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中国民间习惯法的客观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不争的事实.存在意味着有其合理性.当代中国民间习惯法中所彰显的“情理”观契合了民间社会的心理需求,符合中国现阶段的民情,这种“情理”观是对中国传统法文化的传承,体现着传统法文化的精神特质.我国现行正式法能够而且应该从这种“情理”观中得到启示,充分表征其文化属性,这是当代中国民众产生法治认同感的重要心理根基.  相似文献   

2.
贺麟是中西哲学研究的大家,对于中西方哲学都具有很深的造诣,并且有着文化哲学的宏大视野,了解他对于哲学以及中西哲学的看法,了解他对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哲学的方法是什么,如何看待中国哲学与哲学以及西方哲学的关系等问题,对于我们如何理解中国哲学以及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仍然具有启发意义.前些年,中国哲学合法性的问题一度成为学术的热点,虽然最近几年对于中国哲学的这种质疑声少了很多,但是依然会时不时有学者重新提出,本文借此再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贺麟是中西哲学研究的大家,对于中西方哲学都具有很深的造诣,并且有着文化哲学的宏大视野,了解他对于哲学以及中西哲学的看法,了解他对什么是哲学、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哲学的方法是什么,如何看待中国哲学与哲学以及西方哲学的关系等问题,对于我们如何理解中国哲学以及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仍然具有启发意义.前些年,中国哲学合法性的问题一度成为学术的热点,虽然最近几年对于中国哲学的这种质疑声少了很多,但是依然会时不时有学者重新提出,本文借此再对这一问题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马年春节刚过,话剧《绿帽子》首场演出便进入高潮。恰值美国总统布什访华前夕,这部由美国作家霍桑的小说《红字》改编的话剧亮相京城,无疑对中西方文化交流有所促进。该剧一直演至3月下旬。《绿帽子》的改编者邹星枢,总策划忠仁,导演张奇虹,主演汪池等着力闯与创,着眼中西方文化的碰撞,着手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在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情与理、苦与乐、生与死、灵与肉的矛盾交织中塑造人物,揭示其内心世界,探索人性与社会问题。闯与创基于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这个曾一向羞于言性的国度,要把《绿帽子》搬上话剧舞台,是需要一定艺术勇气的。本来,霍桑小说中写的是在通奸者胸前绣红色的“A”字,改编者担心观众会将此误认为胸饰,便借文革中“破鞋”游街戴的高帽子,且用绿色,如此成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西方文化。在表现手法上,《绿》剧也多有创新。如,加入舞蹈成分,序幕中女巫在大蜘蛛网下扭动,且伴有激烈的鼓声,象征着中世纪清教主义特权对人性的束缚,自然地引出正题。在舞美设计上,十字架高悬的刑台置于台口左侧且跨出台口,并贯穿全剧始终。两条大弧线相接构成一个状如心形的大背景,引起人们的心灵震撼。在灯光设计上,以低照度冷调为主,渲染了悲剧色彩。真与伪《绿...  相似文献   

5.
“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中国哲学中的“一”就是对“天道”与“人道”关系的把握。为什么说哲学是对“一”的追求?何以见得“一”即是对天道和人道关系的把握,又如何理解这个简单的“一”与天道和人道的联系呢?按照这个思路,我读了一些书,并从中总结出一点儿体会。  相似文献   

6.
禮的來源乃是多元而非一元,在這種多元來源當中,包括三個主要方面:第一,"化巫入禮",這是從巫到祭祀之路,禮最初來自巫,但是要經由祭祀的中介,祭祀是有特定規儀的,所以化成爲禮;第二,"禮源於俗",這是從俗到儀式之路,禮恰是集體性的民俗使然,民俗是有特定規矩的,所以化成爲禮;第三,"禮樂相濟",這是從樂到情感之路,由於承繼了禮樂合一的遠古傳統,由此,禮與情也是合一的,禮本身就葆有情。本文試圖把"禮源於巫"與"禮源於祭"的兩種觀點合而爲一,化作禮之"巫祭之源";與此同時,又試圖把"禮源於俗"與"禮源於情"的兩種觀點合而爲一,化作禮之"情俗之根"。中國禮樂文明之所以具有"情理合一"的大智慧,恰恰是源於這樣的歷史實情:禮來自於巫術的理性化,經由了祭祀的中介,但其中亦留了情;禮來自於民俗的規儀化,經遇了樂的環節,但其中亦有了情,這才塑造了中國人至今具有的那種"情理結構"。  相似文献   

