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华民族的音乐发展中,中国民歌合唱不仅体现了特有的民族文化和民族情感,更表现出和谐统一的审美特征,对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重要的审美导向作用,引领了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从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五方面对中国民歌合唱音乐的审美特征进行详细阐述,以期为中国民歌合唱音乐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从河南舞阳贾湖村考古发现的骨笛算起,有乐器的音乐历史就有八千多年。其中优秀的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文化遗产。一、优秀的民族音乐,是对学生进行民族情感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民族音乐种类繁多,有民间音乐、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等。这些民族音乐无论在表现手法上,还是在节奏、音阶、调式、旋律等音乐要素和乐器的种类方面,都是多姿多采。其中优秀的民族音乐“真实记录了一个民族的呻吟、痛苦和欢乐,也寄托着一种文化的情…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非常擅长于表现情感的一门传统艺术.现代中国民族歌曲表现了我国各族人民丰富多采的情感,特别是爱国之情、乡情、亲情、友情和爱情这五类情感.表现这些情感的现代中国民族歌曲,在旋律、节奏、调式和情调等方面整体上呈现出各自不同的艺术特征,并给欣赏者带来各具特色的审美体验.它们并非互不相干和孤立自存,而是内在关联和彼此融合,并且在某些情形下一者向另一者转化.  相似文献   

4.
音乐的无形与情绪情感的无形有相通性,音乐与情感的虚拟性使音乐成为表现情绪情感的最好方式之一。音乐与情绪情感均具有时间性和两极性,音乐中的节奏与人的心理节奏是一种相对应的关系,音乐中的旋律与人的声调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5.
川江号子是船工在奔腾的川江上航行时传唱的民歌。本文从川江号子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论述。并对船工演唱号子时的内心情感作了心理分析,旨在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标准、人生观念和思维方式,更表现了中华民族坚强的意志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中国民族音乐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发展、演变,形成了自身内在的鲜明个性:讲究艺术作品的气韵与意境;强调人与自然的谐和与统一;追求艺术表现的内在情感表露与渗透;推崇艺术表现的神韵、内涵;艺术表现简约、谐和等等。这种对音乐美的追求,正是中国民族文化的固有的  相似文献   

7.
立体审美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审美观,是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形象相统一欣赏美好事物的观念与理念。音乐立体审美指从旋律、调式、调性、声音等不同角度全方位欣赏音乐,也是一种全面的评价方式,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音乐的本质和内容。本文分析了立体审美在民族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了解了视唱练耳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视唱练耳中培养民族音乐立体审美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审美直觉是作者极为重要的素质,是审美心理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作者思维的本能表现,是作家知能、感觉、情感、理智等诸心理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积淀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涵。分析了审美直觉的三大特点,从而说明审美直觉是创作主体的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是文学作品的色彩和旋律。  相似文献   

9.
小提琴进入中国后,小提琴家与作曲家逐渐借鉴西方小提琴音乐创作手法与手段、结合中国人审美爱好与音乐审美习惯出发。探索小提琴音乐性民族元素的有效融入,将民族音乐创作材料与民族思维方式、民族特色旋律有效融合改编。创作了众多中国音乐审美特质的小提琴作品,也使小提琴音乐更加符合国人审美目标,受到了越来越多人们的喜爱,成为了我国音乐中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此背景下简要分析民族新音乐元素在中国小提琴作品中的应用,希冀促进中国小提琴创作进一步发展,充分展示中国民族性的音乐元素。  相似文献   

10.
在音乐审美过程中,因为音色这一客体的不具象性、无语义性,往往不像其他音乐表现手段(旋律、节奏、调式、和声)引起人们的重视.但是,音色作为音乐表现的一种要素,仍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自身规律,有与创作主体、审美主体构成的由实践到认识的关系.文章从音乐实践美学的观点,对音色审美中的心理基础问题、个性与风格问题、历史与现实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求音色这个古老而又待于不断开拓、深化的领域在理论上更加完善,在创作、表演、欣赏等方面有更全面、更周密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1.
《百鸟朝凤》是一首将西洋乐器“钢琴”的发音特点与中国民族音乐成功融合的钢琴改编曲,在曲式结构、旋律、和声调式、音乐发展手法等方面,都将民族特性作为最突出的表现点,在演奏技法、钢琴音色方面也渗透着中国民族特性,具有独特的演奏艺术。  相似文献   

12.
节奏是音乐的基础,是音乐的生命。节奏以最简捷的方式与人的生理和心理发生着关系,同时也体现着一种对宇宙和生命运动的抽象。  相似文献   

13.
作为音乐从业者的一项必要能力,音乐的能力,即乐能,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样化的世界民族音乐对乐能也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研究某一特定民族音乐必须以掌握该民族音乐之特殊乐能为基础,包括传承与表现方式、节拍节奏、各种乐器类型的独特演奏要领、声乐表演的特殊发音和嗓音特质、即兴演奏的能力等,最终达到消化吸收其音乐传统,并将其融入该民族社会文化生活的高层次的研究目的。作者以其个人经历以及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各个演奏——学习团组的合作为例,阐释了自己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倡导跨文化乐能习得与掌握的主张。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与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中国男女两性由于历史、自然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其心理有很大的差异。表现在文学创作上也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特征。本文拟从经验、情感、思维、审美诸心理要素来探讨中国女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创作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的音乐极具特色,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了解,本文以歌曲《跟着阿妹的山歌走》为例,从演唱中良好的气息支持、演唱中以字行腔保持语言的清晰、旋律的准确应用保证歌曲节奏布局合理、用渐强渐弱的音量对比展现歌曲情感、合适的歌词内容表达主题等几个方面完成了对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特色与技法的探析,以期为更多学民族唱法的学生和声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特征,其“线”性的思维方式、“写意”的表现思想与中国的哲学思想、审美趣味、思维方式以及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在世界多元文化中自成体系并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素质教育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对幼儿期的教育理念正逐渐发生着改变。在教育方式上逐步倾向于从幼儿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入手,从民族音乐的欣赏活动设计,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形成了可行的科学的教育模式与实施方案。幼儿园能够从实际出发,充分挖掘民族文化优势,以民族民间音乐为切入点,不断地深化课改,实现了幼儿与教师之间的共同发展。在幼儿期的音乐教学中引入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族音乐,提升了孩子对民族音乐的热爱,提高了孩子的审美能力及创造思维能力。本文就幼儿园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及幼儿园利用民族音乐资源的教育策略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了解它们就是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欣赏它们就是体验我们民族的精神和情感,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审美取向已经出现了偏差,特别是中小学生生活在一个世界文化大交融的社会里,受西方现代音乐文化和当代审美意识的影响,已经使他们很难与古朴的民族音乐产生共鸣,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必须端正音乐教育的方向,重视民族音乐,弘扬民族文化,这是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学生艺术品位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音乐的逻辑     
音乐是一种审美情感活动,它以塑造音乐形象来激发我们的情感,而完成形象塑造的背后便是潜在的音乐逻辑。音乐以其声音运行的形式逻辑,包括节奏、旋律、调性、和声、曲式等元素的逻辑运动及有机组合,以暗合我们的审美情感心理逻辑而触动我们心弦,从而使得音乐审美过程终得以完成。这种专门研究音乐运行逻辑的综合性思考,涵盖作曲技术理论与审美心理学及音乐美学,具有相当的学术探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华夏民族音乐传播所产生的强大凝聚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将会拓宽他们的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我们都知道: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渲染情感的高雅艺术,它充分利用激情的力度、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抒发情感,能撼动师生们的心灵,深深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爱国主义精神.因此,音乐对学生进行德育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