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阿甘正传》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本文主要结合色彩、剪辑、声音等从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层次、叙事视角、叙事基调等方面对影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空间与时间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叙事学研究的焦点是叙事作品的时间维度,而忽略了空间维度,其实在叙事研究中对空间维度的研究同样重要。空间在叙事作品中可以参与叙事和影响叙事。川端康成正是在《雪国》中通过书写第一空间——“实境”、第二空间——“虚境”以及第三空间——“空境”来传达对生命的思考和憧憬的。  相似文献   

3.
拍摄于十多年前的《小岛惊魂》是恐怖电影的成功之作。观影时不由人不思考一个问题:那么多恐怖片为何这部如此出彩,其背后原因何在?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入手,分析了影片包括叙事空间、叙事时间、视角等方面的特点,得出结论是由于巧妙的叙事手法,影片极大地设置了悬念,从而构成了恐怖效果,实现了成功。  相似文献   

4.
空间与叙事的关系在“后经典叙事”的语境下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使用龙迪勇先生的《空间叙事学》中空间叙事角度去分析经典名著《雷雨》,我们会发现《雷雨》作品中故事空间与叙事的巧妙关系和故事空间与人物形象性格的呼应,也会发现《雷雨》打破了单一线性叙事而拥有了“一对多”与“多对一”的因果关系,创作出了非线性模式的分形叙事。总之,使用空间叙事学的角度可以为我们分析、鉴赏《雷雨》这部经典作品提供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论文解读近年毕飞宇小说《玉米》、《平原》中的权力叙事。文章借助叙事学方法,发现“权力”在叙事层面的重要作用,分析家庭、乡镇、学校三个空间中的权力状况。最终,论文比照文本对格雷马斯相关理论的抵触,推断出毕飞宇笔下“权力”的四重特殊属性。  相似文献   

6.
电影语言是一种视觉符号,它通过色彩而非文字来展开叙事,张艺谋在电影《英雄》中成功运用了色彩这一电影语言形式。该片中视角、叙述者、叙事时间、环境、情节、人物的生成转换都是通过色彩的运用来完成的,色彩是《英雄》中真正的“主角”。  相似文献   

7.
电影《金陵十三钗》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故事选取特定的女性视角,着重叙述金陵14个风尘女子在教堂避难的遭遇。影片在设置了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后,表达一个救赎的主题,从而反映出崇高的人道主义。本文尝试运用传统叙事学基本理论对电影叙事进行分析,并与同名小说叙事相比较,以揭示电影《金陵十三钗》的叙事特征和魅力。  相似文献   

8.
艾萨克.辛格因其小说以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来展现犹太文化以及人类的普遍处境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入手,以辛格的短篇叙事故事《巴士》为例,从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和空间的设置及其他叙事技巧几个层面上来分析辛格的短篇小说,重点探讨辛格是如何通过有限、间断、淡化的时间序列来构建无限、立体和凸显的空间意象,从而达到时间序列叙事作品的图景化效果。  相似文献   

9.
《列异传》的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处理巧妙:其故事主要通过叙事学的预叙和概述的手法来实现叙事时间的转换,同时故事中虚构的鬼怪、神仙对人类生活的介入又造成了叙事空间的混杂。这种对时空的独特处理造就了小说的奇幻之美,也影响了小说及其它叙事文学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0.
从理论来诠释作品是进入文本的一个入口。应用鲍威尔的"风格"模式来探讨影片《大上海》的叙事结构主要是从画面匹配剪辑、重新定位的道具、运用到位的色彩这三方面着手的。影片中的画面匹配剪辑与情节良好互动,使时间的来回跳跃不显突兀。重新定位的道具对情节的推展也具有加乘效果,诠释了爱情、忠义、孝道、梦想、爱国等影片的重要主题。运用到位的色彩实现了对影片的"分段",红、蓝、绿构成的彩色世界与情节一同将影片向前推展。查特曼及巴赫金的理论是对鲍威尔方法的补充。根据查特曼对叙述者、隐含作者、真实作者的区分,能更清楚地呈现影片中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利用巴赫金的对谈性能听见影片与内外部声音之间的对话,将影片的叙事结构从整体上串联起来,展现出更清晰的轮廓。  相似文献   

11.
运用叙事学理论对白居易《长恨歌》进行叙事学分析,可从三个层面展开:分析《长恨歌》叙事语言的有机构成,通过“隐喻”“转喻”的符号理论具体阐释;分析《长恨歌》象征对叙事的推动;从故事角度把握《长恨歌》的故事线索,分析它的叙事结构与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2.
好莱电影巨片《泰坦尼克号》的表层叙事形态呈现为叙的断裂和插入叙事,从而影响了影片的情调,使影片笼罩上了谈谈的诗韵和感伤的气息。影片对历史情境作了高度仿真的伪造处理,对世纪大船难作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现代改写。《泰坦尼克号》的深层叙事形态呈现为叙事话语的回归和复调整合,影处精心营构了一个多声调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3.
影像文本《盗梦空间》与小说文本《交叉小径的花园》之间存在着叙事学关联。通过对它们叙事异同点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大众传媒语境下文学艺术所承担的理论创新:关于文本的迷宫、时间与空间的不可知论和对元叙事理论的诗意言说。  相似文献   

14.
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蒲松龄有意无意选择历史性话语进行叙事,流露出用虚构叙事接入历史叙事的企图。从现代叙事学理论来看,《聊斋志异》在叙事话语的选择,“异史氏曰”对“太史公曰”的刻意模仿,花妖狐魅的虚构叙事空同和叙事的寓意等四个方面体现出“以文入史”的叙事策略。搜罗散落在《聊斋志异》花妖狐魅的虚构叙事世界里的生命痕迹,可以窥见蒲松龄吁唏感慨、聊以托寄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运用叙事学的有关理论,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和叙事空间几个方面对《悲惨世界》的叙事特征作一简析,以期揭示该小说文本内部的基本建构以及作者处理时空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16.
《老炮儿》作为近年来少有的关于北京题材的电影,可以称得上是2015年华语电影的良心之作,无论是在口碑上还是在票房上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老炮儿》是一部具有"北京情怀"与"大众记忆"的影片。试图回归电影本身,从电影的影片结构以及电影叙事学中的叙事时间与叙事空间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将运用托多罗夫的“叙事转化法”和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来分析库布里克著名影片《全金属外壳》,力求从影片的结构特征、人物关系特征、叙述者及影片主题三个方面阐述影片《全金属外壳》的叙事特征。  相似文献   

18.
电影叙事学理论是现代电影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当它还在电影符号学的摇篮里时,便开始借用学叙事学的概念和方法,使自身得到发展,并逐渐从电影符号学中独立出来,成为现代电影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到八十年代,电影叙事学研究已较为系统、科学和模态化。本拟用电影叙事学的理论观点对具体的叙事本(英国、溴大利亚舍拍影片《海妖》)作一次有意义的分析、读解,以此来反现叙事学电影理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鲁迅的《故事新编》在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本文主要从经典叙事学的角度,对其中《奔月》一篇的叙事顺序、叙事视角和重复意象进行分析,探讨鲁迅是如何通过他精致的叙事技巧来展示小说主题的。本文认为,仅从叙事的层面看,鲁迅的小说已经不同于传统小说,而成为新文学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20.
基于叙事学理论,从叙事特征角度阐释《社戏》所具有的因果的叙事思路、框架式的叙事结构、快慢结合的叙事方式、空间转换的叙事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外在构成的分析,向文本更深处漫溯,逐渐走进文本内里,进而更深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本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