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培智学校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中有一篇课文《陈毅读书》,说的是陈毅小时候爱学习的故事。其中叙述了陈毅在课前自习的几种方法和在课堂上积极思考问题的情况.并写了老师对陈毅好学的肯定和称赞。显然,这篇课文的编写意图是要学生学习陈毅的好学精神。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苏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五第三单元(现在叫“专题”)第一板块“生存选择”,课文是《报任安书》和《渔父》。从课文对学生产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方面来看,编者把这两篇课文放在一个板块里,其用意是可想而知的。但我与学生一起学习完这两篇课文,就司马迁和屈原对彼此生存所作出的抉择进行小结时,引发的一场关于“是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莎土比亚)的课堂讨论,  相似文献   

3.
第三册第五组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承德市教研室特级教师高雅贤第5组教材是由三篇讲读课文、一个基础训练和写字、说话教材所组成的。讲读课文中有两篇是新课文。其中《吃墨水》是讲陈毅小时候喜欢读书的故事。《补丁》是讲毛主席在建国前后过着俭朴生活的故事。通过学习这...  相似文献   

4.
一、本单元教材处理方案: 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四单元共有五篇课文。其中有讲读课文两篇:《白毛女》、《龙须沟》;有课内自读课文一篇:《陈毅市长》;有课外自读课文两篇:《林则徐》和《高山下的花环》。五篇课文之后安排了“单元知识”《谈谈戏剧》。本单元为戏剧单元。  相似文献   

5.
《吃墨水》主要写了陈毅小时候因为读书太专心,错把墨水当芝麻着吃的故事,表现了陈毅小时候喜欢读书、专心读书的好学精神。课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但包含的道理比较深刻,学生不易理解。其中,第4自然段中陈毅说的话,既是课文的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重难点呢?我认为可以“墨水”为主线展开教学:一、揭示课题,引发兴趣,初读感知理解陈毅的话,关键是要理解“墨水”一同两次出现的不同意思。教师可先板书“墨水”,设问:“你们见过墨水吗?它有什么用处?”然后再将课题补充完整,扣题没问:“墨水是不能吃的,…  相似文献   

6.
插图的妙用     
观察插图,理解词义。如第四册《翠鸟》一课,要解释“橄榄色”,只需看看插图中翠鸟的头就明白了什么是“橄榄色”。   分析插图,揭示主题。如第四册《吃墨水》一课中陈毅所说的“吃点墨水没关系,我肚子里就少了墨水”这句话是文章主题思想之所在,学生很难明白前一个“墨水”指的是学习用品,而后一个“墨水”是指陈毅抓紧时间,专心读书,获得的知识学问。   运用插图,创设情境。如教学第一册古诗《一去二三里》,诗歌描写的情境通过课文插图再现出来,就变得具体可见。   凭借插图,复述课文。如复述第一册《小猫种鱼》,我将…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第五册中的《少年中国说》是一篇阅读课文。但是这篇课文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往往能以其极强的感染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和爱国热情,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教好这篇阅读课文有很大的意义。我五次教过这篇课文,均用一个课时。在一个课时内要求收到较好的效果,我认为可以抓这样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8.
教材分析:《吃墨水》是一篇新选课文,讲的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家陈毅小时候刻苦读书的故事,赞扬了陈毅同志小时候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好学的优秀品质。这篇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是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叙述的。 第一自然段讲陈毅小时候非常喜欢读书。(用一句话概括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和事情。) 第二自然段讲有一次陈毅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书,竟把妈妈送来的饼蘸到墨盒里当芝麻酱吃的事。 第三自然段讲妈妈的惊叫才使陈毅发现自己蘸着吃的不是芝麻酱,而是墨水。  相似文献   

9.
《孔子拜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我进行了两次教学,第一次教学,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最感动?说说你的体会。”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读课文,寻找感动自己的句子,相互说着受感动的原因。尽管课堂很热闹,但学生交流散乱,无法将对话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爬天都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编排在第二组.根据第二组的训练重点和讲读课文的要求,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我认为可依如下思路进行导读.  相似文献   

