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要创造性的备课,这是创新的教与创新的学的重要环节.而传统的备课对教法、学法及学科思想、能力培养挖掘较少.创新的备课是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禁锢,从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作为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宿,变备教法为备学法,变备教案为备学案.用创新的眼光审视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成为教材的奴隶,做到把好"两关"、"三个吃透"和"三个转化".  相似文献   

2.
在实践新课程的今天,我们在备课上要突出四点:1.备课多备“可能”在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的三大备课要素中,课程标准和教材一经确立就相对稳定,而学生是动态有差异的,教师在备课时要洞悉学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常的备课有"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这种一般观念下的备课被称作为"狭义备课";把置于广泛物理知识背景中的备课称为"广义备课".文章论述了"广义备课"的必要性和途径,认为"广义备课"是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新教学质量观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所谓"写备",就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研究课程标准要求,不顾及学生学情实际,一味抄袭现成的备课笔记以图完成任务的现象.这种怪事,本不应该存在于教师的教学准备活动中,然而,笔者在全县的教学常规检查中,通过对近千名农村小学教师备课情况进行全面详实的了解后,非常惊讶地发现:"写备"现象在农村小学教师中有相当大的市场,占据着较大比例.  相似文献   

5.
备课是有效教学实践的前提.本文作者认为教师应该从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方面加强备课针对性,从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利用图式理论备课的方法,认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要备好课首先要改变观念,要运用图式理论的指导,另外在备课的时候仅仅做到备课程内容是不够的,还要做到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才能游刃有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集体备课是集本学科教师集体智慧于一体的备课活动,在备课过程中应明确集体备课的主要任务和强化备课的过程,在备课过程中应注重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提问的设计和备教案设计.其中课堂提问要注意"六性",即具体性、明确性、和谐性、适度性、启发性、趣味性.  相似文献   

8.
"问题教学"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养成,培养学生自我独立思考、判断、评价、选择、创造的能力。"问题教学"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备课应要注重备"人文精神"、"角色理念"、"主体意识"和"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9.
[问题的提出] 作文是最能体现学生个性的载体之一,在作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主体参与,满足个性需求,尊重个性体验,无疑能尽显学生个性.传统语文教学中的"预设目标"虽然要求教师"备"学生,但是备课时所"备"的学生是带有主观预测性的,容易忽视学生在一定学习情境下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和意向,忽视他们的主体作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生成目标.  相似文献   

10.
备课中对于备大纲、备教材 ,教师们历来都很重视 ,能较好地把握大纲对章节或课时的教学要求 ,正确分析教材中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 ,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但对于备学生 ,长期以来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备课效果 ,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现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 ,浅谈备课中该如何备学生。1 备学生的知识基础由于生命科学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在教材中某一新知识的出现 ,必定是在学生已知的知识基础上提出的。因此正确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就显得格外重要 ,这是教师备课的起始点。例如“有机物的制造———光合作用”学生…  相似文献   

11.
成功教学ABC     
功夫花在备课上.备课是上课的前提,教师备课应在"四备"上花功夫.一是备书:要深钻课标、教参、教材,弄清编者的意图,让自己的思路与编者的思路接轨;二是备人: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提问,让各类学生都能不同程度地接受新知;三是备法:要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确定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四是备物: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教师必须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具,便于学生认知.  相似文献   

12.
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备课时就要先备学生.在传统历史备课中,教师把备教材、备教法、备作业等方面作为备课重点,往往忽视备学生,导致历史教学与学生实际相脱节,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下面由我谈谈在历史备课中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陈华忠 《教书育人》2013,(17):20-21
备课是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科学合理组织学生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备课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什么、为什么教、怎样教以及拓展伸延等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习题,这就是备课中的"四备"。  相似文献   

14.
黄明 《甘肃教育》2014,(11):40-40
正"立体式分层"备课模式是针对教师从"被备课"(抄写、复制教案)状态逐步过渡到"仿备课"(有思考的抄写、复制或摹仿)状态,再到"自备课"(真正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特点及所教内容的特点来备课)状态的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个相对有效的备课模式。把以往教学过程中"备点——课时备"模式逐渐向"线和面"(备线——单元备,备面——主题备)  相似文献   

15.
1.及早"备课",精心准备。开家长会前,我们要备学生、备讲稿、备课件、备家长。备学生:家长会是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情况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召开家长会前班主任要认真分析班上每一个学生的情况,仔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备讲稿:家长会的讲话稿要把握好分寸,应以表扬为主,学生的不足之处可用希望的形式提出来,这样家长容易接受。备课件: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多媒  相似文献   

16.
备课是上课的前提,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这已是无可辩驳的真理.不仅如此,笔者认为听课、评课要取得好的成效也得先"备课".  相似文献   

17.
<正>众所周知,教师备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下,通过提高备课质量来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当前追求"绿色质量"的必然要求。促进备课从"备教"向"备学"转变,使教学真正"以学为本",可以说是启动高效课堂的密码。一、什么是"备学""备学"首先要备学生,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  相似文献   

18.
备好课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传统的教师备课主要是"三备"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而在新课改实践中,教师备课不仅要重视"三备",还应关注自身准备即"备己".  相似文献   

19.
备课是教学活动中的最基本环节之一,是教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备课主要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三个核心内容。很多老师都能做到备教材和备教法,却往往忽视了同样重要的"备学生"这一环节。本文将重点介绍教师应该如何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备课活动。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条件下的备课,要求体现"以学生为本",倡导"一切为了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必须转变备课的观念,教师要更新备课观念;教师要备学生;教师要备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