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达不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学习成绩就不能及格评定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应当科学、客观,如果学生达不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就不能及格。《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评价内容包括"体能、知识与运动技能、学习态度与行为、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四个方面。由此可见,评价的内容是比较全面的。评价的目的《课程标准》是这样规定的:(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2007,(6):24-27
<正>运动负荷——体育课不得不说的话题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体育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热热闹闹的体育课展示活动中,却传出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如“体育课不像体育课像文艺表演”,“体育教师不教体育技能,像是做杂耍”。令我们这些正在探索中的体育教师,对如何上好体育课感到困惑与迷茫。2006年第11期《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的教改门诊栏目,毛振明教授在《如何看待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文章中明确  相似文献   

3.
<正>中学体育教学单元的设计应以教材为依据在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试验中,有些地方在中学阶段仍以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某些目标为依据设计教学单元;也有采用给体育课命名的方法来设计课堂"教学情境"。笔者认为,学生到了中学阶段,不能再用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的方法来设计教学单元,而应以体育教材为依据。主要理由是: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教学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影响的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往往只注重强凋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这种传统的教育手法,已经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  相似文献   

5.
论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构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长期以来,传统的体育教学观把体育视为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期变革、改造受教育者,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这种施加影响、改造受教育者的过程观,实际上是一种单一教师主体观的影响过程。这种传统的体育教育脱念往往只注重强调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在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这个问题成了严重阻碍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羁绊。  相似文献   

6.
<正>☆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一些有用的运动技能,享受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乐趣,达到增进健康的目的,是我们体育教学所要追求的目标。有人认为,既然目标是增进学生的健康,掌握运动技能就不重要了,甚至不要掌握运动技能了。我不赞成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校体育》2007,(12):24-27
<正>把关注学生运动兴趣的重点放到组织教法的创新上来在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有些教师过分强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教材,千方百计地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存在一些弊端,不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中国学校体育》2007,(7):24-26
<正>在同等条件下,身体素质越好身体就越健康身体素质与身体健康都是分等级的,在其同等条件下,人的身体素质越好,身体就越健康。对于小学生来说,在体育锻炼中身体素质的提高,必然伴随着身体健康的改善,身体健康是体育新课程五大领域目标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体育(与  相似文献   

9.
《中国学校体育》2007,(11):12-13
<正>体育课程改革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有人说在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以及广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背景下,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下降了,作用也不像以前大了;而有人则认为在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更需要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笔者同意后一种观点。  相似文献   

10.
<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学生围在教师的周围自由站立,教师没有约束学生,给他们充分的自由,可能有利于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师生融为一个整体,但是这种做法时间长  相似文献   

11.
就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创造和谐、宽松的师生教学氛围,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进行了探索,旨在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研究在初中体育中认识学生主体地位的必要性和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态度散漫的原因分析中,得出一个有效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方案,以要从根本转变教师的教法和创新体育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的方式,构建学生体育学习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体意识是指学生对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内在欲求。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有以下几种策略: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高校体育教学评价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其更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在分析传统体育教学评价机制和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激励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使创新后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激励和导航作用。这对于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一、元认知理论及其在学习中的表现 元认知(Metacogntion)又称反审认识,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费拉维尔(Havell)于1976年提出的。费拉维尔认为,元认知"是关于个体对自身认识过程的知识和意义,也可称为检验、调整和评价个体思维的能力"。元认知包括三部分内容: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  相似文献   

16.
正确认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的各个阶段,以及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7.
体育课程改革确立了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我国体育课程发展的一大进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的各个阶段,以及学生自身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动能动性。本文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误区进行分析,提出了几点高中体育教学构建学生主体地位的策略和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为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怎样才能使学生成为体育教学中真正的主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健 《体育教学》2002,(2):15-16
不少教师在思想上认同“学生是主体”,但一到课堂上就不由自主地滔滔不绝讲个没完,不论什么教材都领着练个不停。“学生活动”、“主体地位”都成了纸上谈兵。笔者认为,产生这种认识与实践脱离的原因是缺少一种把先进的教学思想转化为师生的教学实践行为的中介,备课时没有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备出来。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改  相似文献   

19.
高校体育教学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以“以人为本”为教学理念,并且在近几年来不断地提升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拓宽教学的途径,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抗打击能力。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对学生在新理念下体育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发现学生对新<课程纲要>内容的认识较为肤浅,对学习领域目标理解模糊,加之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教学环境、课程评价、选课机制制约着学生的发展.而新理念的"三自主"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起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能动性,独立创造性,其教学效果比传统非自主性教学好.提出了拓展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改善场馆设施,建立符合学生需求的体育理论网上学习模式,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