11.
<正>《麻雀》是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看到这篇课文,我感到非常亲切,因为屠格涅夫写的这篇《麻雀》是一篇经典课文,曾经也是鄂教版中的一篇精品课文,对它我再熟悉不过了,不就是歌颂亲情的伟大嘛。理清课文的叙事脉络以后,我凭借经验紧扣关键词句,通过对比引导学生体会老麻雀亲情的伟大,甚至陶醉于自己创设的感人情境之中。窃喜之余,猛然发现第五单元是一个习作单元,习作单元的特点早已被我抛到了九霄云外。于是,我重新调整思路,在理清课文的叙事脉络以后,引导学生深入研究作者是如何将这件事情写清楚的。一节课下来,听课的老师评价,这是一节抛开了文本的作品鉴赏课。问题出现在哪里?我不得不静下心来,细细揣摩,重新审视这篇我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麻雀》。  相似文献   

12.
《童年的发现》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文章叙述了“我”在9岁时,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这一发现竞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课文语言幽默,富于童真童趣,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展现了少年儿童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知识的渴求,是一篇培养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精神的好教材。教学本课,应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  相似文献   

13.
《爬天都峰》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新增选的一篇课文,编排在第二组,是篇讲读课文。如何指导学生读好这篇课文呢?根据第二组的训练重点(通过读课文,抓重点词语,理解重点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和读讲课文的要求,我认为:  相似文献   

14.
笔者近年曾中途接班教过一届高三语文,《威尼斯商人》是接班后上的第一课,教材是上海市高中语文课本(H版)第五册。课文从原剧本中节选了两节:第四幕第一场和第三幕第一场。根据教材的安排,我在讲完第四幕第一场后,再分析单元练习题中的第三幕第一场。  相似文献   

15.
师:平时,我们学课文都是先识字后学文。这节课,我们换一种方法,先学文后识字或者边学文边识字,好不好?首先,请小朋友看画像。(出示陈毅画像。)点评:开门见山,直接入题,推出陈毅同志画像,创设令人肃然起敬的情境。师:这位老爷爷是谁呢?(板书:陈毅爷爷)陈毅爷爷是一位怎样的人呢?(教师用浅显易懂的儿童话语简介陈毅生平。)师:这篇课文没有全面介绍陈毅爷爷的生平事迹,只介绍了一点,介绍了哪一点呢?谁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读一读。(生找出并齐读。师板书:非常喜欢读书。生理解‘非常”的意思,找出近义词:很、…  相似文献   

16.
《门槛》是新编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的一篇优美散文。本册教材主要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语文活动课既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检验,又是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依托教材来开展语文活动研究这一形式,这只是我“摸着石头过河”的一次尝试。我以为,作为结合课文的语文活动课,应游离于课文,而又离不开课文。强调整体感知、理解寓意、把握主旨、提高感悟。根据高中语文第三册教材对文学作品的总体要求和本单元的具体要求可知,本课学习的重点是理解“门槛”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我想,通过一系列的语文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本次…  相似文献   

17.
西安黄河小学的卢老师对本刊1998年第5期上刊登的安徽省鲁可平的作品《我第一次走上讲台》中在叙述对三年级和五年级学生提问时出现的语意不清,提出了质疑,本刊编者向作者寄去了读者这封信。鲁老师及时回了信,并对原文语意不清的段落作了修改,大意是:“我”领读完三年级课文,便提出问题,而不是向五年级学生提问。三年级学生回答完毕后,“我”布置他们默读课文,再把目光投向五年级学生,讲完五年级课后,接下去才是“安顿下三、五年级……”。现将鲁可平老师的回信照登于后。  相似文献   

18.
《冬夜杂咏》(小语六年制第9册)是陈毅同志于1960年12月写的。作者借物抒情,借物喻人,通过写青松、红梅、秋菊傲霜斗雪的性格,歌颂了经受严峻考验的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语感?根据这篇  相似文献   

19.
《科利亚的木匣》是小学六年制第七册第五组的一篇精读课文。因这篇课文所在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主要内容",所以不少教师导学这篇课文的步骤基本上是:先让学生初读全文,了解全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有了初步了解后,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第四册18课《精彩的马戏》是一篇讲读课文。记叙了一场精彩的马戏表演。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总写“我”去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第二部分具体写马戏表演的过程;第三部分写“我”的观后感。课文的重点是写马戏表演:猴子爬竿,熊踩木球,羊走钢丝。这三个自然段的写作顺序都是先概述表演什么节目,接着详述表演的过程,最后叙述观众对精彩表演的反映。根据教材的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作学法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