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研究》2006,(12):F0003-F0003
伊红: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应该努力担起课程实施的重任,这是我们的教育理想和教育良知对我们的感召。让我们始终抱着这样坚定的信念——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伊红 《新课程研究》2006,(12):34-35
这里是一片多彩的土地,没有疆界,不分你我;这里是《新课程研究》开辟的思维空间——话题教研平台。在这里,我们实践课程理念,直面所有困惑;在这里,我们创新哲人的教育智慧,分享自己的教育经验,让智力在对话中接受挑战,让激情在交流中碰撞飞扬,让生命在合作中相互回应,让人性在互动中勃然绽放……话题研究,一场思想的盛筵,一次美丽的馈赠,更是一种诗意生存的方式;话题研究,在建构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的同时,给新课程实施旅途中的同行者送去思维的鲜花与精神的阳光。 欢迎广大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踊跃到此播种、耕耘和收获,与我们一道打造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幸福乐园。[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县得到常态化的有效实施和推进,我们认真做好了四项工作.成立机构,落实课程职能;研训并举,提高教师课程能力;加强考核,确保实施过程规范、扎实、有序、有效;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彰显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我县得到常态化的有效实施和推进,我们认真做好了四项工作.成立机构,落实课程职能;研训并举,提高教师课程能力;加强考核,确保实施过程规范、扎实、有序、有效;有效利用课程资源彰显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5.
今年广东实施新课程,把综合实践活动列入学生的必修学分当中,这是一个新设置的、独立的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三部分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一课程? 让我们来听听有关专家、老师以及同学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学校常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和各乡镇、城区学校,针对学校及所在地域实际,明确课程实施规范,组织课程资源开发、课型研讨和课程评价,打造典型、龙头带动,督查评估、强行入轨,培养学科师资,完善保障体系,以区域化方式,有效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  相似文献   

7.
学校常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和各乡镇、城区学校,针对学校及所在地域实际,明确课程实施规范,组织课程资源开发、课型研讨和课程评价,打造典型、龙头带动,督查评估、强行入轨,培养学科师资,完善保障体系,以区域化方式,有效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实施。  相似文献   

8.
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6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近9年来,许多中小学有意识地进行了教师的学习与培训,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有的学校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相似文献   

9.
<正>综合实践课程教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其发展要求是适应教学发展的进程,也是契合素质化教学的整体发展理念,现在小学的综合实践课题对于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推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提升。本文主要是在介绍小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从学生、小学教师和学校等三个方面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发展进程,与此同时,提出可行性的意见,有效地推动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发展的实施。小学在三年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设课程,在我国新课程结构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全新的课程,存在专业支持不足、经验和资源匮乏、课程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建设等问题。研究表明,构建“基于网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构式评价”模式,可以有效地促进课程评价与课程指导的有机结合,实现新课程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范化与常态化实施。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新兴的课程,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领域,也是本次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然而,出于很多原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基层学校开展得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市、区中的多所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没有进入常态化实施阶段.对此,笔者愿以三重身份--作为一名学生家长、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研训员--谈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78):3-4
我国传统小学教学课程普遍都是老师单向向学生传输书本知识,与生活联系少,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课业负担重,实践机会少。根据新课标课改的要求,要改革小学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充满生机,教学中要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多组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基于此,本文立足当前小学教学现状,分析开展实践活动课的对策,力求为小学教学的创新发展做参考。  相似文献   

13.
阐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课程常态化管理与有效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4.
赵士伟 《教师》2016,(6):108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义务教育阶段三年级到高中设置的一门必修课,这门课程从根本上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如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研究成为课程进一步建设的难点以及重点。学校合理开设此课程,成为课程常态化实施的关键;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是该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加入到教学大纲中,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及其核心目的。但是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致使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无法切实地得到常态化实施,并且缺乏相应的参考标准。本文针对不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顺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综合实践课程是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其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与进步,已经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内涵与特点。与其他文化课不同的是,这门课程有其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因此,在课程常态化的实施方面有一定程度上的发展。本文主要浅述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课程常态化的实施做出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这是新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所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这样才能满足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但是,目前的大多数小学在实施综合活动课程的过程中并不十分积极,很多标准还是以传统内容为基础,从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主要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常态化教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阐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课程常态化管理与有效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今年广东实施新课程,把综合实践活动列入学生的必修学分当中,这是一个新设置的、独立的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三部分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然和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和相关内容的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和提高,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一课程?让我们来听听有关专家、老师以及同学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