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指定辩护是近现代刑事诉讼制度发展完善的产物。现代刑事诉讼制度较之于纠问式的封建刑诉制度,强调对被指控人的权利维护和控辩双方地位的平等对抗。指定辩护就是以此为背景而发展起来的。所谓指定辩护,是指遇有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时由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人。指定辩护是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的一种方式,与被告人自行辩护、被告人委托他人辩护相并列。一、指定辩护与相关法律制度之关联指定辩护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法律援助制度和强制辩护制度密切相关,现分别加  相似文献   

2.
刑事辩护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制度,是实现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原则、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以及辩护权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我国的刑事指定辩护制度的产生是适应世界潮流。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司法实践中这一制度的贯彻执行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强制辩护是辩护制度的一种,是辩护制度功能的重要实现形式。我国并没有建立强制辩护制度,需要按程序正义理论、宪政理论的精神进行构建,以保护宪法基本权利的力度对其加以重视。应当将“获得强制辩护权”作为宪法上的基本权利规范,扩大强制辩护适用的案件范围与阶段,构建国家不履行强制辩护义务的程序性救济制度,以保障强制辩护的应有效能。  相似文献   

4.
认罪认罚案件中控辩协商结果具有准终局性,这导致诉讼重心实际上前移。侦查环节封闭、检察官主导被追诉人认罪、审判场域对抗性降低,客观上使得律师辩护作用式微,这将增大被追诉人虚假认罪、轻罪重判以及辩护权被压缩等风险,这无疑妨害案件真相的发现。“发现真相”是刑事诉讼制度的价值追求,有效发挥律师辩护功能是推进事实查明、破解系列问题的关键,应当从认罪认罚制度结构着手为刑事辩护清除障碍,即重塑侦查重心主义,确立强制辩护制度平衡检察官主导地位,强化审辩理性互动,尊重律师无罪辩护,发挥值班律师的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5.
辩护制度是法律确定的关于辩护权、辩护种类、辩护方式、辩护人的范围、辩护人的权利义务等一系列规则的总称。辩护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是刑事诉讼程序民主化与科学化的重要标志。要正确看待我国的辩护制度,除了解我国的制度概况外,还需了解他国的辩护制度,毕竟有比较才能鉴别。由此,通过与美国辩护制度的比较,我们可清楚地看到我国辩护制度所存在的缺陷,以便在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之时,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辩护人制度进行了一系列修改和完善。如何指引人们运用新的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是法学界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 我国宪法第125条规定公民有权获得辩护。根据这一原则,1979年《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79刑诉》)规定了相应的辩护人制度。法理上,辩护人制度指委托或指定辩护人进行辩护的制度。辩护人参加诉讼,是全面贯彻我国辩护制度的重要内容。具体说来,刑诉规定辩护人制度具有以下重要意义:第一,有利于人民法院正确处理案件,防止主观片面,特别是辩护律师参加诉讼,可以弥补主观酌不足;第二,有利于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贯彻执行各项法律制度;第三,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刑事诉讼的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7.
辩护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现代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鲜明地反映了我国诉讼制度和司法机关的民主性和公正性。辩护制度一方面有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有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宣传社会主义法制,使旁听群众全面了解案情,明辨是非,加强法制观念,树立控诉与辩护平等的诉讼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吴婉霞 《陕西教育》2007,(11):109-109
辩护制度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现代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鲜明地反映了我国诉讼制度和司法机关的民主性和公正性。辩护制度一方面有助于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有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有利于宣传社会主义法制,使旁听群众全面了解案情,明辨是非,加强法制观念,树立控诉与辩护平等的诉讼价值观,增强人们对司法公正观,民主观的认同。而辩护工作中的第一阶段一一准备阶段的工作,是辩护人履行其辩护职责所必经的过程和重要前提,是收到良好的辩护效果的关键阶段,因此辩护人在庭审辩护的准备阶段必须作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指定辩护作为国家供给"产品",但其质量远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实践中指定辩护质量低劣的现实困境,主要源于指定辩护制度在实践中存在的五大差异。这些差异化的存在,为罗尔斯差别原则对指定辩护制度的改造提供了可能,同时,运用差别原则矫正差异,有助于完善我国指定辩护制度,提升指定辩护质量,满足被告人对于刑事辩护质量的需求,实现司法正义。  相似文献   

