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知识结构与学习价值 (一)知识范围与结构古代中西方的传统文化主题和古代中国与西方传统文化的内容有关,涉及“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以及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和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化自清末以来,不断地受到人们的批判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且在这过程中开始了现代化.然而,随着对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特别是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后,许多国内外学者把目光投向了中国古代文化领域,认为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和谐思想能为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以和为贵"思想、身心和谐思想以及民本思想对现代化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道德教育是以儒家的伦理道德教育为主线,并围绕其展开传授儒家的道德规范。进入近代以来,不断遭到西方伦理道德思想的挑战。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开始呈现在中国人面前,引发了近代中国人对自己伦理思想体系新的认识和一系列变革。  相似文献   

4.
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挖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思想,赋予"民彝"以新的内涵。李大钊在结合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和西方近代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民彝史观,抓住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精髓,对民众起到政治启蒙作用。李大钊的民彝史观是他早期民主政治思想的集中表现,也是他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总结,为他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受地理文化环境及奴隶制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古代西方很早就开始谈论“自由”、“平等”等理念,表明古代西方法学家对个人主体权利的重视。比较中、西方法律文化思想,可知“自由”、“平等”观念在中国古代法律思想中的缺失,古代中国缺乏个人主体意识。因此,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增强个人主体意识以及促进法律对个人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石磊  米兰 《考试周刊》2011,(55):34-35
本文从建筑构造及建筑文化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征,按照建筑功能的不同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及其发展过程。以此说明中国古代建筑与西方古代建筑的显著区别,从更深的层次体会、把握和欣赏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美,以及蕴含在其内部的思想文化美。  相似文献   

7.
"以自然为法"是人类文明源头一个最为朴质的生存观念,其在中国古代演绎成"法自然"文化。在古今中外的时空大坐标中,富有张力的"法自然"的生存与观念文化是我们体认中国古代课程与教学思想之"同"与"常"的文化语境,是辨析中国古代课程与教学思想之"异"与"变"的文化批判语境,是澄清和西方课程与教学思想的自然法文化语境之联系与区别的文化比较语境,也是理清古代课程与教学思想传承与当代课程与教学创生关系的重要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8.
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出发,才能更加深刻的阐释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历史发展进程,显示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的内在精神及其历史嬗变,从而更加清晰地揭示中国古代美育思想相对于西方美育思想的特殊性或异质性因素、彰显中国古代关育思想的美善合一、注重伦理教化的特性和表征。  相似文献   

9.
新书架     
《四书五经》是古代中国社会正统文化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它们所包含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中国古代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形成了一个以天理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几千年来钦定的教科书,而且还被西方学者誉为世界四大思想宝库之一。本书用情节化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中西方心理学思想的融合与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少学者都把中国心理学视为西方国家的"舶来品"、"拿来货".本文作者以一定的历史事实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认为古代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心理学思想已经在中西方科学、文化相互撞击的过程中,进行着不断的融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政策演进经历了逐步恢复期、法制规范期、稳步发展期、全面深化期四个阶段。虽然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政策为职业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积极的制度保证,但还存在着整体教育经费总量占比不高、生均经费较低且区域差距较大、社会力量投入职业教育办学力度不够等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职业教育经费保障制度要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须从持续加大政府财政拨款力度、基本落实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标准以及完善多元化的职业教育经费筹措机制入手,以破解职业教育经费保障的难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历史沿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从传统封闭式教育脱胎出来的,它与蔡无培举办的函授教育,毛泽东创办的自修大学,以及五六十年代成人教育,广播函授教育是源与流的关系,1979年邓小平亲自批示创建的中央电大是中国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标志,它历经了初创期,繁荣期和调整期。  相似文献   

13.
新中国前三十年(1949—1978),中国共产党教育指导方针的演变,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即改造时期、建设时期、“文革”时期以及拨乱反正时期。除“文革”时期外,其他各时期都是正确或比较正确的。总结这些正确或比较正确的思想,对于发展今天的教育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潘懋元先生是国内外高教界享有崇高声望的学术泰斗。潘懋元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演进历程、影响及贡献可梳理为六个历史时期,依次是少年好学立志从教与抗日救亡淬炼时期、教育知识积淀与学术研究筑基时期、探索高教理论与架构学科雏形时期、教学和研究被迫中断与沉思自励时期、"高等教育学"学科确立与成就斐然的黄金时期、以及思想体系的沉思完善与拓展升华时期,展现了潘先生卓育菁莪、问道求真的育人情怀与学术精神。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价值取向经历前工业文明时期的家传世学和学徒制教育、工业文明时期的职业学校教育、后工业文明时期的校企合作教育等发展阶段,不断实现着价值主体由社会取向到个体取向、价值内容由生存取向到发展取向、价值理想由功利取向到人本取向的转变。在此演进历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动态性、相对性、生成性和历史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学制的建立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并在此期间受到了许多西方包括日本等国影响,但学术界对其发展过程是依附还是借鉴分别持不同观点。通过分析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学制的嬗变来反思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势必对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摘要]1980年代以来,在国家社会转型和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推动下,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演进经历了政策酝酿期、政策体系成型期、政策完善与实施的深化期等几个阶段。未来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发展有望在如下方面得到进一步推进:完善政策体系,提高政策执行力;增强政策公平性;提高政府主导下各方政策制定主体的参与度;加大政策专业支持力度;扩大政策涵盖的社会场域。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制度在中国到近代才开始逐步受到关注并基本建立起来,其发展历程也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的跌宕起伏而变化,直到建国后中国的义务教育制度才进入稳定的发展时期。而美国从独立到现在义务敷育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逐步完善的迅速发展历程。文章将对中美两国义务教育制度发展史上各自在学制演变、经费筹措和师资培养三个方面的发展过程进行描述,通过比较归纳出两国义务教育制度发展过程的区别及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网络教育正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瓶颈期,该研究将信息生态进化理论引入到网络学习中,寻求网络学习生态系统进化规律,以期进一步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该文首先阐述了网络学习生态系统中进化的内涵和标志,论述了系统进化的过程,然后提出网络学习生态系统进化是由环境动力、主体动力、内在动力、理念和工具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以此对系统的进化进行反思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Discipline-based education research (DBER) conducted by faculty within geoscience departments can address identified needs in undergraduate geoscience education.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volution of undergraduate geo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GER) from 1985 to 2016, primarily in terms of the types of published research and secondarily in terms of the insights this literature offers on the evolution of GER as a scholarly discipline. Stokes’ (1997) quadrant model of research types is used a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former and Kuhn's (1970) model of disciplinary paradigm for the latter. An exploratory sequential mixed-methods approach to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f 1,760 articles is utilized. The period 1985–2000 is characterized by proto-research as evidenced by the abundance of instructive and informational education articles rather than research articles. From 2000 to 2011, GER underwent a growth period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applied, use-inspired, and pure basic research. The period 2011–2016 appears to be a period of relative steady-state conditions in the normalized number of GER publications per year. Existing gaps in knowledge about geoscience education, the evident unfamiliarity with education and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methodologies among authors of GER articles, and efforts to build consensus about what GER is and how to conduct it suggest that GER is preparadigmatic or at a low paradigm state. That is, GER is an immature discipline as far as the evolution of a discipline goes. A path forward is proposed for the continued evolutionary growth of GER. This study provides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emergence of GER as a discipline that can be used as a basis for studies on cross-disciplinary DBER comparis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