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高等院校的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了复杂性科学的起源、发展和应用前景,以及我国复杂性科学在管理应用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了高等院校的复杂性特点,提出了高等院校是特殊的复杂巨系统的观点。进而展示了复杂性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前景,指出高校复杂系统管理的核心应该是决策管理系统与行政和学术管理系统的集成。  相似文献   

2.
“开放复杂巨系统理论”提供了解决复杂性问题的有效途径、高等院校由于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本身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把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应用到高等院校的管理中,可更加有效地解决高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高校的管理创新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复杂科学管理视角:企业创新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介绍复杂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创新的复杂性,运用复杂科学管理理论阐释了企业创新机理,认为:正统系统与影子系统交互作用是创新的根本机制、随机涨落是创新的诱因、自组织“双环”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新资源整合是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复杂系统观的区域物流协同创新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复杂感知反应系统理论以及区域物流设计规划方法,对区域物流系统协同创新与演化进行研究。指出区域物流系统两类协同进化路径以及感知反应边界(创新边界带),分析系统创新与演化的三种动力:社会经济动力;产业间协同动力;产业内动力,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企业创新网络的复杂适应系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创新网络具有复杂性、分布性、异构型以及行为主体自身的自治性等特点,传统的还原论与数理统计方法已无法解释企业创新网络中的涨落、涌现等复杂现象,国内外学者开始从复杂适应系统的角度来研究企业创新网络.本文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的思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企业创新网络特有的聚集、流、非线性和多样性等特征,以及作为复杂适应系统的企业创新网络的标识、内部模型及积木三个微观机制,分析了创新活动中的自组织与涌现现象,表明企业创新网络是一种复杂适应系统,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在企业创新网络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研究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复杂工作过程,也带来科研管理的复杂性。复杂性科学理念是"必须用复杂性方法来研究"。本文应用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分析了科研工作过程的复杂适应性系统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适应科研管理复杂性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复杂系统理论和复杂网络理论,对公共组织网络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结合系统理论及其属性,从复杂理论角度,对公共组织网络的结构复杂性、关系复杂性及公共组织网络的小世界特征进行了分析,为公共组织网络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复杂性是复杂系统理论的特征,在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基础上,提出应用复杂系统理论构建和谐社会,为认识与解决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复杂性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9.
客户协同创新的复杂性及主体刺激—反应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小磊  杨育  曾强  梁学栋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729-1725
客户协同产品创新是由客户、专业设计人员等多种主体构成的复杂协同知识工作网络。针对客户协同产品创新过程的复杂性,借鉴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中刺激一反应模型,结合产品创新的知识创造特征,构建了客户协同产品创新主体的刺激一反应模型,基于该模型分析了各创新主体的行为机制,为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系统的开发及创新过程的优化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群是一个复杂系统,用复杂科学管理研究产业集群问题,给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首先对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回顾,提出了产业集群系统的复杂性;其次,介绍了复杂科学管理的发展脉络,及其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三,指出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武汉光谷的实际情况,用复杂科学管理理论的思想提出解决武汉光谷的存在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技术联盟与创新关系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飞绒  陈劲 《科研管理》2010,31(2):9-17
摘要:技术联盟的快速增长适应了创新发展的趋势,即从孤立到结盟,从依靠内部资源到强化外部资源的获取。文章从技术联盟的概念由来出发,对技术联盟与创新关系的理论、方法和实证研究的情况进行了述评,并指出了技术联盟与创新关系研究存在的不足、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对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团队创新氛围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来坛  时勘  刘蓉晖 《科研管理》2012,33(6):146-153
团队创新氛围的研究已经成为组织行为学中团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团队创新氛围是指工作团队成员对影响其创新能力发挥的工作环境和氛围的一种共同的社会知觉。本文在介绍了目前有关团队创新氛围的基本概念、测量工具之后,就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剖析,并通过借鉴I-M-O-I循环模型,提出构建团队创新氛围研究的基本理论构思,并对于未来研究中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团队创新氛围的干预机制的探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温新民 《科学学研究》2003,21(Z1):283-288
本文首先指出对创新、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进行科学学研究的必要性,接着用互动学习理论对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进行了科学学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有关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运行的规律,最后探讨了加强互动学习、提高区域技术创新体系绩效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陈氢  何方芳 《现代情报》2009,29(8):191-195
针对企业如何实现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主要领域与热点问题,深入剖析这些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国内外学者需要加大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尽快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系统化的企业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体系,以指导企业有效地开展商务活动。  相似文献   

15.
复合三链螺旋创新系统模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比较不同创新系统模型的基础上,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提出了复合三链螺旋创新系统网络模型,应用研究复杂适应系统的SWARM模拟平台对创新系统的运转过程进行了模拟,最后找到了最优的创新组织方式,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博弈论原理对企业服务创新路径的选择做出了分析。首先回顾了服务创新路径的相关理论,提出主要的两种路径选择:根本创新和附加创新;其次,结合博弈论分析了服务企业进行根本创新时的收益矩阵和支付矩阵;最后,根据上述分析,提出服务企业进行创新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是员工发展的平台,员工是企业创新的关键,二者共生共荣不可分。以社会交换理论为研究基础,探讨员工-组织交换、员工心理授权、研发管理、企业发展战略、组织认同感对科研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运用SPSS和AMOS对583份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研究表明:员工-组织交换、心理授权、企业发展战略对科研创新绩效起到正向的影响作用。研发管理与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心里授权感呈现负相关关系,甚而会负向影响创新绩效。组织认同感不但正向影响科研创新绩效,而且在员工-组织交换、心理授权、企业发展战略、研发管理与科研创新绩效关系间起到中介和正向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有助于指导管理者采取合理措施,有效实施员工组织关系,并积极引导其根据研发活动的复杂性和专业特点探索、实施合乎自身实际的研发管理策略,以提升研发效能。  相似文献   

18.
苏屹  刘艳雪 《科研管理》2019,40(9):14-24
区域创新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学者们采用纷杂的研究方法对区域创新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近十年文献的查阅,梳理出国内外研究区域创新问题的三类比较典型方法:统计分析方法、前沿面分析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并对三类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区域创新面对的新挑战,从大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两个方面,提出了未来区域创新应该重点关注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论企业集成创新系统的复杂性:混沌与分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集成创新理论的研究进展,本文首先详细阐述了集成创新系统的复杂性特征;然后,应用复杂性理论,从混沌与分形的独特视角,剖析了企业集成创新系统的混沌机制。这对指导企业集成创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开放式创新已成为企业的主导创新模式,然而已有研究对于企业"是否应该以及是否能够同时实施本地和国际知识搜索战略,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实施更为有利"的问题并没有给出满意的答案。通过创新性地整合组织双元与外部知识搜索理论,界定了外部知识搜索双元的2个维度(平衡维度和联合维度)的含义,并实证检验了外部知识搜索双元的平衡和联合维度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创新复杂性和产业竞争压力对上述影响的调节效应。基于中国219家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外部知识搜索双元的平衡维度和联合维度对创新绩效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创新复杂性、产业竞争压力均正向调节外部知识搜索双元的2个维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