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太阳社在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1928年1月至1930年5月,太阳社创办了《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海风周报》、《新流月报》和《拓荒者》这五个刊物。通过这些刊物,太阳社刊载了很多关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作品、译文和锋芒毕露的论争文字,初步展现了革命文艺界倡导无产阶级文学所取得的实绩。太阳社创办的刊物为20世纪20年代革命文艺界的文学活动乃至阶级斗争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平台,进而为30年代左翼文学的繁盛提供了重要的前期准备。  相似文献   

2.
20世纪30年代左翼小说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叙事形式之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双重叙事视角,混杂了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意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主体建构的方式,它创造了左翼文学阶级叙事全新的"意义架构"和"知觉样式"。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巴黎公社革命实践─—读《法兰西内战》金淑华,吴家雨1871年爆发的巴黎公社革命,是19世纪无产阶级革命的最高成就。创建新社会的先驱者们,进行了首次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无产阶级民主政权的尝试。这不仅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史上写下了...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的失败迫使20世纪的中国人继续面对“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双重使命,但20世纪的中国革命不可能沿着既往的道路继续前行,时代呼唤新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点亮了20世纪中国革命的希望,因为正是马克思主义适时地正确地回应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和中国革命的时代呼唤。但是,时代的呼唤与理论对时代呼唤的回应,只意味着理论与满足需要的实践之间有了结合的可能,“可能”能否成为现实则取决实践主体的智慧与担当,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决定了她从诞生之日起就必须担当起社会革命和文化革命的双重使命,从而成为“两个结合”的实践主体。中国革命对新的科学理论的呼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三者有机统一,成为“两个结合”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同志是20世纪献身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贵族革命家。他以毕生的革命实践演示了贵族革命的艰巨性,他在就义前写下的《多余的话》,充分表现了其作为贵族革命家的精神特征。求真的革命认同和历史批判意识是其"误会"与"多余"两大情结的精神基质,它雄辩地证明了秋白革命的纯洁性、深刻性和彻底性。  相似文献   

6.
白薇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创作跨越了两个时期--五四时期和左联时期;其创作主题,也随其人身经历和时代潮流的变化而变化,由抒写爱情转变为对革命对政治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共产党(简称YC团)是20世纪20年代初吴玉章与杨嗍公等人在四川创建的一个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是吴玉章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组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有益尝试,对四川尤其是成都地区的中共早期党团活动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了解保尔是怎样从—个贫寒的少年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经历,感受保尔崇高的革命品德和为共产主义事业的献身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1930年代以来的中国左翼文学命名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因为其以无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标准为首要。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存在两种“元话语”,启蒙“元话语”和不断革命“元话语”,后者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核心。赵树理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中的地位是特殊的,他的乡村关怀不会随着“元话语”的变化发生改变,从启蒙到不断革命,赵树理文学一直以乡村伦理和农民利益为中心,为当代文学树立了一个“主体性”意义的标准。作家不应该屈服于某种权力话语,今天的文学创作及文学批评应该吸收各种“元话语”的优秀部分形成赵树理式的东方化叙事。  相似文献   

10.
一、现代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1917— 1945年 ) ,这是战争与革命的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以下 4个时期 :(1) 1917— 192 3年 ,是革命高涨时期 ;(2 )19 2 4— 192 9年 ,是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 ;(3) 192 9— 1939年 ,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时期 ;(4) 1939— 1945年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第二阶段 (1945年— 2 0世纪 90年代 ) ,这是由革命与战争逐渐转向争取和平与发展的阶段。这个阶段是资本主义由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阶段。它又可细分为以下 4个时期 :(1)二次大战后到 5 0年代初 ,是资本主义的战后…  相似文献   

11.
从无产阶级革命到实现共产主义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个过渡时期有多长,马克思没有具体说明,列宁根据苏联革命实际,提出这个过渡时期应分为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两个阶段。此对这两个不同的时期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提高人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阶段的认识,有利于为推动社会民主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苗族芦笙在国际、国内文化交流中,展示了苗族文化的神奇和精彩。苗族芦笙文化的交流与影响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20世纪初;第二个时期为20世纪50—60年代;第三个时期为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末;第四个时期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90年代后半期是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列宁为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1895年11月,列宁在彼得堡建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下称斗争协会),开始实现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成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萌芽。  相似文献   

14.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思想是一个贯穿于20世纪不同思想家中的核心主题,在危机和革命时期注重对革命意识的唤醒,在社会繁荣时期注重对资本主义统治机制的揭示,作为马克思新型启蒙在20世纪的延续,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启蒙开启了新的向度,为人们展陈了资本主义的多维复杂性,并带来了重要的教育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以无产阶级革命为主力军的世界革命的新时代。以苏维埃运动为中心的波兰1918—1919年革命运动是十月革命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文试就1918—1919波兰革命年代中苏维埃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作一概括的叙述。  相似文献   

16.
发生在20世纪中期的中苏大论战,论题十分广泛,而有关社会主义运动所处的时代环境的问题则构成了大论战的第一位问题。苏共坚持“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观,并由此制定出和平共处等“三和”战略;而中共则信守传统的“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观,奉行“革命”战略。于是,中苏两党围绕这一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理论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马、恩时期,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从社会学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角度探讨了民族的历史形成和多民族国家理论;第二时期为列宁和斯大林时期,这一时期列宁和斯大林从无产阶级革命和国家管理的角度探讨了多民族国家的民族政策,即民族平等、民族自治和民族融合,斯大林还探讨了民族的共性,提出了“民族”的精炼概念,即同一民族具有语言共性、地域共性、共同的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理素质等;第三时期为中国共产党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历史和革命实际,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主张并于建国后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机关,继承、发展和丰富了多民族国家的民族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实践。  相似文献   

18.
高建国 《新高考》2007,(7):75-78
(1)17世纪是近代自然科学创立时期,牛顿力学体系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2)18世纪是自然科学发展的准备阶段,为19世纪科学的巨大发展创造了条件。(3)19世纪是科学技术全面发展的时期,被誉为“科学的世纪”。自然科学开始向综合化、理论化迈进。(4)20世纪是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时期。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新科技革命,  相似文献   

19.
黄悠纯 《湘南学院学报》2001,22(3):33-35,40
白薇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创作跨越了两个时期--五四时期和左联时期;其创作主题,也随其人生经历和时代潮流的变化而变化,由抒写爱情转变为对革命对政治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国际课程评价领域,经历了20世纪初的测验时期、中期的评价时期,于80年代中期开始,悄然进入了评定时期。综观这一新时期的各种理论和实践,具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