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许东旭 《海外英语》2020,(8):249-25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及,中国当代大学生深受多元文化的冲击,然而,大学生在认知、学习和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不能起到沟通的桥梁、沟通使者的作用.这篇文章主要从演讲竞赛的角度入手研究大学生英语演讲竞赛中的文化失语现象,通过实例和数据分析文化失语严重的原因,认为教育、文化和语言构成了文化失语的主要原因.同时它提出通过课程改革、社会引导和学习语言学的知识改善当代大学生文化失语的现象,树立文化自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高校英语教师PCK缓解“母语文化失语症”的策略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英语教育的教学目标为语言和文化教学的双重导入,针对大学英语学习者在语言学习中存在的“母语文化失语”现象,本文从英语教师PCK入手,着重讨论教师在学科教学知识、学生知识、教学情境知识和教学策略知识方面,采取有效的途径培养自身的PCK能力,从教师自身提升母语文化和知识的吸收能力,从而在实践教学中将文化学科知识转化为教学知识,以缓解当今大学生的“母语文化失语”现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中西文化顺畅沟通的媒介.  相似文献   

3.
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发展,“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必然趋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成为当代大学生一项重要使命。当下,由于大学英语长期以来存在的教学弊端,大学生“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突显,中国文化素养严重不足。本研究将探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存在的原因,并尝试提出提升学生中国文化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从责任伦理学的角度看,“群体失语”现象本身包含着道德悖论,人们本该作为却不作为。个人与所属群体之间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含混不清,造成“群体失语”现象的产生。明确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及其对行为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有助于解决“群体失语”问题。  相似文献   

5.
“失语”原义是指不会说话。它分生理性失语和社会性失语。生理性失语一般是指大脑的语言中枢受到了破坏,从而失去了语言能力。社会性失语往往不是不说话,而是他们的话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愿,不是自己想说的话。这是本文所说的“失语”。“被失语”则是被动式的失语,非本人所愿,是一种“被绑架”了的失语。在课改十年之后,我们走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仍然会看到种种令人痛心的学生“被失语”现象。  相似文献   

