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花 《职业圈》2007,(9X):102-103
文章从语境的角度出发,对毕淑敏散文中比喻的得体性进行探讨,认为其比喻的运用符合语言语境、文化语境、背景语境和主观语境等的要求,符合得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仇云波 《文化学刊》2010,(6):137-141
日本平安时代杰出诗人空海在汉诗文作品《三教指归》和《游山慕仙诗》(《性灵集》卷首五言长诗)中都运用了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并且在比喻的运用上具有连续性的特征。这一修辞特征反映了空海"遗文取义"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3.
李延军 《文化学刊》2014,(5):136-141
如何写出思想与艺术兼得的历史文化散文?通过对历史文化散文概念解读,提出重点抓住三个基本要素: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对历史性提出精读正史,提升史学素养,重点读先秦史、西方史,并进行对比研读,从中捕捉创作灵感与历史创意;对思想性提出为多数人为世间大道写史,体现普世价值与先进文明理念;对艺术性提出用平常心、冷静心、警惕心审视历史,多读名家名作,采众家所长,开辟自己的创作领域,巧妙叙事,锤炼语言,打造自己的艺术个性。只有让历史插上思想与艺术的双翼,品出独特历史况味,才能写出历史性、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的历史文化散文。  相似文献   

4.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10,(2):186-188
<正>说到历史文化散文,几年前我在黄裳先生散文研讨会上陈述过这样一种意见:作为一种文体正式提出来,确是为时不久;但其创辟并非始于今日,起码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题未定  相似文献   

5.
王充闾 《文化学刊》2011,(4):186-189
一历史文化散文说的是取材于历史的散文作品,它属于记叙性的,不同于抒情散文、说理散文,与一般的叙事散文也有些差别。这种差别在于历史是一次性的,它是所有一切存在中独一以"当下不再"为条件的存在。当历史成其为历史,它作为"曾在",即意味着不复存在,包括特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6.
阿拉伯语修辞学是一门专门研究阿拉伯语文体规范、表达功效和用词技巧的语言学科,分为句式修辞(辞达学)、形象修辞(辞巧学)、藻饰修辞(辞华学)三大分支学科。其中形象修辞(辞巧学)中提出语用中词的本义和借义的概念,本义与借义之间的关系分为“比喻性借代”和“非比喻性借代”。该文通过引入认知语言学概念转喻理论指出:“非比喻性借代”实际上是一种广义上的“转喻”关系,本义和借义之间通过“临近性”基础实现转换。“转喻性借代”的提出抽象地归纳了“非比喻性借代”中不同类型之间的联系,并建立一种“转喻性思维模式”来分析理解该类借代,跳脱出传统类型学对“非比喻性借代”静态划分的局限性思维。  相似文献   

7.
充闾先生不仅是一位儒雅的文人,更是一位识见深邃的思想家;不仅是一位博览中外古今的学人,更是一位传道解惑的师长。他的文章所展露出的学思雅趣,情文并茂,尤其让人钦羡不已,为之感动。  相似文献   

8.
林丹  李琳 《文化学刊》2011,(3):44-49
"第七届中国文化哲学论坛"集中围绕文化的本体性问题、文化软实力以及文化软实力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展开讨论,回应了文化哲学的发展潮流。研究文化软实力方法论问题的前提是考虑文化的本体性问题,即是说,将文化作为对象或本体来理解,只有在确定了具有独立性研究对象的文化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深化对方法论问题的研讨。文化是一个不断延伸,不断升腾的过程,不是一个僵化不变的过程,基于此,文化软实力研究的方法论问题应当涉及文化传统、文化变迁或文化评价问题。在如何研究文化软实力的方法论问题方面,可以从与文化软实力相关的基础理论问题、文化软实力研究应处理好的关系等方面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9.
陈剑晖、司马晓雯在《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撰文指出:散文是文类之母,是人的心灵的自有表达和人类精神的实现方式。就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来说,散文更是中华民族文学传统中最重要的文体之一,它的精神孕育着一个民族的心智发展和文化创造的活力。因此,说散文是不朽的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10.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必将成为当代文学的重点议题。当代作家余秋雨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千年一叹》笔力深厚,包含对文明的深入洞察,通过“(再)发现”主题,感性“发现”与理性“旁观”相结合,极具传播力。该文从余秋雨两篇代表作,分析两种“失语”情况下的“发现”书写,以期有补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文学思路。  相似文献   

