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特点是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的有效方式。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是数学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大胆实践,让学生在质疑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更要注重让问题意识走进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学习不应仅仅依靠教师的教,还要帮助他们树立自我学习意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拥有问的勇气、养成问的习惯、提高问的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自我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发现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分析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阻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善问。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小学生养成问的习惯、问的勇气、问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在课堂上结合学习内容,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养成"问"的好习惯,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数学学习的有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相似文献   

6.
小学是学生启蒙的阶段,小学数学学习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最重要的阶段,同时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数学学科伴随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至关重要了,目前的小学数学教育在这方面的意识较为薄弱,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数学思维的培养需要科学教学方法的引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设立情境,以达到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意识。  相似文献   

7.
问题意识代表了学生的思维方式,课堂提问则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体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要想学到的东西,需要积极的开动脑筋,善于提出问题,要不懂就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小学生养成问的习惯、问的勇气、问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其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依靠数学老师,要他们树立自我学习的概念,充分发挥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数学思维需要有一定的载体。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通过以问启思、以说激思、以动促思的策略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提问意识与能力,让他们遇到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有助于开发小学生的智力,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复杂的课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活跃课堂气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改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师不仅要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还要注重通过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数学问题与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而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学生很容易在学习中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怎样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与探究学习,获得思维发展,是摆在小学数学教学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发现解决问  相似文献   

12.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呈现的一种学习态度,是对知识本身感知、接受、思考的综合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要义。而数学问题意识是源自学生问题意识的具象化表现,是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心理表现。文章从分析农村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意识培养欠缺的原因出发,从笔者的教学实践入手,探讨了农村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从而为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马尚俊 《小学生》2023,(5):130-132
在现代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学科思维的培养受到了教师的重视。在数学科目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的必要前提,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创造性思维是数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此,在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立足小学数学教学现状,通过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的优化调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主动运用这一思维解决问题,实现知识、思维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中需要有勤学好问的习惯,尤其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理念,已成为大家的共识.探究的源头就是问题,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较高质量的思维.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5.
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维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当人们在认识活动中感到自己需要问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时候,人的思维才真正地起动.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和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强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就应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成功地使学生产生问题的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构筑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去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新办法、新思路。因此,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呢?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激起学生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况是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缺乏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意识的培养,包括合作意识、探索意识、学习意识、思维意识等。教学中要注重能力的培养,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为小学数学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相似文献   

19.
王丽 《小学生》2013,(2):80-80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是问题解决的前提和条件。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数学人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一、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敢问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唤起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挖掘学生数学潜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更好地进行学习中交流合作,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唤起学生主体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作如下几方面的探究。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