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分析能否式“V得/不C”对句类的选择:能否式“V得/不C”在陈述句中否定式出现频率高于肯定式,在疑问句中则相反;肯定式几乎不用于祈使句.重点考察能否式“V得/不C”与“能/不能VC”在语用上的互换关系:“能VC”表肯定的语气比“V得C”强;“V不C”与“不能VC”表达主观或客观的可能性,视语境而定.  相似文献   

2.
"V得/不着"与"V得/不到"都属于能性述补结构,但是它们在具体运用的时候,又存在着交叉和不同。由于它们属于汉语的一种特殊句法结构,所以容易造成留学生在理解和表达上的偏误,为了提高教学解释的理论性,使留学生更好地掌握两种结构的用法,可以从构式的角度对可能补语"V得/不着"与"V得/不到"进行分析,找出两种结构能够互相替换的原因和理论基础,并通过语义分析和结构类型分析探求其不同的语法意义,结合构式理论和语义分析进而总结两种结构对V选择和制约的规律性,以阐明二者运用不对等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过来”“过去”是汉语中意义和用法比较丰富的一对趋向动词,其运动图式通过隐喻机制映射到时间、数量、心理、状态和事件等抽象认知域。各个认知域的“过来”“过去”在语义特征上存在某些不同,其隐喻映射也存在某些对称和不对称。  相似文献   

4.
"V得/不起(O)"结构是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O)"的一个个案,表示"动作发出者在主观上是否具备实现(或承受)某种动作的能力或条件"的语法意义。在句法组配方面,动词V的动作性和宾语O的具体性对V与O进入该结构的语义搭配具有重要影响。在肯定否定对称性方面,语言的人际功能差异是造成该结构肯定否定不对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V上”与“V下”、“V(X)来”与“V(X)去”等动趋式,在语义和语用方面往往会显示出不对称的情况。以几组隐含(广义)附着或脱离义动词后的趋向成分为例,从身体类和信息类两个方面,对简单与复合趋向式、成对趋向式等不对称现象进行探讨,发现它们在认知识解和语境分布上各有特点。在此基础上,对这类动趋式的国际中文教学提出相关建议,使学习者能更好地了解其认知动因与语用条件,促进该形式的真正习得。  相似文献   

6.
《歧路灯》中“V不得(O)”既可写作“V不的(O)”,又可写作“V不哩(O)”;“V不得(O)”又可分为“V不得(O)1”和“V不得(O)2”。“V不得(O)”在近代汉语中不仅受到来自表能性的“不能V”、“不得V”及“不可V”的竞争,还受到表能性的“V不了”和“V不成”等的排挤,加上其自身主要接纳单音节词拒绝复音节词方面的限制,它的萎缩是在所难免的。  相似文献   

7.
能性述补结构是一种专门用来表示可能或不可能性的述补结构,将能性述补结构"V不得"和"V不起"作为研究对象,从二者的固定化和语法化的发展历程、肯定形式转化的情况、语义关系(相离、相交和重合)等角度对两种结构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得以发现二者在这三方面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不可忽视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刘芳 《语文知识》2009,(3):52-56
在现代汉语中,“V得/不动”中“动”的语义类型有三种:受事能否发生空间位移;受事能否发生状态变化;施事能否实施某种动作行为。这三种语义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其演变机制是隐喻。  相似文献   

9.
基于语料,对动趋式把字句的结构类型进行数据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的出现频率有很大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0.
考察枞阳话中得得/不V结构对V的选择条件,思考这一结构的由来,并将这一结构与现代汉语中的V得/不了结构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语言运用中“,V得”式重动句中的第一动词V1有时可以省略,有时不可以省略。文章首先运用句式变换的方法分析了“把”字句与“V得”式重动句V1之间存在的浅层规律。随后参照刘雪芹(2003)一文对重动句补语语义指向的分类,从相关的三大类六小类出发,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法,分别探究“V得”式重动句补语的语义指向与第一动词V1隐现条件之间的关系,得出进一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有这样一类由‘“得”联系的动补结构,如“讲得清楚”、“扫得干净”,会产生表可能和表状态两种语义。即一种语义可理解为“说得很清楚”,“扫得挺干净”;一种语义可理解为“能说清楚”、“能扫干净”。但在维哈语中,这两种语义却可以通过动词的时态和能动词干在语法形式上得到明确反映。因此,维哈族学生在学到汉语中这类同构歧义的句子时,由于受母语的限制,往往在理解和翻译上产生偏误。本文从汉语教学的需要出发,对如“扫得干净”这类同构歧义的动补结构(下称“V得A”结构)通过变换和扩展句式等手段加以分化区别,并从…  相似文献   

13.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的肯定式和否定式使用频率明显不对称,而且进入该结构的单音节V比例高于双音节(或多音节)V。本文将对其不对称的原因进行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14.
在早期,可能补语“V得O”相应的否定形式是“VO不得”。这种不对称的格局形成的原因是:从和“得”相关的可能补语的产生和发展等方面阐述和探析其成因所在。  相似文献   

15.
根据"得"字性质的不同,《西游记》中的"V得O"结构将其分成三类:V得1O;V得2O;V得3O。文章分别从句法、语义、发展等角度对三类"V得O"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一方面详尽描写了该结构在《西游记》中的整体面貌,一方面又与现代汉语中的相应表达方式进行了简要对比,进而揭示出该结构与现代同类结构之间的历史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在属于江淮官话的桐城方言中,表达可能义的语法结构有多种形式,"V得(不)来"结构就是其中颇具特色的一类.通过考察发现,桐城方言中"V得(不)来"结构有三种深层语义,这主要是动词"来"的语法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周艳丽 《文教资料》2011,(34):37-38
“爱V不V”结构是汉语中一个半固定的习语.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意义和用法。从构式语法来看,“爱V不V”是一个构式,其构式义具有多义性。表达听凭义、听凭义兼不满的情绪及对人或事物漠视、冷淡的态度等三种意义。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朝阳地区的方言中特有的"治不得V"结构。究其来源是由于"治不得"结构中的动词"治"的使用范围的扩大和"治不得"结构的逐渐凝固,最终产生了一种词汇意义和语法功能都近似于"不能"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文山学院学报》2016,(1):62-68
岩帅佤语述补结构分为VC式和V得C式两种语法形式(V表示述语谓词,C表示补语)。岩帅佤语VC式述补结构中,一般由动词或可以作谓语的形容词来充当述语,能做补语的有动词、形容词、副词、象声词以及数量短语。V得C式述补结构中一般由动词短语或形容词短语、主谓结构来充当补语,另外岩帅佤语存在"复动V得句"形式。VC形式,V与C结合得比较紧密,C是V的预期的、恒久的、客观的结果 ;V得C形式中,V与C之间要靠t?m(得)或ti?(地)来连接,C不是V的预期的、恒久的、客观的结果。所以,V得C的语法距离大于VC的语法距离。  相似文献   

20.
郑芩 《文教资料》2013,(32):160-162
“爱VSV”构式是汉语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构式。文章以句法为切入点。从句法构成、句法功能这两个方面初步探讨了“爱VSV”构式。“爱V不V”构式由两个固定不变的常项“爱”、“不”和一个变项“V”构成。常项动词“爱”表示个人主观意愿;常项副词“不”是对行为发出者或说话者主观意愿的否定;变项动词“V”以不带宾语的单音节动作性、自主性动词为主。“爱V不V”构式的句法功能较为丰富,它既可以充当单句的句法成分,又可以单独成句或作为分句,而且不同的句法功能还在使用频率和语义分布上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