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新闻周刊》2009,(22):12-12
由于“刺死官员”而引起轰动的邓玉娇一案6月16日在湖北巴东县法院一审宣判。邓玉娇被免于处罚,当庭释放。 法院认为邓玉娇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属于防卫过当,且邓玉娇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又有自首情节,所以对其免予处罚。  相似文献   

2.
张文祥 《青年记者》2009,(13):59-60
6月16日,备受媒体和广大网民瞩目的“邓玉娇刺死官员案”终于“谢幕”:湖北巴东县法院当庭宣判,邓玉娇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属于防卫过当,且邓玉娇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又有自首情节,所以对其免除处罚,并当庭释放。判决的结果基本符合公众的期待,司法程序就此完结。  相似文献   

3.
6月16日,备受媒体和广大网民瞩目的"邓玉娇刺死官员案"终于"谢幕":湖北巴东县法院当庭宣判,邓玉娇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属于防卫过当,且邓玉娇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又有自首情节,所以对其免除处罚,并当庭释放.判决的结果基本符合公众的期待,司法程序就此完结.  相似文献   

4.
2009年5月10日,在湖北恩施州巴东县一个镇上,民女邓玉娇将镇上官员邓贵大刺死,顿时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被称为"邓玉娇案".该案件审理自始至终在媒体的高度关注下进行,媒体跟踪报道铺天盖地,网络言论急剧释放.法院在案发37天后即宣告结案,邓玉娇"故意伤害罪成立,免于刑事处罚",似乎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相似文献   

5.
方祯 《新闻爱好者》2010,(2):119-120
一度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传媒界掀起轩然大波,持续了一个多月之久的湖北巴东邓玉娇案终于在2009年6月16日上午落下尘埃,经巴东县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作出一审判决。事件的主角邓玉娇被认定为防卫过当并构成故意伤害罪,  相似文献   

6.
龙志 《新闻天地》2009,(6):46-47
2009年5月10日晚,湖北省巴东县野三关镇政府3名工作人员在该镇雄风宾馆梦幻城消费时,与女员工邓玉娇发生争执。邓玉娇用一把水果刀将对方两人刺伤,其中一人被刺中喉部,不治身亡。随后邓玉娇拨打110自首……  相似文献   

7.
一起刑事案件近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5月10日,湖北巴东县野三关镇政府项目招商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邓贵大被女服务员邓玉娇刺死。当地公安部门对此事的描述前后有所不同:最初是说,死者及其同伴向邓玉娇提出“特殊服务”要求,后来则说是提出“异性洗浴服务”要求。遭到拒绝后,邓贵大曾以一沓钱抽打邓玉娇的头部,并两度将邓玉娇推倒在沙发上,从而引发命案。  相似文献   

8.
李刚事件的发生已时过境迁,当我们再将视线投注到事件发生那一刻,发现其实那不过是一起普通的车祸,只因当事人那句"我爸是李刚"触痛了民众那根官民对立的敏感神经。显然,从孙玉刚案、杭州飙车案、邓玉娇案、周老虎事件一直到李刚事件,网民们可谓百战百胜。  相似文献   

9.
谭泽明 《新闻世界》2009,(11):39-40
媒体对邓玉娇案的报道表明有时报道中的新闻事实与真相相距甚远。记者缺乏实地采访和调查造成错误的舆论导向,并使案件审理复杂化。回顾和反思邓玉娇案的报道得失,对缩短新闻事实与真相之间的距离、提高媒体采编业务、促进转型中的中国传媒业加速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李瑞芳 《青年记者》2009,(15):27-28
5月12日,《长江商报》就邓玉娇事件发出了首篇报道,该报道随即在新浪网转载,短短9天,就获得5.7万则留言评论,高居留言排行榜第一位。强国等知名论坛持续跟进,终于全面引爆舆论。6月16日,法院对邓玉娇做出免除刑罚的判决,尘埃落定,网络论坛和各主要网站新闻跟帖又一次成为网民发言的主要平台,网民舆论呈现出对判决满意一边倒的情况。  相似文献   

