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冉·阿让是一个伐木工人的儿子,他从小就成了孤儿,由姐姐抚养成人。在他17岁那年,姐夫不幸去世了。就这样,冉·阿让担起了抚养姐姐7个孩子的重任。他身体非常强壮,但是他发现如果继续干目前所从事的职业,难以为孩子们提供足够的面包。  相似文献   

2.
《悲惨世界》是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描写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不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重矛盾,歌颂了人性的善良与纯真,鞭挞了统治阶级和七流社会的相互倾轧的丑恶现象。在这样一个黑暗不公的社会里,却有一个始终与丑恶势力对抗的人——冉阿计。他的博爱、宽容及高尚的灵魂,重新唤回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良知。  相似文献   

3.
正亲爱的冉阿让爷爷:您好!知道您的悲惨经历后,我倍感痛心。您曾经为了养活自己姐姐留下的两个小孩,到处寻找工作,却到处碰壁,只因您是个穷人。在万般无奈之下,您忍住自己的饥渴,打破邻家面包店的玻璃,偷了几块面包给孩子吃,不幸自己却为之而被抓进了监狱。您为了去照顾两个小孩,不知越狱了多少次。只因您深知自己是家里的栋梁,你得回家照顾家人。可是残酷的现实把您的坐牢时间加长到了十九年。  相似文献   

4.
王立娟 《考试周刊》2013,(14):29-30
《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写的一部史诗性的文学作品。小说以主人公冉阿让传奇式的命运为主线,纵横交错,舒展了一幅法国大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下法国人民的真实悲惨生活画卷。作者把人道主义的感化力量视为改造人性与社会的手段。主人公冉阿让是作者苦心经营人道主义思想的集中化身,"人道主义"使主人公冉阿让做到了从恶魔到天使的转变,成为了大慈大悲的化身,让人们看到了善和美的力量,看到了人性的希望。  相似文献   

5.
冉阿让是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的主人公.他曾经因为偷了一块面包而做了19年苦役,社会的不公使他仇视一切.经卞福汝主教的启发,冉阿让决心从善.他自我牺牲,正义善良,以德报怨,终于变成了一个纯粹的人.  相似文献   

6.
我为学生读《悲惨世界》已一个多星期了。每天吃了午饭,学生们匆匆赶到学校,坐在教室里听我的“小说连播”———这一个小时,对学生来说简直是充满魅力的时刻!自从学生们认识冉·阿让、芳汀、珂赛特让以来,就对他们的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关注和真诚的同情。特别是对冉·阿让,学生们对他更是充满敬意。这天,我读到已经更名为马德兰并当上市长的冉·阿让,突然得知一个和他长得特别像的穷苦人,正被当作“冉·阿让”押送法庭审判———马德兰苦思焦虑了一夜。这样的想法萦绕在他的脑际:无辜的人代我受过,将要被人当作罪人判刑。我不能置之不顾。时…  相似文献   

7.
姚晓雷 《天中学刊》2001,16(4):54-58
萧峰是金庸笔下作为在现代都市市场机制下为满足大众欲望消费的需要,而刻意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塑造出来的一个英雄;岩阿让则是雨果《悲惨世界》一位负荷着作者人道主义理想的英雄,二人在个人经历、形象特征和气质类型等构成其英雄形象的外部 形态有许多相近之处,但由于塑造双方的精神资源的不同,也造成了他们在本质特征上是异质的。  相似文献   

8.
提到前段时间荣获三项奥斯卡电影大奖的音乐电影《悲惨世界》,同学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它改编自百老汇著名的同名音乐剧,而这部音乐剧,又是根据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著名小说改编的。小说《悲惨世界》写于1862年,冉·阿让是小说的主人公,小说的基本情节也就是冉·阿让的悲惨生活史。冉·阿让是一个伐木工人的儿子,他从小就成了孤儿,由姐姐抚养成人。在他17岁那年,他的姐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福克纳所生活的特殊历史时期,从人道主义角度出发,剖析了昆丁·康普生这个人物形象,认为:昆丁·康普生是资本主义异化了的社会环境中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人物。昆丁的自杀是殉道者的悲剧。作者在人物形象上寄寓了对人类精神世界的前途命运的思考——在物质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何处去寻找人类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悲惨世界》与《活着》均着意于表现人类充满苦难的人生,并通过描写主人公的一生来探讨人应当如何活着的永恒话题。《悲惨世界》与《活着》在人文主义立场及表现苦难方面存在相同之处。冉阿让和福贵不同的人生轨迹与归宿显示出中西迥然不同的传统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江晖并不喜欢玩,体育运动、唱歌跳舞都不擅长。但值得称道的是,江晖在投资上的聪明、勤奋与坚定。正如江晖自己诠释"星石"一名的由来——若星之恒,若石之坚。在江晖由公募转战私募的历程中,其管理或负责过的基金复合回报率高达770.84%——而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为94.02%。这无论在公募领域或是私募领域,都是令人瞩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一位青年教师去泰山,本意是想看泰山的日出。他徒步而行,往返三千四百里,历时两个月零六天,日出没有看到,结果身边多出了一位姑娘、两本游记和天南海北的一群朋友。  相似文献   

