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几年的实践来看,办好企业报要抓好小言论。我们原来认为小报人单力薄,思想水平低,言论,由中央报纸和省报写就行了。实际上,企业中碰到的新问题不少,他们很难管到。企业报有针对性地选择些题目,写些短小的言论,职工还是很喜欢看的。1983年以来,我们先后发了各种言论三百五十四篇。开始,有些评论文字较长,后来作了些改进,一般最多五百字  相似文献   

2.
从几年的实践来看,办好企业报要抓好小言论。我们原来认为小报人单力薄,思想水平低,言论,由中央报纸和省报写就行了。实际上,企业中碰到的新问题不少,他们很难管到。企业报有针对性地选择些题目,写些短小的言论,职工还是很喜欢看的。1983年以来,我们先后发了各种言论三百五十四篇。开始,有些评论文字较长,后来作了些改进,一般最多五百字左右。  相似文献   

3.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大报不能没有评论,县市小报同样也如此。但是,县市报的评论与大报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应有不同,正如县市报的新闻与大报新闻在内容和形式上有许多不同一样。县市报的特点,一是“小”,版面小,容量小;二是“近”,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三是“低”,即大多数读者文化层次较低。由此出发,县市报的评论应该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们的体会是“三化”:微型化、系列化、乡土化。多一点“压缩饼干”报纸评论宜短,小报评论更是如此。报纸评论的种类很多,县市报评论自然也应该多样化,各种形式的评论都要有一些;但是,在数量上应以短评、编者  相似文献   

4.
言论是报纸的灵魂。小报要小办,小报的言论也要小办。江苏无锡日报除了抓社论、评论外,着重抓了三个不同类型的言论小专栏:一是《梁溪论坛》,及时反映中央的新精神、新观点,新措施,对党内和社会上的错误思想倾向进行评论。二是《世风小议》,广泛触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一事一议。三是《灯下随笔》,配合当天重要新闻,画龙点睛。小言论首先要短。我们规定《梁溪论坛》700字上下,《世风小议》一二百字;《灯下随笔》不超过300字。这样层层把关,逼着大家花力气去短中求深,短中求新。怎样短中求深?我们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要求,把一个大题目化成多个小题目,就象蚂蚁啃骨头一样,选择不同角度,咬住不放,连  相似文献   

5.
十多年前,我写过一篇《“哇”字牌通讯》,是批评通讯写作的华而不实。这几年看稿多了,又发现一种“要”字牌言论。这种言论,几乎是把文件拆分成段,要这,要那,要读者去照办执行。结构也简单,一“要”到底,有时一篇能数出十多个“要”字。“哇”字牌通讯,透出一种“嗲”气、“浮”气,有做作之态;“要”字牌言论则不用装模作样,是直截了当的横气、霸气,一股强迫命令之气。报纸和读者的关系是一种自愿结合的我登你看的组合。并表现为一种自愿的市场供求,读者在自由地购买或订阅报纸,这中间没有任何的上下隶属、行政约束。一个报纸好看不好看,有…  相似文献   

