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潼关方言“了1[.li?]”是动词“了”字声调虚化的结果,“了2”有[.lia]和[.li?]两种语音形式。潼关方言常见的“V了1N了2”式可以分为动宾式和动补式两种;潼关方言可以如普通话那样说“吃了1饭了2|嫁了1人了2”,也可以如西安方言那样以把字句的形式来表达;潼关方言“V了1N了2”等形式具有宽泛性,其谓词限于动宾式结构、动补式结构或形容词。潼关方言的“了”字还可以表示假设等;潼关方言“了2”的语音形式([.li?]或[.lia])常常可以处于“了1”的语法地位,而处置式把字句里的“了1”不能是“了2”的语音形式。  相似文献   

2.
一个方块汉字是一个音节。音节是汉语中最小的使用单位。构成这最小的使用单位有3种因素,就是声、韵、调。声是一个音节中能区别意义的高低升降的变化形式,如“实施”的正确读音是Shishi,如果念成Shishi、Shishi、Shishi、Shishi,其含义就变成了o时势”、“史诗”、“逝世’”、“誓师”了。声调是普通话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练习是普通话教学的重要手段。我认为,设计好声料练习是读准普通话声调的关键,有步聚地进行声调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声调,提高普通话水平。一、读单音节字词。选四个声调都有的词组,如中国伟大、阴阳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集体主义是学术界持续争论的主题。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区分了“真实的集体”和“虚假的集体”,从马克思的理论出发点“现实的个人”和“人的感性活动”可以看到.集体是处于一定社会历史境遇中的“现实的个人”展开其感性活动的空间,是人的价值的历史实现空间。在历史发展进程中,集体基本上呈现出三种历史形式,即集体的自然形式或者说政治形式、集体的异化形式和集体的自由联合形式。  相似文献   

4.
凉山彝毋宾格代词,“go”主要起代替人、事和方位名词等作用;同时“go”在句子的结构中与谓语动词结合时有变调的现象,而且变调的现象比较复杂,主要是“go”与中平调动词、低降调动词等结合时要变调。但这种变调变音现象并不是杂乱无章,无规律可循的,而是有其严格的规律。一般来说,“go”与高平调、低降调动词结合时声调不变;“go”与中平调动词结合时声调变为次高调;名词宾格代词“go”与低降调动词结合时不变调,但其后的低降调动词的声调变为次高调。  相似文献   

5.
社会因素、心理因素 ,更重要的是该方言内部组织结构因素导致了uen韵的产生 ,在ong韵分化的过程中体现了平衡化、规则化的功能及所演绎的“格林法则”。  相似文献   

6.
通过阐述“气”在中国古典舞本体中的重要性来从根本上揭示艺术呼吸在身韵中的作用 ,然后分别论述艺术呼吸特别是“提沉”对身韵之“形”和“韵”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陆时雍在诗歌批评中大量运用“韵”、“趣”、“味”等审美范畴,对诗人诗作予以了细致的赏会与论评。在此基础上,他又对“韵”、“趣”、“味”三个审美范畴作出了理论阐说,其内容主要体现在:或对其作为诗歌审美之本予以标树;或对其审美特征展开探讨;或对其创造生成进行考察。陆时雍诗歌批评对“韵”、“趣”、“味”的运用与阐说,将我国古代的以“韵”评诗、以“趣”评诗和以“味”评诗的批评实践都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8.
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审美、教育、交流、娱乐等多方面的价值和功能。我国的民间艺术更留存着伴随五干年悠久历史发展的和儒、道、法等多元民族文化的“神”、“气”、“韵”、“写意”、“抒怀”和“风骨”等美学特质,体现着形式美、意境美、动态美和节奏美等美学法则,  相似文献   

9.
严谨的五、七言格律体在其奇数行尾韵声调都是仄声,倒数第二行的末尾字基本不押韵,而偶数行尾韵声调则基本都是平声,不是“仄仄平”就是“仄平平”,由此形成“仄→平”模式。这一模式的生成理据何在?千百年来无人就此提问,亦无从回答。追溯我国的乐律诗学传统,比勘会通佛经音乐化的梵呗、歌赞的外来影响,稽考沈约及其前后的乐律诗学论述,三者互参互证,可知这一模式更是一种作为杂合艺术的诗歌之音乐化的结果。作者力证诗律正是借助乐律才得以确立其理论规范,指出沈约一代通过音乐原理阐释格律诗理,致力追索并利用音乐与诗歌的契合点,以乐律驭诗律,以诗律应乐律,由此生成其影响广泛的乐律化格律诗学,使之成为踵武其后的理论家和诗人普遍遵从的准则。  相似文献   