6.
何倩  李丽 《海外英语》2024,(2):119-121
在我国提出“文化强国”战略的背景下,肩负着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使命的高等院校大学生存在“中国文化失语现象”,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能力亟待提高。该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进行调查和测试,分析影响大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学习成败的不同归因倾向,并在调研基础上探讨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有效学习策略,以期为大学生传承和传播中国文化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
吴晓玲 《教育科学》2006,22(1):26-30
自近代我国引进教育学以来,“失语问题”与“失语研究”一直在教育科学发展的征途中行影相随。失语问题与失语研究之间形成的张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我国教育科学发展的一种动力。笔者在本文首先对它们进行历史梳理,概括出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科学失语问题表现出来的现象,以及当时研究者们分别针对其所做的“失语研究”。在此基础上,笔者试揭示“失语问题”与“失语研究”背后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8.
面对以市场经济为主体、以知识创新能力为焦点的社会竞争环境,高等教育对物化奈件的过分追求,以应试教育为本位的“哑巴英语”、“哑巴汉语”封闭状态,以听课、作业、复习、考试互为因果的学习模式;以及学科理论与实践知识、专业本体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碰撞与对接;加之信息传播、视觉媒介繁多,借助互联网或手机信息进行交流与沟通逐渐成为时尚;面对面、口耳相接的人际交流活动逐渐减少,使一些大学生常常处于半失语状态,难以适应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因此,培养大学生善于演讲和表达的习惯,准确、清晰、优美的语言述说能力,是高等学校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在大学四年教育和教学中,能够不失时机地开发大学生演讲工程,有效提高所有大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及社会应对能力,是大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着重论述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视野下的大学生母语文化失语现象的应对策略,指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当代大学生应承担起传承和拓展中国文化的历史责任。为了应对与此相矛盾的大学生母语文化失语现象,提出以下建议:鼓励和引导学生对中国优秀文化进行再阅读,挑选适合的中国文化内容和相关权威英文资料进行学习,并且鼓励大学生多渠道交流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10.
小说《喜福会》(theJoyLuckClub)描述了美国华裔家庭中的母女关系以及两代人之间由于交流障碍导致的“失语”现象,引起极大反响。本文试从语言和文化关系角度入手,分析两代人之间“失语”现象的成因和“失语”背后的语言文化障碍。作者谭恩美(AmyTan)站在超越两种文化局限性的高度,看待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将华裔家庭中的文化差异与母女情深艺术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为聋生的沟通与交往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网络交往作为一种新型的交往方式正深刻地影响着聋生的学习和生活。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83名中学聋生网络交往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结果显示:中学聋生普遍喜欢网络交往,他们的能力基本能满足网络交往的需要;网络交往对聋生语言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但学校网络资源配置相对缺乏,聋生网络交往对象局限于聋人。因此,应改善校园网络环境,重视聋生的网络交往,加强聋生网络交往指导,并构建聋生网络学习和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大学生立足于社会的必备条件,直接影响其生活和工作态度,成为他们就业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沟通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环境因素改变和提升的。高校课堂独特的沟通形式、内容、规律和方法,有利于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沟通能力具有其他平台不可替代的优势。将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起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挖掘和发展学生的沟通潜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使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满足个人、国家和社会的共同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中介语语用学视角下大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及其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生英语语用能力的现状令人忧虑,大学生语用能力差与我们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直接相关。必须积极探索培养大学生语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大学英语考试中增加语用测试有其现实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辅导员运用教育对话来发现、解决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问题的角度,论述了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问题的内涵、教育对话视域下的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问题干预原则、基于教育对话的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问题干预方式等三个问题,来探讨辅导员对大学生寝室人际交往问题的指导工作,希望为解决大学生的寝室人际交往问题、改善寝室人际关系、提高大学生的心理与思想道德素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使用Warschauer的调查问卷对江苏地区某高校大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写作与交流的学习动机与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关系进行调查,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在使用计算机写作与交流时有着较强的学习动机;更侧重于用计算机进行交流,在英语学习方面使用计算机对学生的帮助并不大;与语言水平呈低相关,没有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忽视文化背景而单纯地进行语言教学往往会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困惑。所以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也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阐述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概念的基础上,论述跨文化交际培养的主要内容,并提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措施与方法,以期达到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连云港四所高职院校的700名高职生施测,表明高职生家庭环境与人际交往效能感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一是高职生人际交往效能感总体水平较高,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二是高职生家庭环境总体水平较高,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在家庭来源、家庭月收入等因素中,存在显著性差异;三是高职生家庭环境与人际交往效能感之间存在相关,在家庭来源、家庭月收入因素上,高职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性差异,家庭环境与高职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非英语专业的高职学生整体上接触英语的机会较少,延伸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延伸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还能拓宽学生视野,给他们提供一个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享受学英语的乐趣。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大学生而言,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其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其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在影响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诸多原因中,经济条件的贫困性是根本原因,通过社会交往氛围、家庭成长环境、学校交往环境、自身性格心理等影响因素体现出来。借鉴儒家交往伦理,可以促进贫困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巩固。学校和贫困大学生应提高对人际关系重要性的认知;从思想上消解经济因素对贫困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消极影响;建立大学生互助团队,培养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自信心和交往技能;提升道德素养,以自身的道德人格魅力拓展交往范围。  相似文献   

20.
传统教学中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不受重视,导致学生课堂合作交流能力评价的缺失。新课程改革大背景下,课堂教学中学生地位以及学科培养目标的转变,都使得学生学科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成为课堂不可回避的话题,因而学生学科合作交流能力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三级指标的逐一分析,先后制定了三级指标图、学生课堂合作交流能力评价量表以及评价量袁使用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