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之初就有伐吴大志,但由于诸多原因,这一军事计划搁置了十四年之久.而武帝的坚定信念和决策力.解决了种种不利因素,最终于公元280年统一全国.本文就阻碍武帝伐吴之举的因素,以及其对策做一简单论述,分析了武帝对待伐吴问题态度极其竖决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试论晋厉公     
晋君州蒲死后被谥为“厉公”,是不公允的。事实上,晋厉公在位时,改变了晋国不利的国际环境,在国内也有力地抑制了卿族势力的发展,为晋国的强盛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4.
晋灭吴战争的决策探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司马炎篡位立晋,没有急于按先父当初的设想匆忙伐吴。原因有四:一是政治上尚未协调好统治集团内部关系;二是经济上“府库不充”,国力脆弱;三是优越的地理形势因蜀新平而难以利用;四是西北边疆局势的制约。面对不利因素,晋武帝司马炎采取安边抚民、造船练兵等措施,国力大为增强,遂颁诏伐吴,不期二月而获全胜  相似文献   

5.
晋、吴两国的邦交是关系春秋中后期全局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出土文献清华简《系年》第十五章与第二十章的内容主要讲述了晋吴、晋楚邦交关系的变化过程,弥足珍贵。晋吴邦交始于巫臣使吴,大体经历建交始通—亲密会盟—各自疏离—争强争盟四个阶段,双方交往以"制楚"为核心,以互聘、会盟的和平方式为主。两国邦交前期,以晋国为主动,晋楚弭兵之后,反以吴国为主动。晚期,双方邦交关系破裂。越灭吴后,晋吴邦交为晋越邦交所取代。  相似文献   

6.
南朝吴均的边塞诗以游侠的豪迈意气和戌卒的忠君建功之念为核心,充分利用了边塞题材所特有的意象境界耒传达个人强烈的内心情感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在南朝边塞诗作中独标一格,对于后世边塞诗的创作亦有不少启迪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唐末诗人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事迹载《新唐书·文艺传》。著有《唐英歌诗》三卷,收诗约三百首,其中不乏名篇佳构。由于唐末诗歌长期遭受冷落的缘故,对吴融诗歌的研究,至今仍属空白。随着文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对唐末诗歌实有重新开发,重新认识的必要。现将吴融的诗歌创作试论如下。  相似文献   

8.
两晋东宫师傅类职官多所改易,经历了晋武帝时期、西晋晋惠帝与东晋三个时期。期间,一度从太子二傅扩大到六傅并立。最终在东晋孝武帝时回归汉魏太子二傅的设职。两晋太子师傅类官员在任命上出现“一时之制”:“命诸公居之”,“以本位重”,“或行或领”。通过改革皇太子与太子师傅间的礼仪关系(二傅不臣拜),提高太子师傅的地位。太子詹事复置后,太子师傅虽不再掌管庶务,但通过“詹事文书关由六傅”的行政程序,仍确立了在东宫职官体系中的最高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吴宓受西方新人文主义的影响,针对新文化运动和孔教活动,站在与新文化运动反孔批儒相对立的立场,通过学理辩析,凸现孔子在中国文化的中心地位,阐明孔教是一种具有宗教性的人文道德学说,并站在中西古今文化比较的高度,提出了以孔教为基础,融合世界上其他宗教和哲学的中国文化重建构想,这对于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孔子儒学以及儒教的本质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0.
蜀汉与孙吴之间的夷陵之战,是确定两国疆域的一场战争.其中,关于诸葛亮的态度,史载不详,历来论者虽都从<隆中对>中"结好孙权"等证据解释诸葛亮应该不支持伐吴,但他们都忽略了同在<隆中对>中也提到了"跨有荆益"的战略要求.而蜀汉政权倘若无法"跨有荆益",便难以实现其复汉的目标.以此,占领荆州成为必要的过程,诸葛亮对此不应反对.  相似文献   

