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休谟认为,正义不是自然之德,而是一种人为之德;出于物质财富的有限和人性的局限,所以人类需要正义.在正义与财产权的关系问题上,休谟指出正义起源于人类的约定,是人类出于尊重和维护财产权而设计的人为美德,并提出了经济正义的“三条基本的自然法”,即财产的稳定占有法则、依据同意而进行的财产转移法则和许诺的约束力法则.  相似文献   

2.
休谟的知性论认识前提和情感主义道德观为其正义论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从正义的起源看,正义源于人的自私以及自然为人类需要所提供的不足供应。自私是正义的原始动机,而同情又是我们对正义表示道德赞许的来源。从正义的性质看,由于正义是应付人类的环境和需要所采用的人为措施或设计,因此,正义属于人为之德。  相似文献   

3.
休谟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思想家。西方伦理学的有关"正义"问题的理论研究,到了休谟那里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休谟看来,正义是通过人为措施,即人类的"协议"而产生的。因此,"正义"不属于"自然之德",而属于"人为之德"。  相似文献   

4.
休谟区分正义的人为之德和仁爱的自然之德,人为之德平等对人却产生了不平等的结果,自然之德不平等对人却趋向平等的结果,两种德性只有“和而不同”地和谐相处,才能保证社会既有效率又有平等。在新世纪,我国在过去社会发展由平等取向向效率取向转变的基础上。实现由效率取向向公正取向的再次转变,也就是在实现正义中建立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亚里士多德对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的划分,包含有丰厚的思想意蕴,涉及到正义理论的若干重要问题。首先涉及的是广义的正义与狭义的正义之区分,其次是宏观上的正义与微观上的正义之区分,再次是关于义务的正义与关于权利的正义之区分。  相似文献   

6.
正义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价值追求,其主要问题是社会的基本结构,其本质目的就是利益的合理划分。运用价值作为分析评判社会制度规约下的社会合作之利益划分正义与否的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要理解什么是分配正义,最有效的途径是诉诸分配正义原则。分配正义原则是人类出于维护分配正义的目的而对其分配社会资源的行为作出的一种准则性规定。能够选择和确立分配正义原则的主体只能是历史唯物论意义上的人。由这种人选择和确立的分配正义原则必须具有普遍有效性,并且必须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检验。  相似文献   

8.
正义自古以来成为人们所追求的主题。人们把正义作为判断社会优良的标准,把正义作为保障自身的手段,甚至将它誉为完满的理念。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的理论中都包涵对正义的研究,在近代的自由主义哲学家那里,随着人类理性能力的觉醒,正义与自由、权利联系起来,正义的内涵得到空前的丰富。马克思在关注现实与历史的基础上洞察到自由主义正义观内在的弊端,对自由主义正义观进行批判与超越,并在其理论不断深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正义观。这一正义观是以现实的人为主体的,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正义观是以物质生产资料为基础的,是具有历史性的正义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正义观的特色在于他把正义和人的解放相联系,并把分配正义作为社会正义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关注分配方式背后的生产方式,探讨生产方式与实现社会正义和人类解放的关系,这表明马克思的正义观并不是不讲分配正义,而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以人的自由、发展和解放为目标的正义观。马克思对分配正义的辩证分析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分配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道德正义和法律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义最初作为一种普遍的道德价值被追求,后来在分化的社会中获得各种表征,由此思想史中出现了对正义的各种呼唤: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和综合的正义。在现代社会的正义舞台上,法律正义是前台的主角,道德正义是后台的导演。道德正义与法律正义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关系可以被总括为道德正义先于、大于和高于法律正义。具体说来,道德正义为法律正义奠定基础,规定范围,和提供标准,而法律正义使道德正义获得部分的保障,得以具体的实施,和立足现实的土壤;道德正义与法律正义在历史的和理论的次序、逻辑外延、理论地位、实现方式等方面皆有差异,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着实际上的不一致甚至冲突。逐渐弥合道德正义与法律正义之间的裂缝是现代社会的一种理想,法律的道德化和道德的法律化是实现这一理想的两条相辅相成的途径。但是法律的道德化应避免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之泛滥,而道德的法律化应防杜不合时宜的禁欲主义和专制主义之泛起  相似文献   

11.
正义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意义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基本行为准则。对于正义的研究和探讨,人类在各个历史时期都不曾间断。从正义的构成上分析,正义由同一性正义和差异性正义构成,但二者绝对不是相互独立、相互排斥的,在当今以"和谐"为社会发展主题的情势下二者往往相互交融、相互协作,从而构成了协同正义。协同正义是同一性正义和差异性正义在横向、纵向以及内部机制上的协同,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正义是新时代劳动及其教育的首要价值。抽象劳动、非物质劳动、数字劳动等新形式劳动影响和推动劳动的公共正义、形式正义、生态正义和交互正义的发生与发展。新时代劳动、劳动教育的正义问题包括"正义何在""谁之正义""正义何为"等,其内涵包括正义的社会公共性、主体性和实践性。劳动教育之正义价值蕴含平等原则和自由原则。其实质平等和形式平等分别实现人人受教育机会、学业成就和受教育权利的平等和教育的公正正义、交互正义、承认正义等。劳动教育的"具体的自由"是关怀边缘人群,回归生活世界和现实社会,成就个人自由、行动自由和社会自由;其"理想的自由"是基于人的类本质,通过自主劳动、自由劳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生态正义和"全球共同利益"的全球正义。  相似文献   