11.
“邓玉娇刺死官员案”似乎已经尘埃落定,但是反观各方对事件过程的传播,其中有几大颇为耐人寻味的疑点:1.邓玉娇是否真有精神病?2.律师是否真散布了不实信息?3.网络民意是否真能代表法治精神?由“邓玉娇案”我们很容易想起“罗生门”的怪圈,进而感到传播中真相的困惑。本文认为新闻媒体人的使命就是捍卫传播的真实性;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应作为新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12.
在一个月前关于邓玉娇案的媒体争议中,有一场笔墨官司是由一篇评论中的这样一段叙事成分引起的: "洗浴场所的女工邓玉娇在工作期间,与当地官员发生肢体冲突,愤而刺死、刺伤官员."  相似文献   

13.
丁川 《大观周刊》2011,(14):208-208,179
面对这些年来出现的孙志刚案件、黄静案、佘祥林案、刘涌案、邱兴华案、宝马撞人案、彭宇案(公车乘客撞路人)、许霆恶意取款案、躲猫猫案、邓玉娇案 、李刚案等社会关注度极高的案件,群众的参与度可谓一浪高过一浪,民意作为一种群体力量在司法判决中时常扮演者一个重要的角色,民意与司法究竟有怎样的联系?本文将民意对司法的影响做了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14.
轰动一时的邓玉娇事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5月末<时代周报>对邓玉娇的回访报道,让该事件再一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许多评论的矛头指向了媒体,认为媒体侵犯了邓玉娇的隐私,打搅了她平静的生活. 如东方网一篇题为<何必再扰"邓玉娇">的评论认为,包括媒体在内,都不应该再去从邓玉娇身上揭开那以前的伤疤,再一次将她曝光在媒体的聚光灯下.红网一篇题为<重访邓玉娇折射出媒体责任感的丧失>的评论认为,媒体重访邓玉娇,目的很明显,希望借曾经轰动一时的"邓玉娇案"再次制造关注点,提高自身影响力.  相似文献   

15.
蔡玲 《大观周刊》2012,(25):50-50,96
近年来作为一项新型的检察业务管理机制.案件监督管理工作在检察机关经历由下而上的摸索总结后逐步发展起来了.设立专门的案管机构来作为检察机关办案质量的内部监督部门.已成为案管工作发展的趋势和共识。应当说.通过设立专门的案管部门对检察环节各业务部门的办案质量和执法办案行为开展监督管理.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基于案管职能特点和检察机关队伍管理现状,  相似文献   

16.
王媛媛 《新闻世界》2010,(6):170-171
2009年,发生在湖北巴东的邓玉娇案在全国引起了轰动。从邓玉娇的个案中,我们看到,网络舆论在对司法产生影响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的民意监督与司法理性无法平衡、潜在的二元对立意识制约网络言论的公正性、"一边倒"的言论有失公允、网络舆论对民意的代表性需进一步提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网络舆论与司法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2月,本刊以<辽宁海城一起职务侵占案>为题,报道了发生在辽宁省海城市的一起刑事案件.时至今日,此案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一个集体企业经过转让、变更法人登记、注销、重新登记等一系列的变化后,变成了一家事实上合伙经营的民营企业,由于合伙人反目成仇起了纠纷,当地政法部门介入后,合伙人之一的蔡雨斌被检察机关以职务侵占罪起诉至法院.法院不久前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人蔡雨斌的行为已构成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此案在当地引起了较大反响,同时也引起了一些法律界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我想谈谈对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省长李鸿忠训斥《人民日报》旗下《京华时报》女记者,并夺走录音笔一事的看法。在邓玉娇案发生后的第一次全国两会上,记者向湖北行政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的传媒界,都会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网络媒体替代报纸,正在成为新闻热点的首发载体。据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等共同发布的《月度舆情报告》,2008年12月以来,我国网络舆情热点持续增加,从每月13件增长到2010年5月的31件。百万级点击率的网络舆情事件频繁出现:湖北邓玉娇案、杭州飙车案、郑州经济适用别墅案……  相似文献   

20.
莫凤群 《新闻世界》2013,(2):102-103
目前,媒介干扰司法独立的现象已经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从药家鑫案、邓玉娇案,再到90后少女杀死性侵大叔,舆论与司法的博弈不断上演。本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尝试从传播学角度解读媒介审判现象,以期给媒体的司法报道以参考,维护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