11.
南宋后期词人吴文英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经过长期的研讨,近些年来,学术界对其词作所具有的艺术独创性和对词体发展的贡献已经作出了正确的评价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然而对其词作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以及在词史上应当占有的地位,一直未能作出十分公允的评判。本文试从吴文英所处的特殊环境和个人的身世遭遇入手,对其作品的思想内涵作一点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诸子派别的划分与归类问题上,后世学者常将吴起认定为兵家或法家。而透过史书抽象的文本叙述,回归到生活史、心灵史的细节深处看,吴起乃是本色的儒家:师承于曾子及子夏等儒学大师;参与了具有浓厚儒家思想的《左传》一书的撰写;《吴起兵法》中浓厚的儒家思想精髓;儒墨之争下的儒家身份考验;日常活动中对儒家“诚信”品德的信奉和恪守;在实现人生理想的道路上“乱邦不入”“谋道而不谋食”的儒者情怀等。  相似文献   

13.
吴宓在本世纪初年,是一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深谙西方现代学术思想、极力推崇中西传统文化精神的一代学人代表。吴宓的主张在当时就难免孤独,但他的忧患意识多贯穿着希望祖国自立、民族自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探索人生道路的艰辛。  相似文献   

14.
东晋末年,京口举义日渐成功,京口将领内部的刘裕与刘毅矛盾斗争也日益显露。刘毅居荆州要地,不甘居下,深为刘裕所忌,且此时他已无利用价值,在争取士族方面也不及刘裕成功。出身、经历乃至性格相近的二人,结果却迥然不同。  相似文献   

15.
两晋宗室管理制度历史渊源有三:一为秦制,一为汉制,一为魏制。晋代专职管理机构宗正、关涉机构大鸿胪、太常的设置远承嬴秦。两晋宗正以有封爵者任职,宗室属籍范围在皇帝袒免亲以内,设置宗师,对宗室王公田宅做出限制性规定,这些主要是承袭西汉制度。两晋宗王等宗室成员车驾制度主要沿袭东汉制度。晋代宗正人选兼以庶姓一定程度上受曹魏制度影响,西晋严格禁止宗室成员私买禁物,主要承袭曹魏之制。晋世宗王置妾八人的规定亦系沿循曹魏咸熙元年制度而来。凡此均可看出两晋宗室管理制度兼采嬴秦汉魏之制,同时亦受到儒家经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黄河金三角地区成为“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之际,探析黄河金三角示范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问题,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黄河金三角“示范区”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的可行性,宗旨、原则和目标,构建策略,主要内容,关键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析,以期推动黄河金三角“示范区”高校图书馆联盟的建设,实现其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吴中四士”因籍贯俱为吴地而得名。吴地由“尚武”转向“崇文”的民风和奢侈的的社会风气铸就了“吴中四士”潇洒放旷的性格,多水的环境与山水明瑟的自然风光成就了其丰富细腻的审美感觉和形象生动、意境清远的诗风。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吴宓的文艺美学思想从自然与人工、创新与摹仿、内容与形式、诗性与社会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 茅盾以其艺术家的笔触在《子夜》中描绘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性格最突出、形象最鲜明的当推吴荪甫。作者把他放到矛盾冲突的漩涡之中,不仅通过他的行动来展示其内心世界,而且还赋予跟其性格、身分相适应的语言,使其更加活灵活现地出现在读者面前。吴荪甫出身于地主家庭,是前清侍郎的后裔。他曾游历过欧美,受到资产阶级的熏陶。他“有伟大的憧憬”,幻想成为“二十世纪机械工业的王子”。为了实  相似文献   

20.
晋武帝司马炎的昏朽为历史上所罕见。他在即位后大搞分封,终酿成八王之乱;生活上极其腐朽,以致不理朝政;在官员的任用上,任人唯亲而又赏罚不明;在军国大事的决策上,听信谗言且拒纳忠良。他的昏朽统治埋下了西晋短命的祸根,最终葬送了来之不易的统一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