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黄鸽 《教育文汇》2013,(8):33-33
一直很喜欢看柴静主持的节目,她的书《看见》出版后,我便立即网购了一本。这是柴静讲述自己在央视十年成长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我花了两天时间将这本四百多页的书读完。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隔行不隔理”。读《看见》,我自然看见了教育,思考着教育。  相似文献   

2.
正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柴静在《看见》一书中,记述了从事电视新闻工作10年来的经历、成长与思索。书中十分强调一定要看见"人",不但要睁眼看见他人,也要看见自己。柴静作为新闻工作者所强调的"看见",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同样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在工作中,学着柴静那样时刻看见"人",也看见自己,无疑是极为有益的。名人的书自然有各自的卖点,但是《看见》这本书能够得到教师的青睐,我想更多是因为引领成长的吸引。  相似文献   

3.
一直很喜欢看柴静主持的节目,柴静的《看见》这本书出版后,我便立即网购了一本。这本书是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也可以看作是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我花了两天时间一口气将这本四百多页的书读完。在这本书中,柴静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记录下淹没在宏大  相似文献   

4.
读书     
《八小时以外》2013,(1):117
《看见》作者柴静出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时间2012年12月定价39.80元"你让别人看见,你才能看见别人,大家都同处于一样的生活,爱恨欲望都无不同。"不再刻意强调职业身份,老老实实"看见",传递着柴静十年的人生感悟。2003年,柴静开始担任《新闻调查》记者;2006年,柴静开博客"柴静观察";2012年,柴静新作《看见》出版。从"调查"到"观察"再到"看见",柴静说这是一步步地"后退",一点点把视线放平,回归  相似文献   

5.
看见     
黄雪琴 《师道》2013,(9):12-14
2012年12月15日。北京。柴静。新书《看见》发布会。作为资深"柴迷",辗转买来新书,一睹为快。龙年岁末,蛇年新春。一个寒假,两手捧书,三番重读,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被搅扰开来。收获——颇丰。柴静在书中说,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而采访是什么呢?采访是生命间的往  相似文献   

6.
读完柴静的《看见》,掩卷,沉思。自然从《看见》里看见了那个有棱有角、理性坚毅的记者柴静,我喜欢自己看见的这个记者。  相似文献   

7.
《看见》柴静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从《用我一辈子去忘记》到《看见》,我们明显看到了柴静在思想方面质的拔高,她开始摆脱"小我"与"小资",把目光转移到普通大众与外界大事件上去,如"非典""奥运""环境污染"等等。她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词语,把她  相似文献   

8.
正9月2日晴我叫黄启博,今年12岁,家住虽不知名却十分美丽的木兰小城。我十分爱我自己,接下来给你讲讲我爱我的四大理由。理由一:爱读书的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从小,我一看见书,就爱不释手。因为好书会带给我们一种十分强烈的正能量。我读过的书自然也数不胜数,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鲁滨逊漂流记》《简·爱》《钢  相似文献   

9.
较量     
人篇(一)"小欣,妈妈帮你把书买回来了。"妈妈左手一个袋,右手一个兜地回到家,一边往外拿书,一边说:"瞧,这是《新精讲》,这是《金四导》,这是《学王一拖三》,这是新版《尖子生题集》,哦,对了,还有这本《轻松30分》……"我立刻放下手中的作业,向那些书走去。翻翻这本,瞧瞧那本,心想这下考试肯定没问题了!我捧着这些新书进了书房,刚想把它们放进书橱,看见有几本名著"占"了点地方,我把它们  相似文献   

10.
正瞳孔缩放间调准焦距,于是花啊草啊与河流山川相继入眼。这些物象的形态留存于我们脑海中,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唯心的表现;而柴静的《看见》,成功地实现将"看见"转变为唯物的本真。①关于"看见"一词,柴静写道:"就是要从蒙昧中睁开眼,尽可能摆脱看见之前所形成的成见和概念。"拙以为,这样的"看见"是一种成长。②  相似文献   

