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玉  汪亚洋 《考试周刊》2012,(75):12-14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崇尚改良主义教育哲学观.批判传统教育理论,强调以儿童的需要作为教育出发点,以社会的需要作为教育的归宿.主张“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注重“做中学”,倡导实验精神和行动研究。在我国当代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因为与新课程改革有许多契合之处而再次受到推崇。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课改”带来的学校管理变革,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于2002年10月在京举办了“新课程改革与学校管理校长论坛”。在此次活动中,围绕“课改”进行了深入的讨论。现将讨论内容综述如下。“新课改”与教育思想校长们一致认为,“新课改”需要转变以往的许多思想、观念和教育行为及教学方法,但并不是要扬弃以往所有的教育理念,而是应该对过去的教育思想进行一番清理,只有明确新的教育观念,才能明确“新课改”的具体思路。这样,才能避免课程改革“穿新鞋走老路”。校…  相似文献   

3.
纪方 《考试周刊》2007,(2):36-37
改造主义教育是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分支,在社会改造主义者眼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推动社会的变化,设计并实现理想的社会。在课程论观点上社会改造主义批判学生中心课程过于注重学生的个人需要、兴趣、自由以及活动,忽视了社会变革的需要。本文通过对改造主义教育思想的论述,以及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两种观点的分析,提出应将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与个人本位论统一起来,做全方位的考查。  相似文献   

4.
当前,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各地陆续推行,新课程理念也在日常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实施。但是,新课改毕竟还是探索式的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新课程理念成功实施的决定性因素在于课堂教学效果,课改是否成功关键在新课程理念能否得以很好地实施,就目前中国的教育模式而言,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尽管课程改革不断深化,但是“穿新鞋走老路”,课堂操作形式化,教学效率低下等应试教育下特有的现象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5.
课程改革中的教育理论创新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课程改革遭遇教育思想和理论的迷茫与困惑。具体表现为:外国文化土壤生发的教育理论,难以适应中国本土的现实选择;现有教育思想和理论的生成机制,不提供课改实施的支持环境;国外个人本位的教育理论主张,难以调和中国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课程实施条件不足,教学研究跟进不够。基于此,应该从三个方面探求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创新途径:培育和完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创新机制;继承与创新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借鉴与创新西方现代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6.
张金鹏  曲铁华 《教育评论》2023,(10):140-146
《劝学篇》“中体西用”教育思想是张之洞在清朝内忧外患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调和了不同思想阵营的矛盾,继承了前人的智慧。张之洞在《劝学篇》中论述了“中体西用”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具体内容为民族本位的教育目的观、健全齐备的教育体制观、调和中西的教育内容观和改革科举的人才选拔观。“中体西用”教育思想是特定历史时局的产物,对加速社会变革与进步起到了实质性促进作用,对中国近代教育发展影响深远。时至今日,“中体西用”教育思想对如何正确看待西方文化、重建民族教育文化自信依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生活教育》2009,(5):50-50
几年来.玉林市在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进程中,努力学习实践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其教育思想和工作精神,大力开展多方面的群众性的教育科研工作与活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该市创建了贯彻新课改理念.体现“生活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新课程问题教学法”,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赋予基础教育以新思路、新使命、新内容、新方法,不仅彰显现代教育理念,而且充分地反映了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然而,在现实教育实践中我们却发现许多“传统教育”的观念依然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深处,以至于新课程改革举步为艰。本文试从分析传统、传统教育与教育传统等基本概念入手,重新审视课程改革中对“传统教育”误读,并对此进行重新解读和理性反思。  相似文献   

