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第二册中有电流间相互作用的演示实验,目前还没有该实验配套的演示装置。我们在新课教学中按教材示意图自己动手制做了演示装置,但演示时发现现象很不明显,难以察觉。我们对该实验做了进一步的研究,改进了实验器材和装置,取得了较好的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教材中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的不足,提出了改进设计方案,并对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的实验原理、操作使用、器材购置等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孙纪银 《考试周刊》2012,(43):145-145
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的实验,它是学生观察和获得感性认识的重要源泉,是一种直观教学手段。"渗透现象"是高中生物学中的经典演示实验,课本上此实验的装置有明显的优点,但也给我们留下思考和创造的空间。  相似文献   

4.
针对教材中"渗透作用装置"演示实验的不足,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既节省了演示时间,又大大增强了演示效果。  相似文献   

5.
渗透作用演示装置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改进装置,既节省了演示时间,又使实验效果直观明显.  相似文献   

6.
渗透装置是帮助学生理解渗透原理的重要实验器材,但使用教材提供的渗透装置不易观察到渗透现象,且液面上升后不久又会出现下降现象。使用适宜浓度的蛋白质钠盐溶液代替蔗糖溶液能够使学生容易观察到渗透现象,液面上升稳定后也未出现下降。为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观察到液面上升的全过程,借助延时摄影技术将上升过程录成快速播放的影片供学生观看。  相似文献   

7.
自然课本第八册教材中用电源短路方式演示电热现象,不仅会烧坏电池,而且可能发生火灾。鉴于此,我设计了如下装置。1实验器材  相似文献   

8.
邓民 《生物学教学》2008,33(12):53-54
1“渗透作用现象”演示实验的改进 1.1实验分析 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第4章第1节中设置了本演示实验,旨在揭示渗透作用原理和发生条件,帮助学生理解渗透作用的概念,为教材后面“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活动建立良好“铺垫”。本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器具等不便于每个学生都能尝试,所使用的玻璃纸半透膜不是真实的生物膜。有资料介绍用猪肠衣等来设置本实验,但都不够简便。  相似文献   

9.
本文围绕渗透作用演示实验。设计了多个探究问题,从不同侧面分析卵膜、鱼鳔、小肠、鸡嗦囊等材料的优缺点,探索不同装置对实验材料的要求,以及实验材料的选取、保鲜、加工、组装、应用,以期找到渗透作用演示实验的最佳材料、最适宜的仪器配置和实验条件,达到演示的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初高中生物教材中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的内容 ,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做了改进 ,实验现象明显 ,易于学生理解 ,适合课堂演示  相似文献   

11.
在对高中《生物》教材“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进行课堂设计时,教材上只有观察渗透作用传统演示实验,为了让学生对“水分的渗透作用”和“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有感性认识,拟引导学生再设计两个探究实验。第一个实验是这样设计的:取两块体积大小一样的萝卜块,分别放在装有等量的清水和30%蔗糖溶液的两个烧杯中;第二个实验是教材上的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第一个探究实验的设计是自行增加的,目的是让学生有更直观的印象。这节课学生一定很感兴趣。因为要做实验,这节课安排在实验室上。学生看到那么多的实验器材非常兴奋。  相似文献   

12.
"渗透作用演示实验"是普通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一教材中,细胞主要靠渗透作用吸收水分这一重要过程,设计了渗透作用与水分的流动演示实验。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对该实验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探索和改进,并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高中《生物》“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这节教学中渗透作用的原理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要突破这一难点 ,其中渗透作用的演示实验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按课本上的渗透装置进行实验 ,液面上升速度非常慢 ,在几十分钟内无法看到液面上升现象 ,这样一来许多教师只能把本该当堂做演示的实验改成了到黑板上讲解实验 ,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如何提高液面上升速度呢 ?通过反复实验和探索 ,笔者认为液面上升速度主要与玻璃管的内径、半透膜的种类和面积大小有很大关系。针对这种情况 ,我对原渗透装置进行了大胆改进 ,制作了一种新型的渗透装置 ,由于它…  相似文献   

14.
在渗透吸水实验中,改变渗透装置中溶液的温度和浓度,可以大大增强演示效果。同时对该演示实验的方案进行改进,有利于学生区分半透膜和选择性透过膜等易混淆概念,更好地掌握渗透吸水的两个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完成锌与硫酸反应速率的演示实验,利用平底烧瓶、一次性注射器等器材改进演示实验,可使实验装置趋于更简单、合理。通过对比实验,实验现象更直观、明显,得到的结论更令人信服,实验时间也会大大缩短。  相似文献   

16.
“渗透作用与水分流动”演示实验,是高中生物学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其目的是通过教师对该实验的演示、讲解以及学生观察,学生能自己分析出渗透现象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出渗透作用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教材中介绍:在一个长颈漏斗的漏斗口外密封上玻璃纸,向漏斗口注入蔗糖溶液,  相似文献   

17.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充分利用实验器材,适时为学生做各种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在讲自感现象这一知识时,为了帮助学生更深一步理解自感电流的产生与存在,我在做完教材上的演示自感实验之后,演示了我自制的“自感现象示教电路”,学生反映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行教材中溴乙烷消去反应演示实验存在耗时长、实验现象不够明显等不足,依据演示实验的原理,设计了演示实验的装置,采用强碱氢氧化钾、气(蒸气)-液反应的方式、高于溴乙烷沸点的反应温度以及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润湿的棉团检验烯烃等措施,改进该演示实验.改进后的演示实验,反应速率快、反应完成的程度高、实验现象明显、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9.
课堂演示实验不同于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实验器材简单,原理清晰,操作简便,实验现象明显,可见度大,一次性实验成功并能多次重复演示等特殊要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我们周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东西,可以为我们提供改进演示实验装置的思路.下面以磁铁为例谈谈我的教学体会.  相似文献   

20.
胡二称 《物理教师》2000,21(2):18-20
自感现象是高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但自感现象本身却比较抽象,为此现行中学物理教材通过演示实验来介绍自感现象.从教材的叙述过程可以看出,讲好自感现象的关键在于做好演示实验,现有的器材演示效果却十分差,所以做该实验对教师来说成了棘手的问题.实际上,只要我们正确领会该实验的原理,掌握其有关要领,用现有的一些器材是完全可以演示的,虽然效果不能完全尽人意,但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本文就此作一些钱表性的讨论.1实验原理分析 自感现象即为通过线圈的电流发生变化时线圈自身产生感生电动势的现象,其中“电流变化”包括电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