10.
2021年《法律援助法》首次从立法层面明确了无期徒刑、死刑、死刑复核三类重罪案件法律援助辩护准入的资质标准,搭建起重罪案件法律援助辩护准入制度的基本框架。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法律援助质量,维护重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益,也有利于缓解法律援助资源分配不均、促进司法公正的全面实现。推动重罪案件法律援助辩护准入制度在我国的系统化建构,既要立足规范,保障《法律援助法》第26条的有效施行,稳制度发展之本;也应着眼未来,扩大制度适用范围,设置层级化辩护准入标准,完善保障与监管配套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辩护律师与现代刑事诉讼关系的分析 ,突出了辩护律师在现代刑事诉讼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对我国辩护律师的现实窘境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改革提出了一番设想。  相似文献   

12.
辩护权作为受刑事追诉者所有诉讼权利的核心,具有普适的价值.辩护权在现代刑事诉讼中从不同维度得到发展.辩护权的发展具有六大规律:辩护权成为基本权利,国家时辩护权积极保障义务的履行,辩护权国际标准的形成,辩护权范围的扩大,程序性辩护的出现,有效辩护得到强调.  相似文献   

13.
辩护的本来意义,是被告方的一种通过防御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庭活动,辩护实际上包含民事辩护、刑事辩护乃至行政辩护,在我国,辩护专指刑事辩护.辩护律师的存在有三种意义:保障犯罪嫌疑人辩护权的有效行使和切实兑现;从程序上制衡国家追诉权;维护刑事诉讼程序顺利进行.在我国刑事诉讼侦查阶段,只有律师没有辩护律师,律师在侦查阶段并没有辩护人的地位,这是学界一致诟病的地方.必须通过以下制度的确立来保障辩护权能够得到切实实施:对嫌疑人采取强制性侦查措施时,辩护律师有在场权和签字确认权;辩护律师应当享有不受限制的自由会见权;辩护律师应当拥有调查取证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公诉案件的举证责任由控诉方承担,这是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但在特殊防卫案件中,由于特殊的立法目的以及对特殊防卫案件追究的困难程度决定了可以采用特殊的举证原则,即由被告人承担对特殊防卫案件的举证责任,如果其未能履行这种责任,可以推定其有罪。由于特殊防卫案件的司法认定以及控辩双方在诉讼中强弱相比的特殊地位,被告方只需针对公诉机关的犯罪指控,达到证明特殊防卫事实存在之可能性大于其不存在之可能性,即完成了举证责任。这不仅考虑到了而且可以弥补特殊防卫制度在实施中可能出现的疏漏,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行为人假借特殊防卫而实施犯罪。  相似文献   

15.
设置刑事简易程序的目的在于提高诉讼效率的同时保障司法公正。完善我国刑事简易程序应从以下方面进行:适当扩大刑事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增设被告人的程序选择权,明确简易程序向普通程序转换的条件,加强被告人辩护权的保护,改变公诉人不出庭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6.
在刑事诉讼中,国家是社会组织中最强大的实体,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弱势的个人或组织。代表国家行使侦控权的司法机关权力越大,就越易侵害与之对抗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权益。因此,确立控辩平衡原则是调和双方力量及尊重与保护人权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律师在办理第二审程序的刑事案件时,需要熟练掌握第二审程序中会见与第一审程序的不同之处,牢记二审会见的注意事项,打消被告人的顾虑,核对案情的关键情节,梳理对被告人有利的证据,尤其应紧紧围绕第一审刑事判决中所存在的事实认定错误、量刑不当、程序违法等问题进行辩护,充分发挥律师的辩护职能,维护律师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8.
认定沉默权是被告人的一项诉讼权利,是反对强迫自证其罪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能否真正享有辩护权的基础之所在。是否确认该权利厦是否建立了保障其实现的程序机制。不仅体现出一个国家在特定时期对实体真实与程序正当、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等相冲突的诉讼价值的选择态度,而且也反映出一国刑事程序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状况和刑事诉讼文明进步的程度。结果表明:我国应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适应我国刑事司法需要的“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19.
人民法院改变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重大的实践问题。尽管法院拥有改变指控罪名权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但是其不仅违背了控审分离和不告不理、保障被告人辩护权的原则,而且正侵蚀和扼杀中国刚刚起步的刑事辩护制度。本文在现行刑事诉讼法的框架下,提出一个符合我国现实国情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辫诉交易制度起源于美国,并为德国和意大利等诸多发达国家所借鉴。建立辩诉交易制度有利于保障被告人和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有利于提高办案效率。同时,辩诉交易制度的确立还应建立和完善我国刑事制度的相关性措施:建立司法审查机制,完善的辩护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