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前,笔者观摩苏教版全国实验区阅读教学大赛时,发现以"读"为主线的教学策略得到了选手们的普遍重视,课堂上书声琅琅,"读"风甚浓。然而,在具体操作中,部分教师却只注重了朗读的形式意义,忽略了朗读的真正意义与内涵,走进了"为读而读"的误区,使得朗读这一重要教学策略走样变形,价值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2.
①《侃舞》(《青年文摘》1990年8期7页标题)②《蔺新江侃球儿》(《中国青年报》1991年3月15日4版标题)③《会外“侃”会》(《中国青年报》1992年3月26日2版标题)④他接过话茬就侃。我估计平时他们也没功夫这么轻松地侃。  相似文献   

3.
为写而读     
<正>听、说、读、写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方面,其中读和写的关系尤为紧密。为此,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换言之,教师可以建构指向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阅读教学,让学生为写而读。写作是一种复杂的信息加工过程,是有一定规律的。有研究表明,不成功的习作者很少监控自己的思维过程,也就是说,他们的元认知能力较差,对写作过程的监测、管控和反思能力较弱;与之相比,成功习作者的过程管理能力较强,在写作目的与读  相似文献   

4.
做学问光读不写不行。要写就得读得认真一点,只有把所读的书在自己头脑里整理一番,思索一番,才能懂得透彻一些,使作者的思想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营养。  相似文献   

5.
阅读与写作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学生,往往不会写作文;阅读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往往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可见,阅读与写作是紧密相连的。尝试在教学中以阅读教学促进写作教学,并以写作教学引导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6.
“不观千剑无以识器,不操百曲无以知音”,只有从反复的语言实践中才能熟练地掌握语文这个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而当前语文教学的症结有两个:一是死抠语文知识,搅得语文教学支离破碎,拖泥带水,山重水复;二是“行话”名堂层出不穷,使得语文教师殚精竭虑在概念、术语上做文章,挤掉了钻研教材、设计训练方法的时间。课堂上,过多的知识和  相似文献   

7.
“唱读教学”要不得刘飞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尚存在“唱读”现象。这种“唱读教学”表现为师生朗读课文时无意识的阴平阳平(即第三声和第四声声调)不分,语调轮环回转.且拖尾冗长.千篇一律.既不能表达感情,也无法分辨是歌是诵,教学效果不佳。一、“唱读”多是用...  相似文献   

8.
<正>评价高中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志是能读会写,尤其是会写。阅读与写作是一对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孪生姐妹:阅读可以帮助写作,写作能够促进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升华。正如朱作仁教授所言:"读写结合是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笔者在此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各位同仁一同探讨引导学生以读助写、为读而写、乐于写作的教学方法。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课文中的语言丰富多彩,既有通俗易懂又极富文采的叙述类语言,比如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与我国清代  相似文献   

9.
友人赠我一册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史颂权编著的《海阔天空侃语法》(以下简称《侃语法》),说内容精采。我随手拿起来翻了翻,第105页上的“该用‘Do you know’还是‘Did you know?’”一章顿时把我吸引住了。于是我花了两天的时闻,把全书通读了一遍,获益非浅。《侃语法》一书的妙处太多了,值得借贵刊一角赞上一赞。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英文名诗,讨论诗人如何采用适当的格律形式,如押韵,节奏,音步,变格等手法创造理想的英诗诵读时的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的效果,以及运用意象,修辞等技巧,烘托和深化诗歌的主题:赞颂生命,勇敢面对生活。由此建议把古今中外珍视生命、正确面对生活的优秀诗篇汇编成册,让大家有机会欣赏优美的诗篇,举行研讨会、朗诵会等,大家一起为生命而歌。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写作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树立"为写而读"的观念,既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解决"读"的问题,也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写作。只有改变既有的公共理解,不加预判地潜入作者的心灵,以"为作者立说"的姿态与作品进行对话,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获取作品的信息,并将"我"融入其中,实现对作品的理解与超越。所以,以平视的姿态、"零度"阅读和"超越"的态势进入阅读,则可融写作于阅读之中,实现"读"与"写"的境界升华。  相似文献   

12.
【阅读导引】 他是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他用朴实的文字书写着人世间的真善美,他就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文如其人,曹文轩的作品朴实自然,带有一种未加雕琢的唯美,美得动人心魄。他笔下的文字是美丽的。故事是感人的,细节是温馨的。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为我们营造的美的世界吧。  相似文献   

13.
昆明两少年偷偷溜进机场钻进川 航昆明至重庆航班起落架舱,结果一 人坠机身亡。记者问幸存者为什么成 为"浪浪儿",他向记者娓娓倾诉: 自小父母离异,父母对他不理不管, 他便流浪街头。而据记者了解,该少 年的父母并未离异,且有奶奶。家中 经济虽不是很富裕,但还是尽力满足 他的要求。听到孩子的一番话,奶奶  相似文献   

14.
瀑布说:当我有了自由时,便有了歌唱。——泰戈尔《飞鸟集》我并不十分懂音乐,但当我阅读《约翰·克里斯多夫》时,我知道我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这宏伟的乐章前甦醒。温柔的和弦,浅浅吟唱  相似文献   

15.
随遇而读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桃花源记》的主题,我们将课后《穴中人语》与它对比阅读。通过穴中“人人平等、人人劳动、自耕自食”的美好境界,加深对课文中心的理解:文中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六、...  相似文献   

16.
人们读书通常是为了求知、生存以及感情上的满足。许多议论读书的文章,作者们总教导我们“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好书读多了,熟能生巧,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思路开阔,文笔流畅”,而本文主张“不为什么而读”,似乎有些不近于情理,但却也不无道理……在许多情况下,人们“不为什么而看”苹果落地,沸水翻滚,但往往收到了比有心去看什么更大的效果。这和“不为什么而读”却又能得到意外收获的机制相通。再说一则“不为什么而读”但确从书中得到了益处的轶事。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拍摄过一部著名的影片《大独裁者》,是讽刺希特勒的。其中把希特勒变形…  相似文献   

17.
你看到本的题目也许会感到奇怪。大凡人读书,都是为了求知需要和感情上的满足,因此谈论读书的章都叫人读好书,提倡有目的地读书。这“不为什么而读”似乎不近情理。但这里说的也许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18.
说到阅读效率,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字眼,一个是"思",另一个是"写"。读而不思则无。这是对孔子"学而不思则罔"的套用,虽然没有什么新意,但道理却是对的。古人读书,提倡"口而诵,心而惟"(《三字经》),重视  相似文献   

19.
王健 《学子》2014,(6):32-33
正在平时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读写结合的时机产生了疑惑:学生练笔,究竟应放在课中,还是课末?若放在课中,会不会破坏阅读教学的整体性?课堂练笔的时机取决于课堂练笔的性质:"为读而写"还是"为写而写"。不同的练笔目的,其时机不尽相同。下面笔者结合两个课例,来谈谈练笔的性质及时机问题。  相似文献   

20.
MOMO 《中学文科》2009,(8):62-63
现在,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网络文化折射出“网络人”幽默的心态以及对虚拟世界的随意。千奇百怪的网络语言在给人们带来快感的同时,也为许多词汇在网络世界里的运用提供了便利。抛开网络语言的利与弊不谈。这种遣词造句的方式已经成为让人乐此不疲的游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