7.
正一、心性论与内圣心性论也可称为心性之学,是关于心性的理论或学说。在中国哲学中,众多哲学家讨论的天人关系学说的核心往往是人,而人的问题即是心性问题。心性问题一直是中国哲学,尤其是儒家哲学的一项基本论题。对于心性的不同理解与阐述甚至成为儒学内部派系区别的重要标志,而中国心性论的本体论诠释一直与中国哲学对主体的自觉性分不开。心性本体论其实质是一种本体主体论,主体与本体是分不开的,但不同学派对其关系的表达又  相似文献   

8.
自宋以降,中国哲学发展到了对"理气(道器)"和"心物(知行)"的争辩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宋明理学因为对理气关系与心物关系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以张载的气一元论、程朱的理一元论和陆王的心一元论为代表的三个派别.明中叶之后,程朱理学因为受到明朝政府政治上的扶持和规定而走向僵化.之后,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加剧使明王朝走向灭亡...  相似文献   

9.
道家道教与直觉思维唐明邦近年来探讨科学与神秘文化的关系,不得不涉及直觉思维这一哲学问题。前几年在《道家道教与中国文化》一文中①,对此有过初步论述,看来,颇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道家道教对发展中国哲学思维有着多方面贡献,关于直觉思维的论述,是其突出贡献之...  相似文献   

10.
对宝晴感情关系的定性,学界此前主要有三说,即"友情"说、"爱情"说和回避定性的"感情"说."爱情"说虽相对稍近于实际,但仍未尽人意.宝晴之间的感情,既不能与宝黛爱情相提并论,也有别于一般正常的恋情,只不过是多情公子与痴情丫鬟之间一段带点畸形的特殊恋情.对宝晴恋情悲剧成因,流行的"阶级迫害"或镇压"反抗"说并未触及"事体情理"症结所在,实际上这涉及为宝玉择妾以及对宝玉"规引入正"问题.作为小说情节副线之一的宝晴恋情悲剧及宝晴袭恋情婚姻(妻妾制度下的另类婚姻形式)悲剧,与作为小说情节主线之一、涉及为宝玉择妻问题的宝黛爱情悲剧及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结构上两相对称,内容上也互相影映.  相似文献   

11.
正我的"情本體"說法源起於1980年《孔子再評價》一文,(請參閱該文"仁的結構"部份),二十世紀90年代我將它展開爲"兩德論""情理結構(參閱《歷史本體論》《論語今讀》等)的倫理學論說,近年似頗有回響,但誤解更多。値此垂斃之年,或仍有責任不回避"還是那一套"的重複或譏諷,再作一點簡略的通俗說明,主要是解說那張"倫理學總覽表"(如下圖,始見於三聯版《回應桑德爾及其他》,略修訂後收入靑島版《人類學歷史本體論》及三聯版《倫理學綱要續篇》)。因爲該表概括了我有關倫理學的基本想法。  相似文献   