9.
翟君 《学子》2013,(11):46-47
如今,新课程改革的灿烂光芒已照亮了教育的每个角落,这场从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变革的革命,给了广大教师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最先进的教学手段,打破了传统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但同时,也看到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的精髓还没有真正理解,在教育教学中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脏、乱、差”现象,亟待我们进行反思、总结,以推动新课改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都应实事求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西方近现代的教学论中,形成了两个主要派别:即“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这里所说的“传统教育”,不是指封建的传统教育而言,而是指从夸美纽斯以来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传统教育思想。当代的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等也都属于“传统教育”派。这里所说的“现代教育”,也不是指当前常讲的现代化教育,而是指以杜威为代表的所谓“进步教育”或实用主义教育流派而言。当代的改造主义也属于这一派。“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在一些主要问题上,有着不同的主张:  相似文献   

11.
简论数学课程改革的活动化、个性化、生活化取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依据国内外的相关实践与研究对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活动化”、“生活化”和“个性化”取向进行了分析评论 ,认为 :这些取向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我们同时应当注意防止和纠正各种极端化的观念和片面性的作法 ,数学课程改革顺利发展的关键之一在于努力保持诸多对立面之间的适当平衡  相似文献   

12.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实训,是指导学生所做的验证性实验,通过联接一些简单的控制电路或是到工厂参观一些电气设备,学生的实践及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锻炼和提高。作者在近几年指导《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实训过程中做一些改革尝试,得到一些体验,供大家一起探索、思考。  相似文献   

13.
课程价值取向是影响课程活动的核心因素.它贯穿于整个课程活动之中,并直接决定着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运行.文化传统是制约课程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分清不同文化传统对课程价值取向的影响特征对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课程价值取向的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师的课程取向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课程取向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对认知过程取向的认同度最高,但也不排斥其他四种取向;男教师比女教师更倾向于学术理性取向;不同教龄的教师在认知过程、科技发展、社会重建、学术理性取向上有显著差异;不同学校类别的教师在科技发展、人文主义、社会重建、学术理性取向上有极其显著的差异;不同学历的教师在科技发展、人文主义、社会重建、学术理性取向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教师的新课程培训状况对科技发展、认知过程、社会重建取向有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对我国的课程研究与改革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作为实用主义哲学思想的鼻祖,杜威课程观本质上反映了实用主义思想。陶行知继承和发展了杜威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这是中国教育家学者将外国教育理论进行创新研究和本土适应性改造的典范。陶行知课程观,根植于"生活教育"理论,又是其生活教育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陶行知课程观主要包括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课程实施观三个方面的内容。深入分析这些内容,对我国当今课改不乏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从思维模式看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逻辑、操作、艺术(情感)、交往四种思维模式进行思维,称为“系统思维”。应用“系统思维”方法,作者重新解读了孔子的“文、行、忠、信”;重新解读了国际公认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的“四大支柱”;重新解读了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重新解读了“全脑模型”和“多元智能”;分析了四种教育价值取向,为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从逻辑、操作、情感、交往四种思维模式,进行系统分析和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三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是一个反顾传统,多因素相互影响,多种利益主体并存,具有伦理诉求的复杂过程,具有承继性、长期性、博弈性和伦理性的特点。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极易出现激进主义、保守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偏差。面对不可避免的课程改革,我们应该立足现实,学会从改变自己做起,真诚地适应和面对改革。  相似文献   

18.
新实用主义知识观作用下的美国大学本科教学改革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新实用主义哲学在美国学术界逐渐兴起。新实用主义不仅使得实用主义思想重新获得生机,而且促进了美国知识观的革命性转变:一种有别于古典实用主义知识观、更不同于欧洲传统知识观的新知识观被确立了起来。在这种新知识观的作用下,美国大学的教学改革呈现出了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重建知识概念”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刘硕 《教育学报》2006,2(1):48-53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知识概念重建”是站不住脚的,必须坚持能动反映论的正确知识概念;建构主义不能作为正确知识概念的理论基础;用“重建”的“新”知识概念指导课程改革必将产生灾难性后果;在“革命”中进行的“概念重建”违反科学认识的规律;“知识概念重建”不是“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0.
结合几年来本校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的改革实践,对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分专业方向、分层次"教学改革过程进行了论述,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