11.
电影《红高粱》获得西方世界认可后,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初次进入韩国大众视野.与之相较,莫言作品在获奖前就已经引起了日本文学界的关注.传统的东亚文化认同使得中国文学的日韩译介与传播具有共通的认知基础,但认知差异也同时存在,呈现出复杂的接受面貌.目前,海外莫言研究多集中在欧美世界,东亚地区研究相对不足,而东亚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王昕 《文化学刊》2011,(2):120-123
村上春树被日本文学评论家川本三郎称赞为"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旗手"。他的作品为我们诠释了消极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况,很多时候让你没有办法规避其荒诞性,但在荒诞之余也不乏对人性的深入思考和人性文化的升华。  相似文献   

13.
流行词是一种新型词汇现象,反映了某个时期内人们关注的新现象或新思想。在中日交流频繁的今天,流行词也成为展示流行文化的一个窗口。但由于中日文化背景的差异性,如何在保留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生动形象地将其进行翻译是译者面临的新课题。该文分析了流行词的特点,并在关联理论视角下,提出灵活采用直译、音译加注和意译的方法对流行词进行翻译,这些方法对流行语的翻译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给流行词的日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研究流行词的翻译有助于日本民众了解中国社会,促进中日双方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电影市场持续崛起,现实主义动画电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达方式,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创作中,民族文化的融入不仅构建了电影的基本框架,还赋予了电影多重功能。然而,在全球动画电影市场中,我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仍然面临着多重挑战,包括发展路径、市场竞争及文化认同等方面的问题。该研究旨在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探讨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的生成策略,通过深入研究这些策略为中国现实主义动画电影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其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并保持独特的文化特色。这不仅有助于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的繁荣,还有助于丰富全球动画电影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相似文献   

15.
何湘君 《文化学刊》2015,(3):155-157
近年来,很多高校的学生英语能力和汉语能力差距过大,为了减少两者之间的差异,需要在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分别在教学大纲、教材、课堂、课外活动中融入中国文化,提升学生英语方面能力,提高我国高校学生的交际能力,使他们明白文化之间的差异,以此来平衡英语和汉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坚定文化自信对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中国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际学生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研究是新时代赋予高校的新任务。该文从高校在国际学生群体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蕴和价值出发,探索国际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的内核驱动与传播媒介系统的外力助推;从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文化内容与物质文化内容着眼,总结出提质传统方式的有效性、创新“互联网”方式的接受性等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企业文化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忽视党群工作建设,很难实现企业价值观念的宣传,造成人们认知不到位,无法准确研究企业文化.为此高度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发展活力,使企业创新发展.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发挥好党群工作与企业文化的优势,相互结合、相互补充促进员工形成统一的思想观念,提高员工的团队凝聚力,对于企业...  相似文献   

18.
邹栋  王冰 《职业圈》2014,(36):12-12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企业在促进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伴随着我国企业数量不断增多和规模的不断壮大,为了在竞争越来越积累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不断开始构建自身的企业文化,不同的企业文化构成了我国企业的文化体系,电力企业文化体系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其自身的特点,也有与其他企业文化的相同之处。如今,电力企业文化已经成为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推动电力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生社团作为高校"一体两翼"团建工作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素质拓展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文章认为,在学生社团中建立基层团组织,充分发挥其文化功能为学生社团凝聚力缺失问题之解决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相似文献   

20.
薛晴  余庆 《文化学刊》2022,(6):14-17
大禹治水,其功德非止于治水,而彰显于思想。大禹是华夏民族精神共同体的代表。对其图腾性崇拜通过民间民俗媒介(禹王庙会、神话传说、戏剧戏曲、绘画诗歌、文化景观等)进行表达,把抽象的奉祭形象具象于民众视野,其凝聚价值在于展现区域多元化民俗意识形态和普世精神价值。本文选取安徽地区大禹文化为主线,通过对禹王宫及周边的地区田野实地调研,探讨如何在民俗活动、文化景观及文化意义层面寻求大禹文化民俗传承的建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