13.
好比一盏金黄的向日葵,我是一个光明的追求者;又如一羽扑灯的小青虫,对于暗夜永不说出妥协。太阳在哪里我就朝向哪里,灯光在何处我就飞向何处,因为我是一个光明的追求者,对于黑暗怎么可以树起白旗?一旦这世上的灯火完全熄灭,我便鼓着小翅膀向着星丛飞;要是太阳忽然冷却,不再燃烧,我呀,我就点亮了我自己。光明的追求者@纪弦  相似文献   

14.
能得到著名诗人藏克家的题词,是一种荣幸。刘琦得到了。那是一九九二年金秋,当藏老了解到刘琦为青少年德育做出不懈努力和显著成绩后,十分高兴,于是欣然挥笔题词:“生活越深,表现力越强……” 藏老说的没错。刘琦务实的作风,较强的组织和宣传鼓动能力,富于创造的开拓精神,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孜孜以求、从不后退的劲头,使他致力于教育尤其是青少年德育工作的轨迹,既壮观又多采。这些,都吸引着我们去认识刘琦,研究刘琦。  相似文献   

15.
一位青年教师去泰山,本意是想看泰山的日出。他徒步而行,往返1700公里,历时两个月零六天,日出没有看到,结果身边多出了一位姑娘、两本游记和天南海北的一群朋友。这听起来有点儿传奇色彩,其实是件真事。在这个世界上歪打正着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古代的炼丹者,为了长生不老,到山林里采药炼丹,长生不老丹没有炼出,结果却发现了对人类很有用的水银、火药及一些技术。人对目标的追求,有时就是这样,无  相似文献   

16.
《辅导员》2011,(12):3
他是一个插上"诚勤"为校训的双翼,以实现"塑名师、育名生、创名校"三名战略为目标,以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理想而追求卓越的校长。他用自己卓越的管理智慧,向人们清晰地展示了天山脚下一个执著追求者的奋斗历程。自2005年开始,连续六年高考,年年有新跨越,学校高考史册上连续两年分别实现北大、清华的突破,一次次刷新和记录了  相似文献   

17.
《今日教育》2007,(5S):53-53
我与周刘波的接触.印象中只有两三次。一次是一年前。他将在报刊上发表的部分作品的复印稿送给我,希望能对他的研究提些意见。读过文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视野开阔。思维活跃:不仅研究教材内容。感悟课堂教学,总结复习、命题经验,还关注宏观的教育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他的多数文章,行云流水。清新流畅。渗透了新理念、新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彩。我曾对此赞叹不已。再一次是他作为“中学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课题的研究人员.同该课题负责人到市教科院来汇报课题的进展。我见他站在一旁.对负责人的介绍悉心倾听.不时会意地点头微笑.从不随意插话或另作“补充”。后来才知道。他对信息技术十分擅长.且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中下了许多功夫。这不由让我对他又平添了另一种好感:他做事认真而不事张扬。这次读了周刘波的《写下自己的梦想),更让我看到了一位青年教师在不到四年的教学生涯中.是如何以做一名研究型教师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的。当代教育家朱永新说得好:“每一个做老师的都该有自己的梦想.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是的.周刘波正是为了实现做一个研究型教师的“梦”.而不断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  相似文献   

18.
19.
<正> 在十二届二中全会上,我们党在作出整党决定的同时,及时地作出了清除精神污染的重要决策。精神污染在思想理论界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有人宣扬抽象的人道主义,并一度形成引人注目的“人道主义热”。人道主义究竟是怎样一种社会思潮?为什么在今天依然有人对它津津乐道,大为赞赏?对此进行科学的考察和分析,是我们清除精神污染的重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06,(3)
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过一本著名的《可爱的中国》,流传甚广。他所写的《共产主义殉道者的记述》中有一段话:“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我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窠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