11.
<正>"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是柴静2013年在其新作《看见》一书序言中的一句话,笔者一直很是喜欢。说喜欢,不仅在于喜欢柴静主持的节目,更在于其书中记录着许多新闻故事背后的故事,发人深省,同时也蕴含着许多相通的哲理,每每读来,都会促使自己从蒙昧中以另一视角认识教育、思考教育,并从中学到如何做教师的道理。  相似文献   

12.
新书架     
《当代学生》2013,(6):29
《看见》作者:柴静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这是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亦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十年前,柴静成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柴静从现实中感受切肤之痛,由此对生活、人性有了更真切的  相似文献   

13.
新新书馆     
《新作文》2013,(4):64
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己。《看见》柴静/著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10年前她被选为国家电视台新闻主播,却因毫无经验而遭遇挫败。非典时期成为现场记者后,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地脱离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看见》是知名记者和主持人柴静讲述其央视10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它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  相似文献   

14.
正【原题再现】【题目类型】材料作文【题目来源】上海市崇明中学高三年级期中考试作文题央视著名主持人柴静出了一本新书《看见》。关于"看见"一词,她在书中写道:"就是要从蒙昧中睁开眼,尽可能摆脱看见之前所形成的成见和概念。"以上材料引起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籍是人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世界上唯一不会腐朽的东西。我是一只名副其实的"小书虫",在家中一有空闲就跑到书房呆上一上午,每次上午都是一口水都不喝,要不然就在省图书馆呆上一天,中午到省图餐厅吃午饭。在我家有些书非常好看,比如《蓝色的海豚鸟》《草原上的小木屋》《狼王梦》等书,都快被我翻烂了。上次我和妈妈一起去书庐,我看到了那本《狼王梦》,一看到这标题我就想:这是怎么样的一次梦呀,还是狼做的梦?我当时就想把书买回家,妈妈说她当天没带多少钱,可我死缠烂打地央求妈妈买书,妈妈拗不过我,只好把钱拿给我,我便兴高采烈地去收银台排队买书。买了书后,妈妈跟我说:"你  相似文献   

16.
谈起我的爱好,读书应该排在首位。虽然今。年我才10岁,但读的书可谓包罗万象。我只要一看见书就爱不释手,什么《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中外名人故事》、《上下五千年》……我全看过。  相似文献   

17.
在比尔·布莱森之前,我对外国文学作品中和旅行靠边的理解仅限于《鲁滨孙漂流记》,更何况那还是本虚构小说。捧起这本《走遍"烤焦国"》,一开始我也持怀疑态度,一个专注于写《万物简史》的作家能把游记写得分外精彩吗?更何况澳大利亚也不算一个陌生国家,还有多少秘密是我们不知道的呢?  相似文献   

18.
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凑之可以医愚";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书,像交了一位益友";书是窗户,高尔基说:"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从童年时期开始我便疯狂地迷恋上了读书,在我成长的不同阶段,我阅读了不同种类的书籍,与书籍一起走过的口了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快乐。幼儿园时,我读童话书,它们净化了我的心灵。一本本童话书,把我带入一个个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让我感悟到人间的真善美,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净化。读《绿野仙踪》,我感到人要有同情心,  相似文献   

19.
李镇西 《班主任》2011,(6):69-70
年轻的朋友们:上次沙龙活动,我承诺了要用我的稿费给你们每人买一本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现在,这本《给教师的建议》就是我赠给你们的。希望你们珍惜这本"教育经典"。苏霍姆林斯基是我从年轻时就特别敬重的教育家之一。我第一次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书是在1982年,那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我清楚地记得,当我读了  相似文献   

20.
朋友和老师     
我原本是一位不爱看书的小女孩,让我爱上读书的是一位功不可没的“小功臣”——《小学生导读》。当我想到书籍这个词,我首先想到的却是一位名人——海伦·凯蒂所说的一句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