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认识事物一般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凡是具体形象的东西,他们都容易理解、记忆。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这些思维特点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演示、操作合理地按排在新授、练习和复习巩固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等活动,调动手、脑、口、眼多种感官活动,更好地接受知识和发展能力。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一、动手操作易于理解数学概念 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的矛盾,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有关的概念寓于他们日常生活所能接触的事物之中,赋予它丰富的内容与形式,设计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如教“3”的认识,可以让学生观察主题画,数一数图上有几个工人,几台彩电等,突出这些东西的数量都是“3”可以用数字“3”来表示,从而初步抽象概括出“3”的基本含  相似文献   

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属于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形式,可以适当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培养学生树立最基本的空间观念,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以加强,更好的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6岁-12岁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对新鲜的具体事物感兴趣,善于记忆具体的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动手操作活动是一个手脑并用的过程,是架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一座“桥梁”,是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矛盾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理解数学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能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要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出发,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课堂教学。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因而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那么,如何使数学知识浅显易懂,学生对其产生学习兴趣呢?我以为,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动手操作,激发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小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感兴趣于学习活动与内容的生动、形象,所以我在教学中就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充分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接下来,我就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动手操作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而不会感到枯燥.  相似文献   

8.
唐健 《辅导员》2011,(36):86-87
在小学数学课教学中,动手操作具有非常浓郁的感性。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通过直观形象的学具动手操作,不但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其思维,从而达到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纵观数学课程标准,其中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引导学生模仿、记忆,而是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也就是说,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立足教学所需和学生的发展实际,积极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主要就如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语】本版块的几篇文章,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值得一读。《“2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与评析》一文为本刊首发的,与中央教科所编写的《现代小学数学》这套教材有关的文章。它使我们从中领悟到教材创新编排的方式、意图和作用以及如何设计符合新课标要求的新教案。而《“十几减9”教案设计及说明》一文中的“教案”,是一份可以完全模仿的教例。文中的“说明”则启发和激励广大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如何优化例题教学?龚祖华、程克胜的文章为我们排忧解难。文章提出的“激趣、授法、促疑”六字诀,见解独到,说服力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是新课标的要求,愿广大读者、作者积极参与“教法创新”的讨论,多多发表高见,集思广议,使我们这个栏目越办越好。  相似文献   

11.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通过挖掘教材素材,组织学生通过动手"摆、比、拆、量、剪、拼"等操作实践活动中,理解数量关系、掌握数学算理、提高学习兴趣、促进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促进低年级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六个方面.阐述了数学课堂中学生动手操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摆一摆、量一量、分一分,让他们在亲自动手中理解数学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从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1,(38):96-97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得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加强直观操作,将数学语言和思维有效地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增长智慧,提高素质。不仅如此,数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动手操作是学生理解概念、发现规律、理清关系的重要途径。因此,数学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和平台,加强学生的直观体验。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动手操作在他们的数学学习中更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多感官的参与学习利于知识的获取,学习时若动手操作,再经由脑部活动,可保留学习获得知识的70%-90%;若靠口语经由脑部活动,将可保留50%-70%,如果视觉和听觉并用,透过脑部活动,可保留30%-50%,只靠视觉和脑部活动,只保留20%-30%;单靠听觉和脑部活动,只保留10%-20%的知识。对于一个儿童来说,获取知识最重要的途径便是动手。他们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能够更加直接获取经验教育,思维会因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而变得异常活跃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会变得异常简单。在数学教学中,增加动手操作这一环节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钟爱明 《小学校长》2006,(2):35-36,30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让小学生动手操作是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策略之一,这样做既符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可以吸引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又能使他们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整理,找出有规律的现象,逐步抽象、概括,获得数学概念和知识,使抽象问题具体化。  相似文献   

18.
李民菊 《考试周刊》2012,(39):83-83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6岁-12岁的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对新鲜的具体事物感兴趣,善于记忆具体的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动手操作活动正是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的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创设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20.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要使他们理解地接受、消化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适当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的眼、耳、手、口等各种感觉器官参与知识的认知活动。因此,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已越来越被更多的教师采用。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操作而操作,没有落到实处。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