10.
岑参的边塞诗继承了前人边塞诗悲壮豪迈的风格,具有雄奇瑰丽的特色。其诗作的“奇”具体表现为:奇景寓奇情;奇语传奇意;奇调、奇韵成奇曲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作为现代汉语语音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声及上声变调的教学一直是现代汉语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语流音变的规律,在教学中应重点把握三种形式的变调:一是两个音节中的前一个上声音节的变调,二是三个上声相连的变调,三是四个及多个上声音节相连的变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世界文学史新建构中,应当改变以前将中国本土文学排除在外的模式。根据国际世界文学史的书写经验,将本土文学作为世界文学史的构成,可以使中国文学具有世界性的视域,更为重要的是这样可以建立中国的主体性话语。只有通过主体性话语的对话,发出中国的“声腔”,中国才能真正进入世界文学史。世界文学史应当是多元主体话语、“多声腔”的体系,从“理一分殊”的辩证理性观念来看,世界文学的整体性表现为一种“理一”,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话语则是“分殊”,从分殊到理一,推动多元化的世界文学体系建构。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后期以来 ,中国诗歌元文学倾向渐渐显现 :对诗之为诗的本体性追索 ,悄悄溶解于对写作自身、操作技巧和语言的重新考量 ,一些诗歌成了“文本中的文本”。对这种元文学倾向的内在动因、特征、表现形式及其潜在意义进行探讨 ,可以更好地认识当代诗歌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4.
林纾是闽籍作家,不识英文,却引介“西学”, 而且用的是文言,成为译界奇观。“白话”登台亮相,林纾却对“文言”情有独钟,故有“文白之辩”,因此被文学史疏远。所幸“文言”与“西学”在林纾笔下情投意合,称道者众,为“小说”扶正立下汗马功劳,又与新文学启蒙不期而遇,其文学修为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15.
《三遂平妖传》第一人称代词有11个,种类远比现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丰富,大多表单数:“我”“小人”;单数形式表复数的占所有复数用例的三分之一强,共四种方式;“我”“我们”表复数时既有排除式也有包括式,排除式多于包括式;“小人”“小人们”表复数时都是排除式。此外,除了“奴”“奴家”,还有较罕见的代词形式“奴奴”。  相似文献   

16.
河北平山方言声母系统的变化与北方话基本一致,不同的是精组字保持独立,疑、影两母的今开口洪音字前有辅音[η];韵母系统中入声韵塞音韵尾已经消失,与阴声韵合流,没有形成摄口呼韵头[y];声调系统中平有声不分阴阳,入声基本自成一类,部分入声字按照出现的语音环境派入平、上、去三声之中。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位数词“亿”能与量词“个”组合,构成“数词+个+亿”格式。基于对该结构语法特点的分析,我们发现该结构可看作数量名结构,它在形式上略等于“数词+亿+名词/量词”,且造句功能与之一致。但不同的是,它多用于新闻语体,具有数值取整、“亿”义凝练、语气强调等特殊语用价值。这种语言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量词“个”的“个化”作用结果,另一方面与位数词“亿”本身凝练实化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18.
鲁迅留日时期强调文学的功能在于"涵养人之神思",激发"心声",促进个体精神振拔,实现立人兴国,并探讨了中华民族现代转型中所谓"枝叶"和"本根"问题。五四时期将探求心声的文学想象汇入"五四"文学革命和思想革命。早期探求"心声"的文学观成为鲁迅与五四相遇的契机,促进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并为五四提供了文学的精神视点和现代性反思。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进入美国主导的“世界市场”,美国化的“全球史”学也适时进入我国走向开放的学术和教育空间。就史学视域而言,“全球史”与“世界史”并无不同,决定性的差异在于用怎样的政治观念看待整个人类的经历。“全球史”是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世界大同主义”的产物,其教育目的是培养“世界公民”意识。一旦“全球史”成为我国大学的世界史教学内容,我们的年轻人丧失“中国意识”就是迟早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文章收集了79个"取り+v"复合动词,主要的几大字典对这类复合动词中"取り"的作用的解释是加强语气。但在分析这类复合动词的基本意义及用法的基础上,认为"取り"不仅有加强语气的作用,还有两大作用,分别是"取り"在"取り+v"复合动词中保留"取り"原有的意思和"取り"只是在形式上形成这类动词,即"取り"既不是加强语气的接头语,也不保留原有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又讨论了"取り"在"取り+v"复合动词中保留了哪些意义,当意义保留时"取り"和后项动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