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把”字句的限制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是一种在结构和表义上很有特点的句型。在其限制条件上,不是所有的“把”字介引对象都有“定指”的特点,定指与非定指是语义学上“预设”的不同表现。“把”字句中的否定副词和助动词常常出现于“把”字前,但也可以置于“把”字后,句中的多层状语在排列上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二十多年前,梁东汉先生曾根据形符的表义功能,把形声字的形符分成两大类:一是“表示类属”的;二是“表示意义”的。这样分,显得太宽泛了,特别是第一类。梁先生本人也说:“第一类所表示的类属只是一个粗疏的范围,它只能表示总类属的性质。”可是,近三十年来,人们对形符表义功能的分类,基本上还束缚在梁先生那个“粗疏的范围”内。笔者有感于这种现状,参考前贤成说,根据形符在形声字中表义功能,试着将形符分成四个大类:一是“标类形符”,二是“相关形符”,三是“比况形符”,四是“标义形符”。  相似文献   

3.
网络新词已成为一种凸显而出的文化现象。面对网络新词,要具体分析,分清网络新词的不同类属。其中,网络术语词随科技发展出现,本身没有问题;而网络流行词则问题较多。面对网络流行词,要分清表义清晰与混乱的界限。对表义混乱及错别字现象,要坚决反对。同时,还要分清它们是否合乎汉语的表达习惯,分清使用的场合,区别对待。这样,不规范的流行词就不会对语言造成肢解和危害。  相似文献   

4.
“打”在中古汉语乃至现代汉语中使用灵活,词义众多.六盘水方言中有90多条独具方言特色的“打”字词语,参照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普通话,对六盘水方言“打”字词语的构词方式、表义特点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说文解字》一书在训解字义的同时,也在传播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其中土部字用“以形表义”的方式展现出上古先民农耕、建筑、丧葬、铸造等诸方面的情况和由此而产生的行为表现形式及古代文化。  相似文献   

6.
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所表现出来的共性和个性具有差异,赛前运动训练内容应根据运动训练规律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来安排。运动训练的实践研究表明:1、不同类型运动员,运动训练过程的转型期不同,其转型间的”据点”存在着差异。适时抓住转型间的“拐点”,变换不同的训练内容、方法与手段,是运动员有效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2、由于不同类型运动员存着不同的转型则和“拐点”,因此必须根据转型期的特点,合理安排训练的量或强度,并把握好成绩增长的两种类型,即突变型和量变型,使运动员成绩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和语言的不断发展,成语活用的现象变得越来越活跃了。所谓“成语活用”,就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为适应上下文在语义上、修辞上、语音上或语法上的需要,把成语的某些组成部分或结构加以调整、改动、拆开使用或引伸其意义,以便更加切合说话时的情境,收到更好的修辞效果。成语的活用是一种表义和修辞的特殊手段,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贯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寻求更为简洁、经济的语言表达形式,以便更加准确、鲜明、生动地交流思想。为此,活用的一个前提是必须要有交际上的切实需要。那么,在哪些情况下需要活用成语呢?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似不多见。今笔者作一点尝试性的探讨,敬祈专家、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语言中的词是表义的,而虚词大多是由实词虚化演变而成,“这”成为近指指示词,与其原有实词词义的虚化演变是分不开的。“这”无论是作动词,还是作副词和指示代词,都具有一种趋向性的指示义。这种趋向性指示义的不断强化,可看作是其由动词逐渐虚化演变为近指指示词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编钟是我国古代乐器中的一种,其音调十分庄严、从容、和谐。一些教科书、网站介绍了“水杯编钟”:取相同的玻璃水杯(或瓶子)8个,排成一排,杯中灌人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i”的声音来!对于“水杯编钟”音调变化的问题,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杯子中加水越多,音调越高;另一种观点则刚好相反。  相似文献   

