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浩 《新闻与传播研究》2022,(5):108-125+128
在“通中外,达新知”的语境中,报刊对清季外交活动发挥了积极作用。作为晚清外交官员的代表人物,曾纪泽在中法战争前夕,以欧洲报刊为线索,管窥法国政府,以打探情报。在这个过程中,曾纪泽探知法国权力结构,新闻界、公众与政府之间互相制约。借助这一特性,曾纪泽拉拢《泰晤士报》,开展了一场以舆论外交为特性的公共外交活动。这也是晚清驻外公使发动的最早公共外交活动之一。曾纪泽以“公开秘闻”为策略,与《泰晤士报》等欧洲报刊达成利益交换,并积极与欧洲报人互动,为清政府在中法冲突中赢得舆论支持。曾纪泽所形成的以“舆论权力观”为代表的舆论观,是晚清外交官员对舆论的最早归纳和认知之一,对清政府后续外交活动的开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以前,以新式报刊为代表的大众传媒虽有所发展,但就中国社会而言,信息传递仍以人际传播为主。而晚清最后十余年,在公共知识分子引导下,社会信息系统实现了结构性与全局性的变迁--从人际传播为主逐渐过渡到群体传播、大众传播为主的新的信息传播形态。本文拟对晚清公共知识分子在传播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以展现这一时期社会信息系统的衍化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闻传播及其传播媒介以传播信息迅速、影响广泛的特点,历来被作为一个国家和社会进行舆论控制的强有力手段和工具。在重大新闻事件,特别是在处置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中,大众传媒毫无疑问成为政府应对危机的不可或缺的途径和工具,在沟通信息、化解危机中肩负着重要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公共舆论空间的结构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者向来比较注重对中国近代公共舆论空间的结构要素进行分析和归纳,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公共舆论空间的结构要素表现为报刊、学会和学堂.这种归纳方式自然有其合理之处,但它更侧重于从实体性空间形态入手,对公共舆论空间进行静态描述,从而忽略了公共舆论空间的虚拟性和动态性.本文从公共舆论空间的实体性和虚拟性特征入手,把其结构要素归纳为:公共议题、舆论主体、对话场所和信息传播体系,并以戊戌维新时期为例对结构要素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黄荣 《新闻世界》2013,(6):286-287
晚清时期,内忧外患,媒体舆论兴盛,作为三方舆论势力的晚清政府、外丈报刊以及民间报刊,形成了晚清舆论平台上的“三足鼎立”之势。读完《晚清报刊与维新舆论建构》之后,笔者从晚清报律发展之“鉴”、新闻专业主义之“界”、南北媒介网络之“合”三个角度分析了当时传媒的一些特点,并结合当代中国传媒业总结了三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京话日报》是“清末爱国运动一个极有力人物”(梁漱溟语)、著名报人彭翼仲创办的一份白话报纸,创刊于1904年8月16日.每期四开.1906年9月28日被迫停刊,共出753期。《京话日报》是晚清北京地区第一份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报纸.销量曾经超过一万份。这份报纸的出现.极大地改善了晚清北方落后的舆论环境。也将由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发起的晚清启蒙运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7.
黎藜 《中国出版》2018,(22):64-67
发行是衡量报刊到达与影响的重要因素,晚清岭南报刊发行呈现了两个特征:囿于区域的国内发行,在海外华侨聚集地的广泛传播。区域发行,聚焦区域需求、区域事件引领区域舆论;海外发行,促进革命思想在华侨中传播。发行是晚清岭南报刊推进革命思想传播、引导革命舆论的重要路径,通过报刊发行,引导了革命舆论,推动了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8.
晚清警政建设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警察制度的引进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置身于晚清政局腐败的大环境下,很快走向腐败。其腐败表现在: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扰民滋事,警匪勾结,警察嫖、赌、毒,警察为贼,媚外,警容风纪差等几方面。晚清警察腐败对清廷警政建设产生了严重的销蚀作用,使清末政局恶化程度向更深层次发展,对晚清及民国初年政局均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信息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清末阅报讲报活动对近代公共舆论空间的拓展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以其阅、讲内容的丰富性拓展了公共议题;二是以其发起者身份的多样性扩大了传播者阵营;三是以其所触及民众的广泛性壮大了受众队伍;四是以其空间选择的灵活性拓宽了对话场所;五是以其机构分布的广泛性完善了信息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10.
