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语文教学中,“活动”是师生在特定情境下,围绕学习任务而综合设计的“语言实践活动”。围绕一个“任务”可以设计一个或多个“活动”。“主问题”是能从课文的整体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出发而设计的能引发思考、理解、品味、欣赏、探究的重要的提问或问题。“活动”“任务”“主问题”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既是对新课标精神的落地,也是“学为中心”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创争”活动是全面提高职工素质,形成团队学习力的重要载体,为使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扎实有效地推进企业发展,薛村矿工会在活动中注重做到“六结合”,“创争”活动取得了新成效。一、将“创争”活动与工会“建家”考核相结合薛村矿工会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了“创争”活动“百分制考核办法”,并与工会“建家”考核挂钩,凡“创争”活动不达标的单位对“建家”工作实行一票否决,使“创争”活动与“建家”工作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实现了双赢。二、将“创争”活动与职工读书学习相结合该矿工会组织开展了“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读书自学活动。…  相似文献   

3.
课改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让学生经历过程”、“课堂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以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可是,如何进行有效的数学活动需要我们深入思考。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数学活动包括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富含“数学味”的活动。其次,我们应该明白,活动的价值包括“获得结论”、“习得方法”、“丰富体验”、“经历过程”、“发展能力”、“获得情感”等。  相似文献   

4.
活动型学科课程是课内议题活动的延伸、拓展和深化,“研学+”活动型课程是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研学+”民族团结活动型课程教育中,通过“走新”突出新亮点、“走心”做到更贴心,实现“研学+”活动型课程评价方式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5.
一次公开活动,一位教师在“谢谢你”的主题活动背景下组织了一个文学活动“雪孩子”,引导孩子反复欣赏、谈论,一点点挖掘故事的主题——友爱、奉献、学会感谢。在教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说出了“雪孩子有一颗美丽善良的心”“小兔心里非常感谢雪孩子”之类的话。活动结束后,有教师提出了“活动说教成分太重”“文学活动不能教”等看法。这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十分困惑,提出了一连串的问题:“文学活动究竟该怎样组织?是不是念一遍故事就可以了?”“文学活动怎样为主题活动服务?”“不帮助儿童提升,他们能明白文学作品的内涵吗?”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如果是您,您会怎么做?  相似文献   

6.
“形动”“心动”“神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三种境界。借助评价,从态度、习惯和价值观入手,对学生学习活动作出客观的评价。既关注活动的“量与质”,又关注活动的“形与神”,最终达到“保质保量、形神兼备”的教学效果。本文通过六个案例阐述了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的一些感悟。  相似文献   

7.
只要留心一下就会发现,现在的许多校园活动的确进入了“记录时代”。许多管理者想方设法创新“记录方式”,集思广益规划“记录内容”,绞尽脑汁设计“记录特色”,不厌其烦整理“记录档隶”……仿佛只有调动全员的积极性去为各种“记录”而忙碌,才是真正的“精细化管理”,各种育人活动才会取得如期效果。这种“记录依赖症”放大了各种“记录”的威力,也无端荒废了其他功夫,让记录活动悄然成为一种羁绊。难道不是这样吗?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认为 ,“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类的特性”① 。人通过活动既创造了自身 ,又在活动过程中建立起对象世界。“做人—作文”教学课题 ,特别强调“活动性” ,就是因为做人与作文都与“活动”密切相关。从做人的角度看 ,“人”需要活动来塑造 ;从作文方面看 ,文章内容既是活动所建构起来的主观世界的显现 ,也是对活动构筑的对象世界的摹写。因此 ,我们在“做人—作文”教材整体框架上设计了“常规活动”和“专题活动”两个大项。在常规活动方面 ,强调关爱生活、热身时代、亲近自然 ,做现实生活人 ;在专题活动方面 ,则用“生活故事”“…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数学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上对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把“基本数学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称作“四基”。这其中“数学活动经验”所指的“活动”,其特定含义主要是通过对数学材料的具体操作和形象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少工委三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上 ,团中央、全国少工委领导提出了“把竭诚为少年儿童服务作为少先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竭诚服务 ,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要以少年儿童为中心 ,全心全意地开展好少先队活动 ,全面提高少年儿童的素质。因此 ,竭诚服务 ,应做到“精”“小”“热”“实”。所谓“精” ,就是要精心设计、组织少先队活动 ,不能敷衍了事。首先 ,要特别精心地选好课题 ,题材选得好 ,后面的工作才好做。俗话说得好 :好的开端 ,是成功的一半。课题的选取要有时代特征 ,符合当前少先队活动的总要求 ,要具有现实针对性 ,为少先队员…  相似文献   