10.
“海市蜃楼”现象成因分析及模拟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市蜃楼”现象是远处景物反映在天空或地面而形成的幻景,夏天,在海面或沙漠上空有时会出现。“海市蜃楼”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因为全反射形成的像应是倒立的,而不是正立的。我们西南师大基础物理实验示范中心将“模拟‘海市蜃楼’现象的观察”实验作为物理学专业四年级创新物理实验研究的重要内容。经过努力,用恒定的不同梯度的液体层来模拟“海市蜃楼”现象的出现,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1.
数词多用于数目、物量、数序、泛数,它们同属于一个语法范畴,看上去并不存在另一“分野”。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语言事实是,汉语数词内部有着明显的差异,可是教科书及词典对此却少有反映,因而极易将数词的理解、运用、教学、研究导入误区。而体现两种不同数词的“分水岭”,则主要表现为数词的书写规范及替代形式、数词的数量、数词的表义方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是一些学、专家进行探讨、评析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之一。其争论主要在于:对“类”字的不同理解,对“教”字的各种看法。现在对这个概念的解释已基本形成共识,但对“有效无类”教育主张的系统论述还较缺乏。本从“有教无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实施的目的及配套教学方法两大方面来系统地论述“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并从教育对象、教育目标及教学方法三方面论述了“有教无类”与“全民教育”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高陵方言的是非问句与普通话不同。高陵方言中没有“吗”字是非问句,根据所表达语义内容的不同,可以使用疑问语调来表达,也可以使用含有“得”或“得是”的问句形式来表达,但比较常用的是含有“得”和“得是”形式的是非问句。特殊形式是非问句包括简略是非问句和是非问句形式的反问句。  相似文献   

14.
英语的名词动用现象是词类转化中最活跃的现象之一,而自然现象名词的名动化却很少被关注。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语法转喻理论来分析自然现象名词转用动词的动因,其表义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同时也为此类词汇的习得和英汉互译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时期处在严酷的战争年代,多种政权和不同社会制度的并存和对峙,现代随笔因而出现鲜明的区域特色。从随笔的性质言,既有“匕首”、“投抢”类的战斗性随笔;也有用“隐讽”或“曲笔”来写,即所谓“软性”题材的随笔;从表现形态看,本时期出现了一批高质量的科学小品和史论性的历史随笔,尤其是出现一种以评价和议论著名古典小说人物和中国传统戏曲的随笔。因此,由“五四”知识者开创的中国现代随笔道路继续在发展和壮大,现代随笔家在鲁迅战斗精神的指引下,仍然执著地进行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相似文献   

16.
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观点、按不同的方式方法、用不同的工具和手段来看世界,因而得到世界不同的缩影、显微、鸟瞰、折射或变形。用泛系理论的观点或从泛系观来看世界,在各种世界的缩影之中有一种多层转化的“泛系之网”。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标志型被动句的焦点一般位于句尾,并由标记词凸显。其表义倾向经历了由贬义向褒义变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汉字要缩小与汉语之间的距离,必须不断地调整其结构,随着汉语的变化而变化。从籀文到小篆的发展历史中,我们看到汉字改革应该突出汉字是音意文字的特点,兼顾到形、音、义三个方面,使汉字既能表义又能表音,而且使用起来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9.
关于修辞学的性质,陈望道先生在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中提出“修辞所可利用的是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换言之,修辞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语言文字的表义功能。这一观点体现了“以语言为本位”来研究修辞的思想。到60年代,陈先生在有关修辞和修辞研究的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修辞学介于语言与文学之间,它与许多学科关系密切,它是一门边缘学科。”(1)到80年代,宗廷虎先生在《修辞新论》等著作和《边缘学科的特殊理论营养》等论文中对此作了精到的概括与发挥,他认为修辞学的性质特征是:1、属于语言学  相似文献   

20.
受哲学家东浩纪的影响,日本批评家斋藤环在出版于2007年的《媒介不存在》中展开了对滥觞于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传统亦即“加利福尼亚意识形态”或“内爆主义”的批判。斋藤环在对“延伸论”以及“地球村构想”的批判中建立起其“反内爆”“反媒介拜物教”的媒介观。不同于极力鼓吹媒介力量的、认定其形塑人类的论者,斋藤环援用拉康精神分析学说以论证“内爆”之不可能性,进而为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的媒介迷思祛魅。就斋藤环凭借对“听觉空间”“东洋哲学”之特权性的否定来反对学者神化媒介的观点而言,或可把他审慎的媒介观视作一种“否定神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