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二物理要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课本上对此实验的说明是:“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我们多次按说明进行实验,因为“微微加热”很难掌握好,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有时会发现烧瓶底部有少量液态碘出现,这样就会使学生得出错误结论,不能正确理解升华和凝华这两个念。我们采用热水蒸气对碘加热的方法,使实验现象极为明显。改进方法是:如附图所示,先把烧杯中的水加热,使其沸腾。取少量的碘粉放入圆底烧瓶里,然后把圆底烧瓶放在烧杯口固定好,利用烧杯中的热水蒸气对烧瓶的碘加热,就可观察到碘粉受热后直接升华…  相似文献   

2.
1 <观察磺升华>实验,教材是这样进行的:如图1,在烧瓶里放少量碘,并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状态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继续观察烧瓶中碘的状态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中,这样做“升华和凝华”实验:在烧瓶里放入少量的碘粒,然后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仍注意烧瓶中碘的状态变化。我认为本实验存在以下缺点: 1、碘蒸气有毒,加热时容易从烧瓶口逸出,造成空气污染。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第一册中关于升华和凝华的实验是这样叙述的:“在烧瓶里放入少量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停止加热,仍注意烧瓶中碘的状态的变化”.(图1为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我认为此实验应作如下改进:“将少量碘放入烧杯内,把烧杯放在铁架台石棉网上,再将装有适量的冷水的圆底烧瓶放在烧杯上,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观察加热过程中和停止加热后碘的状态的变化.(图2为改进后实验的装置)图1       图2  教材中实验存在的问题:1.用手拿着烧瓶并用酒精灯对其加热不当.用手拿着演示,教师距…  相似文献   

5.
初二物理升华与凝华一节,要求教师演示碘升华的实验,教科书上的实验方法是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注意观察碘的状态有什么变化。对于此实验,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不足之处:①实验时要求学生观察碘是否熔化,而离讲台稍远的学生是看不清楚的;②实验时用酒精灯对烧瓶中的碘进行微微加热,“微微加热”实验难以把握,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可达到600℃左右,而碘的熔点只有113℃,难免造成碘的熔化,而影响实验效果。针对上述实验不足,经过多年对此实验的教学,我认为有以下两种方案,实验效果明显,教学效果好,现供…  相似文献   

6.
1 《观察磺升华》实验 ,教材是这样进行的 :如图 1 ,在烧瓶里放少量碘 ,并对烧瓶微微加热 ,注意观察碘状态有什么变化 ,停止加热继续观察烧瓶中碘的状态变化。  图 1       图 2    该实验缺点在于实验结束后 ,烧瓶清洗不方便。现改为如图 2进行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小烧杯、石棉网、圆底烧瓶各一个。步骤 :安装好仪器后 ,按课本P 59步骤进行。这样改进后实验现象直观 ,器材容易清洗。2 《动能和弹性势能转化》实验 ,如图 3,让木球从斜槽滚入水平槽 ,在水平槽里竖立一个弹簧片 ,它的下端固定 ,观察木球与弹簧片碰撞…  相似文献   

7.
实验是每年中考的必考内容,也是学习和研究物理现象的基本方法.本文对近两年部分省市中考物理实验题进行分类和导析.一、识记类实验题这类试题考查的内容是实验的名称、构造、方法、目的、原理、器材、步骤、现象和实验结论等.主要考查考生对基础实验知识的记忆能力.例1(南京市)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且对烧瓶微微加热,可以观察到碘的_现象停止加热,过一会儿,在烧瓶壁上可观察到碘的._现象.例二(安徽省)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金属块的密度”实验中,请完成下列任务,填写“实验报告”中的以下两项:【目的」_;【原理」解…  相似文献   

8.
初二物理四章热现象的第七节《升华凝华》一节的实验教学 ,往往不容易被学生接受 ,加之农村中学实验室里缺碘 ,实验往往难于开展 ,既使有条件做这个实验 ,效果也不很明显 ,可见度低 ,不便于学生观察 ,更不便于碘的回收和对烧瓶的清洗。对此 ,本人对教材中的实验做了如下改进 ,仅供同行们参考。图 11 演示实验 1  在烧杯的底部均匀的放层较薄较细的碘粒 ,并按如图 1所示的装置组装好器材 ,烧瓶里装的冰水混合物 ,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对烧瓶的底部微微加热 ,并让学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师问 :有什么现象发生 ?生答 :有紫红色的碘蒸气产生。…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升华凝华》一节的实验教学,可见度低,不便于学生观察,更不便于碘的回收和对烧瓶的清洗。对此,本人在教学中进行了如下探讨,仅供参考。1演示实验一在烧杯的底部均匀的放一层较薄较细的碘粒,并按如图1所示的装置组装好器材,烧瓶里装入冰水混合物,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对烧杯的底部微微加热,并让学生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初中物理教科书要求教师演示碘升华的实验.笔者认为教科书上的实验方法有以下几点不足:(1)实验方法要求学生观察碘是否熔化,但是,离讲台稍远的学生是看不清楚的;(2)实验方法要求用酒精灯对烧瓶中的碘进行微微加热,由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达到600℃左右,而碘的熔点只有113℃,难免造成碘的熔化,“微微加热”的尺度较难把握好. 针对上述实验方法的不足,笔者对这个实验的方法做了一点改进,将装有少量感的烧瓶放在沸水或较烫的热水中加热.由于沸水及热水温度不会超过100℃(一个标准大气压),这样就能保证碘的温度不…  相似文献   

