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2 毫秒
1.
俞银娟 《文教资料》2010,(18):169-171
《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唯一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其艺术成就,最突出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这部作品中但凡光辉夺目的形象几乎都是男性,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显得苍白无力而缺乏血肉,有的甚至不像是活生生的人。相比之下,只有作为反面人物出场的潘金莲形象显得丰满、夺目的多。  相似文献   

2.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8月在山东泰安召开,与会中外专家学者就《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版本与成书过程;罗贯中的籍贯问题;《三国演义》《水浒传》人物形象、思想文化内涵;小说艺术的运用以及《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小说评点、传播、接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和谐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观点,为《三国演义》《水浒传》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3.
张清华 《中学时代》2022,(13):31-33
<正>三、女人与蒙汗药——风俗伦理之书《水浒传》也是一部风俗伦理之书,“女人与蒙汗药”是其形象的概括。首先看关于妇女的问题。《水浒传》里写了很多有意思的女性,而且用笔淋漓尽致,非常恰当,但是其中存在很多男权主义的偏见。男权主义通常会把妇女偏执化、极端化,我觉得最明显的一点,是《水浒传》把妇女两极化了。  相似文献   

4.
《丰乳肥臀》中的上官鲁氏和《女娲》中的李玉儿是两类母亲形象的典型代表,折射出两位作家不同的叙写策略和相异的文化心理,男人是在写女人,女人是在写自己,男女两性和谐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通过解读海男的两部相关文本《女人传》和《男人传》,指出海男的这一写作是一次跨越男性中心话语和女性主义的盲点的双重障碍,还原男性和女性以及两性关系本来面目的尝试。还不仅对中国的女性文学是极大的充实,也显露了女性作家思维的深邃以及女性文学的无穷潜力。  相似文献   

6.
1.《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胡适老先生对《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的评价是:“一部很有势力的通俗历史讲义,不能算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书”,是诸多作者、修改者、平凡的陋儒,即自宋至清初五百多年的演义家们的共同作品,是“竹头木屑,破铜烂铁”的集合,是一部没有想象,大部分是演述与穿插,无法出奇出色的通俗历史。所以,把这些材料纠合在一起的罗贯中当然就不是天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其作品价值当然就无法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相提并论。   ▲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被描述成一个祭冈祭星、神机妙算的道士;   ▲写刘…  相似文献   

7.
貂蝉是《三国演义》中最引人注目的女性形象,但在艺术描写上却前后不一,缺少艺术上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这种情况表现出罗贯中世界观、妇女观和道德观上的矛盾。与《水浒传》中的潘金莲相比,貂蝉是一个没有独立人格意识的傀儡。  相似文献   

8.
作为明代小说中影响较大的作品,《三国志演义》与《水浒传》刻画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亦开启了明代小说世俗化的浪潮。对读两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将不难发现,从流于符号化的貂蝉到相对独立的潘金莲,彰显了作者对女性人物形象由平面化处理到立体化塑造的演变。置于时代背景观之,这类女性形象的新变正是明中期以降文学面向现实、关注人性之世俗化趋势的表征与印证。  相似文献   

9.
潘金莲作为中国文学中的淫妇形象,历来没有争议。但是在《水浒传》和《金瓶梅》两部小说中关于潘金莲的描写却有所区别。通过比对我们可以看出潘金莲这一形象的流变。  相似文献   

10.
东西方文学史上两部奇书《金瓶梅》和《十日谈》有着相似相异的创作背景,通过对两性关系的惊世骇俗、特立独行的描写,塑造了迷失和寻找中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东西方不同文化观照下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1.
贵刊今年第一期《文学知识》栏内姜希祁同志的《小说杂话·古人轻视小说的缘由》一文中说道:“明朝人传说,罗贯中因为写了《水浒传》,子孙三代皆哑’……”《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而罗贯中写的是《三国演义》,这已是一般的文学常识了。《文学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金瓶梅》与美国南北战争时代的经典文学《飘》都是重点描写了古代女性生活经历的历史名著;都在中外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其中描绘的妇女形象都成为中美两国最知名的典型女性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于中美两部著名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背后的男性态度,论证女性主义、尤其是马克思女性主义的唯物主义辩证史观,阐述马克思女性主义发展的必然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13.
女性主义批评尤其关注男性作家创作的经典文本中的女性形象,在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下重新解读和评价《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揭示《水浒传》中女性形象被"妖魔化"的倾向,典型体现便是作者对"荡妇"与"男人婆"女性形象的塑造,女性形象被妖魔化的文化根源是男权中心主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部“男性文学”,《水浒传》基本上写男人的打家劫舍,南征北战,女人只是其中的点缀,而且女人们无论当死与否,最终结局几乎全部是“不得好死”,她们的死只是众好汉上梁山的一个由头。  相似文献   

15.
史诗精神与《三国演义》《水浒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是人类对死亡的意识和逃避、抗拒,以及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死亡的无法逃避、不可抗拒这一心路历程的记录。史诗有其形成机制和作为历史范畴的文学现象的文化意蕴。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从重塑历史英雄开始,抒发了中国文化的无可归依的悲凉,具有史诗精神。  相似文献   

16.
《简·爱》与《白衣女人》分别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与威尔基.柯林斯的作品。这两部小说各塑造了两位女性形象,《简·爱》里的简爱与疯女人伯莎以及《白衣女人》中的劳娜与安妮,也正由于这几个女性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小说在一些叙事规律上具有某些相似性,比如两部小说在情节发展、意象等方面呈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得出两部小说中的两位女性人物其实是同一个人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7.
在《水浒传》中作者施耐庵描绘了许多女性人物,对后世女性人物的塑造影响重大。学界对其中的女性形象就一直在持续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从探析《水浒传》中女性人物的塑造方法入手,通过对《水浒传》女性人物的塑造意义、《水浒传》女性形象塑造水平的提升等内容上进行叙述,对作者女性观的进步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三国志》与《三国演义》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部书,不要混为一谈。《三国志》是一部史书,《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的史料而再度创作的文学巨著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沙博理和登特杨(男性译者)所译《水浒传》为对照本,结合译者赛珍珠(女性译者)的双语文化背景及女性身份两大要素,探讨不同性别的译者传译《水浒传》女性形象时的翻译策略与立场差异:沙博理和登特杨译本奉行与原作一致的男性主导、女性从属立场;赛译本却从女性角度出发,引导目标读者重新评价被封建意识形态烙上负面印记的女性人物,修正了《水浒传》原著中被歪曲的女性人物形象,构建了积极反叛的女性形象,使译本更加符合西方意识形态下人们的文化认同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0.
《东周列国志》是古代历史演义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其中一些“另类”女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小说在对男女关系描述时注意到了爱情的因素,一些女性敢于追求爱情,为了爱情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留下了很多佳话.虽然冯梦龙对女性的态度有一定矛盾,但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等早期历史小说相比,在女性问题上还是有了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