12.
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成都茶馆文化作为民间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中和”与“休闲”的哲学内涵,成为了“和谐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和谐社区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曾德雄 《东方文化》2000,(5):120-121
邓晓芒教授在一篇章中,提出了一个概念:“要字句”。他说:“所谓‘要字句’,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的句式,有时不一定包含‘我们’,常常连‘要’字也省掉了,但意思每个中国人都懂。”“《论语》是中国传统官样章中泛滥成灾的‘要字句’的始作俑。”“在‘要字句’中,‘为什么要’是不能问的,一问你就成了异端,……因此是一种权力话语。”“一介儒生,权力从何而来?来自道德上的制高点,而道德制高点又是基于自己情感上的自信,即相信自己的情感合乎自然情理(天道)。”(邓晓芒:《孔子与苏格拉底言说方式的比较》,《开放时代》2000年3月号。)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哲学的开端,是"穷根究底"的精神,无可厚非地是源于对未知世界不断探索和永远追求的学问.但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传统哲学精神开始"走火入魔",为求"安身立命",中国传统哲学精神发生了变异.而作为蕴涵着传统哲学精神的儒、道、释三家知识体系的开源,以学成家,由家立教.在丧失了"穷根究底"的精神,求"安身立命"之后,就必然各自依照自身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位置,发展出一套伦理的、道德的政治观念与生活宗教来.这是传统哲学精神向"安身立命"的生存境地变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对老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的认识和评价至今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与争议。为了更好地发掘老子哲学的现代意义,有必要对老子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进行再认识。笔者认为老子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最伟大的哲学家,而且是中国哲学的始祖。老子所著的《老子》即《道德经》一书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具有真正意义的哲学著作。老子在书中既回答了哲学最根本的问题,即世界、万物的本原,又回答了世界是怎样的,以及人与世界、宇宙、自然的关系,包含了本体论、辩证法、认识论、社会历史观等哲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监利县,我的故乡,是个非常迷人的地方.……在那儿有我童年的笑声,少年的梦影.这是1985年我在一位朋友家里信手拿起一本散文集翻阅时读到的.当时,出于职业关系,我盯着文章标题右下方的作者姓名仔细看着——王轶猛!这竟是我慕名已久的一位旅台乡贤写的散文《月是故乡明》.虽然对作者了解不多,但我久闻他和他的胞兄王遐举先生是一对蜚声海内外的书法昆仲.一个在大陆被推为中国“书坛八仙”和京都“五大名笔”之一,另  相似文献   

17.
黄熙 《华夏文化》2021,(4):59-61
中国哲学的出现与发展,离不开对根源性问题的思考,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理论根基.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中,无论是道家还是儒家,都对根源性问题做出了深层次的研究."中国古代有没有哲学",这不仅是对中国哲学发展的灵魂式拷问,更是儒家哲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峡谷情     
又到我要重回峡谷的时间了. 多年前,我曾在怒江和澜沧江这两个大峡谷工作过.我把人生最美丽的年华和记忆留在让人梦牵魂绕的地方.于是,多年之后,常有一种念头总是鬼使神差地支配着我每隔一段时间要回到峡谷去看看.以前我并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念头,直至人到中年时我才仿佛有所醒悟,原来人生常常需要寻找一种久违的激情啊.  相似文献   

19.
鸡山情     
鸡山,是当地人对鸡足山的称谓.我对于鸡足山,打小并没有多大的印象,只知道每天太阳西下时就是从鸡足山的金顶坠落,于是鸡足山仅只是一个方位的代词:西方,太阳落的地儿. 小时候的鸡足山,矗立在家西面遥不可及的地方,尖尖的,在一丛黑影的顶部立着,就好像一位巨人,奶奶总是指着告诉我那就是鸡足山,那里有一座塔,很高很高.我会问奶奶,你去过吗?奶奶含糊其辞,说去过,我就追着奶奶问这问那,奶奶笑呵呵地说这说那,总是满足我难填的欲壑.其实奶奶说的什么,现在大抵记不清了.到上学的时候,学到一首古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时,我脑海里冒出来的就是鸡足山的那座塔.我本不知道那座塔的名姓,我想那塔应该就是楼吧,那可摘星辰的楼该比鸡足山的塔高吧!于是就两个手指捏成一条缝,放在眼睛的前面,遥看去,那鸡足山连同塔也就一指头那么高,欣欣然.  相似文献   

20.
张载哲学研究进路杂多,宇宙论与本体论的结合为张载哲学研究提供一种方法。虚气问题,认识论和人性论在这种视角下,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虚气二分为认识二重化和人性二重化提供理论依据。本体在中西方哲学相互影响下有新的意义。在以虚气关系为模式的思维下,张载宇宙本体论哲学是一以贯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