曾纪泽是晚清外交的代表性人物。考察曾纪泽外交生涯中与欧洲舆论的对接、对话甚至碰撞,能够丰富我们对晚清外交事业的认识。通过在欧洲报刊上发声以实现外交目标,是曾纪泽与众不同的外交策略。在中俄《伊犁条约》谈判、中法越南交涉等外交活动中,曾纪泽频繁参与欧洲新闻舆论的塑造,积极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和国际形象,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曾纪泽“对话外洋”的尝试展示了晚清外交事业的艰难探索历程,而提炼曾纪泽对欧洲舆论的运用所呈现的国际对话规律,亦是考察晚清外交事业发展逻辑的关键途径。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舆论监督,是指公民在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行使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表达舆论、影响公共决策的一种社会现象。狭义的舆论监督,是指新闻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2.
技术创新是出版业转型最活跃的因素和内生动力.晚清出版技术创新驱动机制是一个由利益驱动、技术溢出、协同演化机制构成的系统,在革新工作流程、改变产业形态、重塑经营模式三个层次上规约着晚清出版业转型升级的方式和路径.随着西方近代印刷、造纸、编辑、发行等技术、理念和规范的引进与广泛应用,晚清出版业的物质基础、组织形式、运营模式、产业性质都发生了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大大调动了人们参与公共事务和政治生活的积极性,促进了公共舆论的构建。但是,社会化媒体的技术特征、信息传播方式和用户特点等因素也同时限制了公共舆论的形成。要科学有效地发挥社会化媒体在公共舆论构建中的作用,就要从传播通道和内容上加强监管,并规范公众信息传播行为,加强其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渗透,实现媒体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清末留学生在外语教育上的努力有助于语言教育的改革和科技的进步。本文借清末时期外语教育的兴起,探讨了清末时期外语教育的发展特点,从四个方面考察了晚清留学生对清末民初外语教育的贡献,希冀为我国外语教育事业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英国媒体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有效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突发公共事件爆发时刻.政府和媒体的目标应该说是一致的:全力以赴解决突发公共事件.让生活恢复到正常状态。在突发公共事件时刻.政府和媒体需要共同合作.共渡难关。处于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人们.对信息的需要特别迫切。不实信息是突发公共事件舆论的不安定因素.一旦谣言混淆了突发公共事件舆论.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时候.如何处理好舆论安全问题呢?最重要的就是要实现政府与媒体的良性互动。在这方面.美英等国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新媒介环境下现代公共舆论形态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合分析近年来在我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共舆论事件的成因、过程和影响,尝试着解析新媒介条件下公共舆论形态。笔者认为,新媒介条件下公共舆论形态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新媒介与法理社会的契合度增加;观点自由市场开始挑战精英主见;把关人逐渐消亡、现场多方位再现;技术手段不断强化着对时间和空间的突破。  相似文献   

17.
微博平台不但是不同载体信息汇聚的平台,还是不同行为主体可以直接进行信息交流和观点碰撞的平台,能够鲜活地呈现各种力量的博弈,为突发公共事件舆论生成演化规律的发现提供真实细致的依据。本文以历时性、共时性两个维度,对"校长开房"事件发展过程中微博平台的信息进行提取,呈现推动舆情高涨的因素以及不同行为主体的作用及其对舆论演化的影响,以探析网络舆论生成发展的脉络与规律。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西方制度文化碰撞交融的特殊空间,租界承载了古老中国迈向变革的先锋力量,其中革命报人的办报活动尤为凸显了个人及组织借助现代传播媒介与清廷管制和外人压迫的较量。在"《楚报》案"中,尽管革命报刊沦为租界与清廷交易的砝码,主笔张汉杰被判入狱十载,但该案的发生即意味着清末舆论管控的松动,而审判过程中报人、清廷、租界的三方交涉与博弈则映射出舆论管控从松动走向失控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清末报刊传播渠道主要包括民信局、大清邮局、客邮等邮运机构和各类报刊代办处,以及贴近民众的传播途径——阅报处、讲报所等。通过多种渠道的传播,清末报刊的销量甚为可观,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变革及公共舆论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政治传播系统是由政治传播系统、传播媒介和公众三个政治互动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政治传播系统包括公众传播、精英传播、媒介传播三部分,其功能表现为传播政治信息、影响公共舆论、设置政治议题、政治社会化、塑造政治形象、实现政治统治等。政治传播系统存在着政治系统与政治传播受众的控制与反控制的冲突、政治系统与政治传播媒介的控制与反控制的冲突,二者构成了政治传播系统的冲突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