11.
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思想品德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形成与发展的。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是我校经常采用的教育手段。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抓住这一点,充分利用班队会、晨会和少先队活动、校外教育基地,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了“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的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活动,简称“双有”活动,已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认为开展好“双有”活动要把握好“四性”。一、活动内容的层次性为把“双有”活动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其对不同年级学…  相似文献   

12.
看了《早期教育》1997年第3期《日本幼教见闻——巴扎》一文,我们很受启发,决定在“六一”节也搞一次富有中国特色的“巴扎”活动。 活动前,我们先指导家长阅读“巴扎”一文,要求每位家长提出一套开展“巴扎”活动的方案。然后,我们综合家长的建议,决定此次活动所带物  相似文献   

13.
从1993年秋季开始,初中采用人教社“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教材所编入的“语文活动”,受到广大师生的关注。通过近几年的辛勤执教,对这一“活动课程”增加了共识,积累了经验。大家感到,“活动课程”好就好在“活”而“动”上,这是它的精灵。笔者不揣谫陋,略谈些看法,就教方家。一、“活动课程”:“活”而“动”的教材建树三年制初中,是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语文活动”开源活流,在国颁语文教科书中,成了课程结构的一块,这在语文教材建设史上,是一大创举。其意义至少有以下几方面:1、正名。长期…  相似文献   

14.
韩愈《师说》中“传道授业解惑”句是阐释教师意义的传世名言。该名言本是表现教师功能意义,是让学生获“道”,而不是专指教师讲授传递的具体行为与活动。若解读为教育活动,也应看到韩愈所处时代教育活动的局限性。名言在新课标下的认识,应是在“解惑”活动中实现“传道授业”;新教材的实践,是以项目式“解惑”活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实现“传道授业解惑”,从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重新认识该名言,还有助于教师改进重讲授的偏向,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相似文献   

15.
杨丰奎 《宁夏教育》2000,(10):48-49
毋庸置疑,“三课”活动作为一种教研模式推广以来,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但由于一些人对教“三课”活动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未能真正领会精神、掌握要领,致使“三课”活动出现了一些误区,如不及时纠正,则不能保证“三课”活动的质量,也不能收到其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6.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活动”栏目按能力要求分为“思考”、“探究”和“实践”三种类型。《地理I》、《地理Ⅱ》、《地理Ⅲ》三册必修教材共有“活动”193处,其中“思考”类活动60处,占必修教材“活动”总数的31.1%;“探究”类活动107处,占  相似文献   

17.
“活动单导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低效高耗的课堂形式,学生的活动成了主要学习方式.然而有些语文课堂一味追求活动形式的多样变化、活动步骤的环环相扣、讨论过程的轰轰烈烈、成果展示的你争我夺,教师因害怕陷入“讲授”的泥潭,而退到“幕后”,成了课堂的旁观者.这样的课堂,显然是“主体”有余,“主导”不足.笔者认为,“活动单导学”模式并不排斥教师适时适度的引导,片面强调“主体”,课堂教学不引不导,必将造成语文教育的缺失.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所规模大、学科齐全、设备完整的油田学校,河南石油勘探局第七中学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切实加强了队员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学校大队部以“安全活动宣传月”为契机,开展了“安全伴我在校园,我把安全带回家”倡议书签名活动;组织队员成立了“安全宣传督导队”,做到“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队员们在校  相似文献   

19.
“施教之法,贵在启导”。教师是课堂活动设计者和组织者,主导着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是促进学生“学”的关键,为此。“教”必须致于“导”服务于“学”,即,通过教师的诱导、引导、疏导、指导,促使学生“乐学、活学、易学、会学”,真正把提高学生素质落到实处。一、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使探究新知识的认识活动变成学生的心理要求,其目的在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在教学“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时。上课开始,教师对学生说:“过去都是老师考你们,今天  相似文献   

20.
孟子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说理论内涵丰富、实践意义重大 ,是解读、阐释作品的重要原则。在“解诗”活动中 ,虽有读者主观因素参与 ,但探求结果越契合作者作品原意越好。在“用诗”活动中 ,往往能突出表现用诗者的创造性 ,但是正确深入理解作者作品原意是重要前提 ,不能很好地“解诗”就不能很好地“用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