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对外学习的过程。通过考察从“西学东渐”到“以俄为师”的历史演变,同由于两种接受活动--继承传统文化与接受外来影响--的尖锐冲突,造成了整个社会和人们思想中的中西并存,新旧抵牾的复杂情况;认为近百年对外学习不够居功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把自己与“老师”之间的关系视为平等的交注关系。最后,文章就如何对外学习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位伟人,他们分别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二人都曾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孙中山晚年提出“以俄为师”,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主张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走俄国人的路。可见,俄国对两人的影响之深,同时也表明了毛泽东对孙中山思想的继承、借鉴、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俄为师"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光礼 《煤炭高等教育》2003,21(3):34-36,67
我国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不断对外学习的过程,建国初期的“以俄为师”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高教领域的“全面学苏”其实是必然性与偶然性机缘凑合的产物:就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来说,“以俄为师”是惟一的选择(必然性);但就当事者的主观选择而言,“全盘苏化”只是一种代价昂贵的学习方式(偶然性)。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化运动为中共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国民党奠定了思想革新和党务革新的基础,而且二者在建国、建党原则,民族自决论、政党式合作、军队建设等方面均是“以俄为师”。“以俄为师”直接影响了国共两党的政治生命,进而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5.
在两宋诗词作品中,作家们以“心”为师,抒写精诚的爱国情致,鼓舞了一代代的文人士大夫为救国图存前仆后继,为两宋社会生存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以诗词作品来观照作家心理,其“心”是对国家、对民族的忧患和责任意识,是对儒家“内圣外王”哲学的坚守.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传统观点认为一部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屈辱史和抗争史.其实,在中国人抵御外辱的同时,各仁人志士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现代化探索的脚步.中国近代史即是一部屈辱史与抗争史,更是一部既要独立又要现代化的历史.可以说从鸦片战争后西学渐入中国时起,中国的现代化已经开始启蒙.  相似文献   

7.
“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是中西文化交流中两种重要的历史文化现象。“中学西传”是指中国古代特别是宋元时期的先进科技文化向西传入欧洲并对社会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它不仅给其四邻以积极影响,而且走向世界,远播欧洲。自汉唐以下,它不断吸收外来文化,也不断对外扩散,这种扩散的积极后果之一,是推动了欧洲历史迈向近代化的历程。这是早有定论的。张骞凿空西域,开辟了贯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井渠法开始传入欧洲,东…  相似文献   

8.
基于“破旧立新”的观念变革与“以俄为师”的价值取向,共和国德育确立了以“五爱”为核心的新德育构想。但随着政治气候的变化,中国德育的政治化倾向愈演愈烈,至“文革”时更走向全面异化。“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中国德育才开始摆脱长期以来的德育政治化遮蔽,逐渐实现德育观念的本体回归和德育实践的转型性变革。  相似文献   

9.
随着韩剧、日剧风靡整个亚太地区,中国的电视剧创作人应该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中国电视工作者应以邻为师,做到以自尊、自信、自立的态度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肥沃厚重的土壤之中,以虚心、开放、包容的姿态向第一流的电视剧创作方借鉴经验,以勇敢、诚实、本真的面貌抛开矫揉造作的粉饰而展现出人生的原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中“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五技并举”的十六字教学原则的系统分析,详细地阐述了“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该教学法中的体现,展现了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存在的合理性和推行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范式转变,"以学习为中心"的高等教育质量观旨在将学习置于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首要位置,强调为大学生的高品质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指导与服务,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获得自主与全面发展。"支持与服务"、"咨询与指导"、"评估与反馈"以及"自由与规约"是其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内在路径线索,而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也需要围绕"以学习为中心"培育质量文化、优化评估机制、形成专业共同体、提升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12.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学习革命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影响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学习需要的多样化,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大学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以学习为中心的大学,强调以学习为中心,教师与学生构成学习共同体,使大学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寻求构建一种积极的财会课堂教学模式,达到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ChatGPT的问世再次点燃了人们对技术的理论热情,也对教育尤其是教师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冲击与挑战,“以人为师”的合法性再度被推上时代的“浪尖”。技术批判理论为我们应对“人师”的合法性危机提供了认识论指引,基于技术批判理论视角可以发现,ChatGPT引发的“人师”合法性危机主要表现在“以机器为主体的教师”动摇了人师知识的权威性、消解了人师教学的专业性以及冲击了人师角色的正当性,其深层致因在于ChatGPT引发的知识生产模式的异化、“人—人”与“人—机”交互习惯的异化以及人类训育形式的异化。“以人为师”有着人工智能难以替代的价值,为有效应对ChatGPT引发的“以人为师”的合法性危机,可能的策略包括:提升人师知识生产能力,拓展人师知识领域;捍卫以人教人的主导地位,凸显人师教学价值;坚守以人育人的伦理底线,丰富人师角色内涵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留学生之父”容闳,一生以“西学东渐”之志,寻“维新中国”之路,应时乘势地紧贴了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历史进程。借以他的自传体回忆录《西学东渐记》考察其现代化思想品格,凸现出了与时偕进的爱国精神、超人一筹的革新主张,以及尴尬边缘人的角色特征。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讨论了学习中心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需求,指出学习中心论是教学和研究不断深入的产物,是先进的科学的教学模式,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并着重讨论在其指导下英语教学课堂内外的一些实际做法。  相似文献   

17.
贺武华 《教育研究》2013,(3):106-111
"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改革的一个重要视角和切入点。以学习者为中心主要体现为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其关键着力点就是对学习力的关注与培养,这既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又是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大学生学习力培养与生成的关键在于实现"还教于学"、"还学于生"和"还生于人"的三大转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语言文化交流的进一步深入,传统大学英语教学已不能完全满足新形势下的需求。文章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论的角度,提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创建和设计,主要从英语学习氛围营建和职场拓展两方面进行设计,同时结合学习效果评估,将学生课上课下的英语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创建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最终体现学生的以"学习为中心"。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普遍存在着两种教学模式——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近些年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风靡于教育界,大多数学者和教师都提倡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批判传统的学习模式,却忽视了事物都具有其两面性。本文意在从建构主义的视角辩证的分析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利与弊,主张教师要以平等宽容的态度辩证的对待这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汲取精华,去除糟粕。  相似文献   

20.
俄格冲突改变了俄罗斯。俄罗斯对外战略调整、变化的标志是其对外政策“五项原则”的出台,其基本趋向是以攻代守、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其战略目标是恢复其大国地位,其基本依据是对当前世界形势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