11.
(时间:45分钟)一、填空题1.在烧瓶内放少许碘,并对烧瓶微微加热,可观察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______;停止加热,碘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一部分附着在烧瓶壁上,这种现象叫______.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三物理新编教材第四章“升华和凝华”一节中谈到:“用固态的碘很容易看到升华和凝华的现象,把少量的碘放进烧瓶里,微微加热,固态的碘就升华,产生紫色的碘蒸汽,停止加热后,会在烧瓶上看到凝华成固态的碘。”  相似文献   

13.
一、对化学教科书上碘升华实验演示的讨论现行高中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化学》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3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密封好的玻璃管内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而原高中教科书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 )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5年 1 0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图如图 2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上口用盛有水的圆底烧瓶密封的烧杯中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按原教科…  相似文献   

14.
观察与思考     
《水蒸气的凝结(二)》一课,当进行‘白汽’是怎样形成的实验时,要引导学生既要把握整体,又要突出局部地进行观察,这样才能观察现实验中不断发生或变化的现象。我是这样引导和提示的: (1)加热后,烧瓶里的水有什么变化; (2)水拂腾前后所观察到的喷嘴处的现象是否相同;  相似文献   

15.
1.产生背景:在做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时,实验结束后,试管(或烧瓶)大多未清洗。2.原因:碘的蒸气有毒,能够剧烈地刺激人的口腔和鼻腔粘膜,吸入过多,则易中毒死亡。部分胆小、谨慎的学生怕出意外,故意省略了此步骤。3.引出的探究问题:能否把该实验器材做成永久的、安全的实验仪器?4.改进创新方法:将少量碘固体放入干净的细颈试管(或烧瓶)底部,用酒精喷灯将试管(或烧瓶)口的玻璃熔  相似文献   

16.
碘升华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第一册第四章“热现象”中碘的“升华”实验,是一个必做的演示实验,教师按课本中的方法进行演示实验时,加热的程度掌握不好,很难控制瓶壁和瓶内碘块的温度,往往造成碘在升华的同时,与烧瓶内壁接触的小颗粒碘很快熔化了。学生往往认为;碘是先熔化,再汽化形成紫红色的碘蒸气。不仅演示实验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使学生造成错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现行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中演示碘升华的实验方法 ,不足之处是 :烧杯内形成的碘蒸气从烧杯与烧瓶的缝隙中大量外逸 ,污染室内空气 ,影响师生健康。现行中师教材中的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密封在玻璃管内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 ,但将盛有碘的密封玻璃管倾斜着微热时 ,产生的紫色碘蒸气会凝结成紫黑色的液态碘 ,在密封玻璃管内壁 1 / 2处自上而下流动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整个实验过程不是在常压下进行的。当管内温度上升为 3 88K(1 1 5℃ ) ,碘的饱和蒸气压增大为 1 2kPa时就达到碘的三相点 ,从而使密封管内的碘出现气、液、固三态同时共…  相似文献   

18.
在烧瓶里注入10%的NaOH溶液、1,2-二氯乙烷各10毫升,乙醇20毫升。加几小块碎瓷片,按上图把装置连接好。用酒精灯加热烧瓶里的混和物,使温度不超过83.5℃(也可在水溶中加热)。持续加热3—5分钟。观察在盛放少量蒸馏水的试管工底部有少量油状液体  相似文献   

19.
新编初中物理第二册“物体的热膨胀”一节中,通过“手握烧瓶”,“用酒精灯给装满冷水的烧瓶加热”,及“用火给铜棒加热并加以放大”。这样三个实验得出结论:“气体的热膨胀最显著,液体次之,固体热膨胀最不显著。”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由于用“酒精灯加热”实验费时较长,且液面变化不显著。如果将盛满水的烧瓶放入盛有热(开)水的烧杯中加热(如图)就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观察到玻  相似文献   

20.
在《热对流》一课中,我有意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一上课,我就设置了一个水“煮”活鱼的实验(意在营造氛围,让学生产生疑问):在烧瓶里放一条活金鱼,而后在烧瓶的颈瓶处用酒精灯加热,当学生看到烧瓶瓶颈部分的水渐渐冒气变热而后沸腾,但金鱼仍在烧瓶下部自由自在地游动,这一情景使学生学习《热对流》的求知兴趣顿时被激发出来了。下面摘录的是当时的课堂片断,在此展示,以供同行共同对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进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