权利秩序下现代文学坚韧表达的结果。对于“语丝体”散文语境的着意考察,可进一步认识现代散文这一文学文体的复杂性品格,也可以使我们对于20年代中国文学的创作主体及审美风貌的形成根源更为理解。  相似文献   

14.
15.
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学界普遍采用"线性流动"的模式来研究叙事的主体间性,叙事参与者身份模糊,权力关系混乱。立足于"交往行为理论",从"立体"的视域来考量叙事的主体间性,建构、形构、解构过程中的叙事参与者不仅身份明确,而且呈现出来的是局部交往整体联动的叙事权力特征。  相似文献   

16.
腐败主要是由于社会公共部门滥用权力 ,通过权钱交易 ,以权谋私而产生的。针对这一问题 ,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权力制约的思想。他认为要制约权力就要靠法制 ,以法制权 ,以法治腐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运用马克思主义权力监督理论,吸纳中国古典政治文明监督思想中的先进因子,并在监督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形成了党性与人民性高度统一的权力监督思想。党始终高度重视权力监督,以党的自我革命确立与时俱进的权力监督方略,不断完善权力配置与运行制约机制,建立健全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同的权力监督体制机制,深化运用一体推进“三不”方针方略,对权力进行体系化监督,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制度。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党不断丰富发展权力监督思想与经验,推动监督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中国高校学术资源的分配一直掌握在行政权力手中,为获取更多的学术资源,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日趋严重。本文以组织制度为视角,主要从内、外两方面因素对冲突的根源进行分析,即中国高校与政府关系上的政府本位和中国高校内部学术与行政关系上的行政本位。基于组织制度对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冲突的影响,提出解决出路:中国高校制度改革的规约对象的转型;完善法律依据;加强法制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逻辑理论和思想由于受中国古代语言的影响,必然会打上中国古代语言的烙印,因而使得中国古代的逻辑理论和思想具有其自身的独特特点:形象说明与抽象概括的不平衡、逻辑理论的明晰度不很强、以推类为中心和逻辑理论的明晰度不很强。中国古代的逻辑理论和思想的这些特征,充分显示了逻辑理论和思想的多元性、丰富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