6.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一面旗帜,也是调整读者思想的“启辉器”。因此,各级党报都把撰写新闻评论作为办报的“重头戏”来演。 然而,有些地方小报却认为自身“人微言轻”,怕说话无人听,写评论无人看,除了转载大报一些“通用”言论外,基本上没有自己的“土特产品”。在这些报纸中,由于有自卑感,新闻评论竟成了一块“撂荒地”。 近几年来,作为县市级的洪湖报把认真写好新闻评论作为办报人的“庭园经济”来经营,撰写编发了不少有一定份量和影响的新闻评论,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7.
我们江苏铜山报在写评论时经常考虑的是,应给全县141万人什么,尤其是给主要读者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什么。为了改变小报言论架子大,调子高,内容空等缺点,我们采取走出去,到群众中听取意见,请群众出评论题目,组织群众写言论等办法,提高评论质量,使之常有常新。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最近公布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定期听取所在单位的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评论。各级党组织要重视群众来信来访中对领导干部、党员的批评和意见。党组织要将党员和群众的评论、批评和意见经核实后报送上级党委,作为考核干部的一个重要依据。”“要纠正一部分领导干部中缺乏民主精神,听不得批评意见,甚至压制批评的家长作风。对于任何党员提出的批评和意见,只要是正确的,都应当采纳和接受。如果确有错误,只能实事求是地指出来,不允许追查所谓动机和背景。”“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时候,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与人为善。”《准则》还在其他地方,对有关批评的问题作了一些规定。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按照《准则》的有关规定去做,继续发扬党的这一传统,对于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战斗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报纸是党用来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尖锐武器。现在继续开展这个讨论,搞好报纸批评,既是党的建设的需要,也是经济建设的需要,在这方面,我们有许多工作可做。下面刊出几篇关于报纸开展批评的来稿,希望新闻界的同志和读者,能够就报纸批评问题,继续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9.
十多年前,梁衡写过一篇《“哇”字牌通讯》。是批评通讯写作的华而不实。这几年看稿多了,他又发现一种“要”字牌言论—— 这种言论,几乎是把文件拆分成段,要这,要那,要读者去照办执行。结构也简单,一“要”到底,有时一篇能数出十多个“要”字。“哇”字牌通讯,透出一种“嗲”气、“浮”气,有做作之态:“要”字牌则不用装模作样,是直截了当的横气、霸气,一股强迫命令之气。  相似文献   

10.
要把县报真正办成农民的贴心报,说起来容易,做到可确实不容易。从去年8月太谷小报复刊以来的实践中,我们是深有体会的。太谷小报是一张四开四版六日刊的小报。全报社只有6个编辑人员。为了做到及时宣传,我们坚持了地方性、针对性的办报方针,小报小办,立足基层,面向群众,以发地方新闻稿为主。报纸复刊前,我们走访了一些干部、群众。当时,社队干部和群众的思想最担心的是怕政策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党对农村  相似文献   

11.
我们报纸的宣传报道工作是不断有所改进的,但是近几年来,报社内外普遍反映报纸办得比较“平”。“平”,就是平淡,读起来没有多大味道,淡而无味,“平”,就是平稳,看起来缺少波澜,不引人注目:“平”,也是平平而过,好象无所作为,不想在各方面起更大的作用。“平”有六个方面的表现,即:时效性强的、思想指导作用强的新闻少,可读性强的新闻更少;有影响的评论少,切中时弊,尖锐泼辣的小言论也少;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少,批评少;有影响的典型少,不大提出问题,也缺少  相似文献   

12.
“竞赛小报”是北京市第一建筑公司党委的机关报,每周出两期,四开四版,它在人民大会堂工程建筑的十个月中,出版了一百一十期,前后发表了“竞赛言论”(这是“竞赛小报”社论的代称)和其他评论共七十六篇,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我们“竞赛小报”的评论工作是从一开始就抓紧了的,这是由于我们公司党委非常重视这件事。人民大会堂工程浩大,工期紧,建筑标准要求高,工地上一万多名职工,昼夜施工,再加上职工居住分散,等等,由于这些情况,召开职工大会来贯彻党委意图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党委的每个意图又必须及时而  相似文献   