13.
资本逻辑与经济正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逻辑是我们身居世界的主导逻辑.而资本逻辑及其导致的殖民化生活世界是现代经济正义话语出场并凸显的存在论根据.经济正义作为人类对自身经济活动方式及其交往关系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之哲学反思和价值审视,在根本上是对人类经济生活世界的意义追问和价值诉求.因此,在资本逻辑占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经济正义及其价值原则作为对资本经济的正义匡扶和价值关照,现实地成为守护现代人生命尊严的重要思想资源和伦理支撑.  相似文献   

14.
教育应该是正义的,这绝不是个不证自明的真理。教育与正义的结合需要被严格的省察。教育乃是对显现者的领会,显现者首先被领会到它的无限丰富性,对此丰富性的审度奠基于被重估的教育正义:对教育之本源含义的彰显。在教育本义中,作为显现者的世界存在、作为显现者的人这两个要素首先凸现出来。人与世界的交往显现为本真的教育:领会善好。对善好的领会乃是人的彰显,也即教育是人的正义。教育的彰显也即教育正义的达成要求世界正义、领会正义以及实践正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西哲学史上,“正义”都是一个核心伦理概念,也是人所共求的一种美德。作为美德的正义,与智慧、勇敢、节制一同构筑了古希腊四主德。非但对古希腊人的思想建构和德行养成影响至深,就现实世界而言,正义也关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愿景和方向。属性是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性质,厘清正义概念的属性有助于全面理解正义问题的本质。本文旨在从分门别类的正义概念和内涵界定中抽离出来,对正义的非本质属性进行探讨。除却从政治哲学审视正义,从德行伦理角度对正义的属性进行考察,不失为全面、深刻理解正义属性问题的一个向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教育领域的分配问题和矛盾也开始凸显。如何处理教育领域的分配问题,促进教育公平,这是困扰当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尝试对政治哲学领域中深具影响力的分配正义理论进行梳理,通过展现他们的理论、相互之间的争论,以及最近的进展,为理解教育领域的分配正义提供一些认识。这些重要的理论包括自然法学派的权利平等,自由至上主义的程序正义论,功利主义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罗尔斯的正义论,以及近年兴起的德沃金为代表的运气均等主义。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详细地论述了正义概念的内涵及其种类。在总体上,他把正义分为一般正义和具体正义。一般正义是相对于公民与整个城邦和社会的关系而言的,它要求公民的言行举止必须合乎法律;具体正义是相对于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它要求在公民之间实现公平。他把具体正义分为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分配正义涉及的是钱物、财富、荣誉,还包括权力等可分配之物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强调比例平等;矫正正义旨在维护人们经济交易中的公平和根据法律纠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伤害,强调人与人的平等。同时,他还论述了回报正义、政治正义和家室正义。他对正义的分类是迄今为止关于正义种类的最为透彻的解剖,即便在当今也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正义主题的讨论,尤其是他关于正义种类的划分,更成为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无法绕过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18.
人类生命与所有非人类生命物种组成的生命共同体是一个道德共同体和正义共同体。在生命共同体中,人类存在着公正地对待非人类生命及其生存环境的生态正义之责任。由所有生物共生形成的生命之网则是产生地球上所有生命的环境利益的根  相似文献   

19.
在康德正义理论的设计和论证中,有三个因素:一是臆测大自然的目的是通过利用人的“非社会的社会性”来发展人类的文明,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使人类成为一个道德的整体;二是从人的实践理性中发现权利的先天原理,确立文明社会的完全正义的法则;三是主张正义的实现最终落实在人们能把对权利的尊重和实现作为自己的主观准则,即形成正义美德。  相似文献   

20.
《淮南子》中的正义有合乎时宜、合理恰当之意。施行正义是为了调节君臣、父子等五伦关系,制止人之本性丧失,追求天下大治。圣人应贯彻"不争",内修道术,作法制乐,随顺本性;国君应正确对待天下万民和自己的臣属,正视个人欲望,加强自身修养,处理好与他国的关系;臣属应护义、行义、为义献身;民众应拥明君、效诚正之主,努力争取应当之权利。《淮南子》正义思想对良好正义风尚的形成,合理国家治理的实现,世界的正义和谐稳定,人类公正对待自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