13.
言论不能少     
翻阅近段时期报纸,稍留心不难发现,言论比以前少了,一些报纸上相对定期的专栏言论,个把月难见一篇,比如:某报“大家谈”专栏,数月来几乎是“空空如也”,有读者说“大家谈”成了“无人谈”。某报一年多的专栏评论,8月份仅发一篇,9月份仅发2篇,这比以前每星期少则1、2篇,多则3、4篇,实在是太“短斤缺两”了。再则,曾活跃于报章上的各种“言论征文”,似乎已经“偃旗息鼓”。据一位熟知报界的朋友讲,并非上级有什么“新精神”或“新规定”,而是有些“老总”和编辑担心出漏子,好稿也要“放一放”、“看一看”,甚至干脆来个“不发大吉”。我以为,这种担心不说是庸人自忧,也是多余和不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言论是报纸的眼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民主与法制日益健全,在报纸上,除了代表报社声音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等言论外,反映群众呼声、来自读者之手的小言论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少报纸都在一版“黄金地段”开辟专栏,刊载小言论,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光明日报的“大家谈”、中国青年报的“青年论坛”、经济日报的“微言录”、法制日报的“暮鼓晨钟”等等.这些栏目内发表的小言论,篇幅短小,一般五百字左右,但来自群众,内容新鲜,文笔活泼,一事一议,观点鲜明,深受读者喜爱.小言论已成为报纸上一只明亮的眼睛,值得人们认真地对待.  相似文献   

15.
据报纸揭露,在一些地方发现一些小报,格调低下,趣味低级,有些内容污秽不堪,引起群众的义愤。特别值得新闻界注意的是,这些类似黄色小报的出版物,都是打着“知识性”、“趣味性”的招牌出现的。因此,有必要提请大家:要警惕有些人把“知识性”、“趣味性”作为幌子,来散布精神污染。粉碎“四人帮”以后,经过拨乱反正,清除了“左”的思想影响,我们的报刊敢于讲“知识性”、“趣味性”了,受到了读者的欢迎。这是报刊工作的一项不小的改进。这个  相似文献   

16.
“加强评论工作,是体现党报权威和特色的重要方面。要针对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阐明方针政策,启迪思想,解疑释惑,增强指导性。”丁关根同志今年2月在全国省级党报总编辑工作会议上的这番讲话,再一次阐明了加强新闻评论工作的重要性,也为新闻单位做好言论宣传导了航。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专业报同样要加强评论工作。 专业报加强评论工作,应做到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17.
报纸是否积极地开展批评,批评是否真实准确,是衡量报纸党性强与不强的一个重要尺度。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关于报纸上的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三字方针。”开,就是要开展批评;好,就是要开展好;管,就是党委要把报纸上开展批评这件事管起来.实践告诉我们,报纸不能没有批评,没有实事求是的批评,报纸就没有战斗力.近几年来,我们注意搞了一些批评报道,有些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但也有教训。我们认为,坚持核对稿件事实,是保证批评报道真实  相似文献   

18.
署名小言论,也称专栏小言论,就是指设在报纸要闻版的短小的群众性言论专栏中发表的新闻性较强的小型言论。一般四五百字,短则二三百字。1978年1月《哈尔滨日报》创办第一个小言论专栏“大家谈”。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家报纸大都设立了这类小言论,如《人民日报》的“今日谈”、《河北日报》的“群言堂”、《四川日报》的“巴蜀小议”等,都发表了大量读者喜闻乐见的小言论。  相似文献   

19.
很少有人喜欢写言论,也很少有人喜欢谈言论。 但言论又不能不写,也不能不谈。为什么?因为言论是报纸的旗帜、报纸的灵魂。没有旗帜,没有灵魂,报纸也许只是一堆杂乱的信息,虽也有益有用,但总缺少鲜明的导向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现在关于新闻评论在报纸上的地位,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一种是“旗帜论”,认为评论是报纸的旗帜,是为读者指点政治方向的,也决定着报纸的政治面貌;一种是“灵魂论”,又称“元帅论”,认为评论体现一张报纸的主导思想,是统帅其它新闻、通讯和文  相似文献   

20.
人常说,一张报纸的眼睛是言论。我们江山报,是一张四开的县报。复刊以来,编辑部很注意抓言论(包括思想杂谈),我们统计了1981年104期报纸,刊用的各种言论共170篇。从读者的反映来看,小报的言论是有人看的,不仅基层干部爱看,一些农民、职工、教师也经常看,不少社队还不时组织大家学习,对实际工作起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小报言论贵在小。言论小,会不会影响其指导性呢?开始我们多少有点担心,但从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