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中,刘师培积极致力于伦理道德近代化.他无情鞭挞封建"公德""私德"之弊端,深刻揭露其产生的历史根源,从学理上界定了近代"公德""私德"内涵,强调在养成良好"私德"基础上,重构以近代"公德"为核心的伦理道德.其思想具有明显的反封建特色,有利于塑造近代理想人格,对传统伦理道德近代化产生一定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蔡元培作为清末民初教育界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体育思想自始至终贯穿于清末民初的体育教育。从早期受军国民主义思潮影响,到后期受英美实用主义教育观的感染,从"御侮救国,强兵富国"的客观需要,再到"完全人格,终身教育"的主观探索,蔡元培体育观的转变也代表着清末民初体育教育的发展脉络,由出现萌芽再历经转折,体育教育最终向着注重人的全面发展而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3.
清季民初,梁启超深入揭露和批判了社会上道德沦丧、吏无廉耻、士无名节、重私轻公、名实相悖等社会陋习。为阐释其道德救国思想,他围绕理论上界定道德概念、近代道德核心为爱国民族精神、近代道德内涵体现为近代私德公德统一、其形成源于理性把握中外道德实质、而主旨在于塑造近代人格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系统论证,主张通过立志与修身结合、教育与引导并举、改造与育人互动、道德与制度统一达到塑造新国民,实现救国之目的。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1895~1927)的航运业受到外国资本的猛烈冲击,尤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外国列强利用条约保障、贸易垄断权保障、运价联盟保障来干预我国的航运业。这样的干预一方面使得我国的航权进一步受到侵犯,民族航运业也遭受重创;另一方面民族航运业也在其砥砺中艰难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清末民初,此时期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学制尚未完善,办学经验缺失。以交通大学为代表的中国高等工程学校通过向西方学习,积极发挥示范作用,推动了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其经验对于当今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整个学术界都处在新旧交替的转型时期,女性词只是大时代环境下一个小领域的缩影。透过对女性词批评可以看出,清代女性文学批评正在逐渐从传统文学批评的模式向现代文学批评转型。  相似文献   

7.
分析清末民初的教育现实可以发现,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电化教育并非偶然,它是由当时的教育改良的社会背景和改进教育的实践需求所决定的。在清末民初的许多教育规制中,都有关于技术支持教育的基本配置要求,同时,包括蔡元培、黄炎培和晏阳初等人在内的教育大家亦在践行着技术支持教育的实践,正是这些因素的综合,才使得电化教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的奇葩,在生命力的呈现中日益释放出绚丽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人口品质的高低不仅关乎个体的身心,更关乎种族的存在和发展.清末民初,婚姻选择的权利发生了由父母主张向当事人自主的转移.但实际上,由父母安排的婚姻并非一无是处,甚至是一条更合乎伦理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实业教育发轫于清朝末年。政府依托近代四部学制对实业教育进行发展和规范,实业教育制度从壬寅学制中的孕育到癸卯学制中正式确立,再到民初壬子癸丑学制和1922年新学制对其进行调整和完善,逐渐从零散走向了系统状态。清末民初实业教育制度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受国外职业教育制度影响大、从异域化逐渐本土化、具有灵活开放性、社会性突出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清末民初,在反抗中外反动势力的斗争中,涌现出很多豪侠之士,形成了一股侠义之风,这种侠义之风的产生既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是近代历史优良的传统之一,对于我们今天同样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是长江下游青帮快速发展的时期。其原因一方面是长江下游传统的小农经济进一步瓦解,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更进一步加剧了本已复杂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是由于伴随着长江下游社会的动荡,清政府对基层社会控制日趋弱化。长江下游的青帮不同于红帮,它的反清活动没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更多的是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破坏性。民元之后,在新的生存环境中,其下层为适应城市生活环境逐步演变成近代的黑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2.
清末民初时期是我国女子体育活动获得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社会有识之士的倡导、知识女性的倡扬和政府的重视下,女子体育活动在学校和民间普遍开展起来,同时还参加了国际性和区域性的体育竞赛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大妇女的思想解放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与确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宽广,且各地民情不一,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形成了众多而又极具特色的民商事习惯,与国家成文法一起规范着各类民事和商事行为。为因应民商事立法和裁判的需要,近代中国曾开展了两次全国性的大规模民商事习惯调查运动,取得宏富成果,为制订民商事法律、促进民商事裁判提供了参考依据,成为中国法律近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厚重一笔。  相似文献   

14.
学堂乐歌是近代中国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一种新音乐形式。以此开展的音乐教育.成为中国近代新音乐教育标志的学堂乐歌教育。在效仿西方音乐文化的实践中,它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发展的新局面。与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相比。以学堂乐歌教育为代表的新音乐教育在音乐创作手法与乐器使用、教学机构与科目西化、专业音乐教育家培养等“硬件方面”的发展更具时代性。对清末民初新音乐教育形式——学堂乐歌教育在产生与“硬件方面”创新之处的研究,影射出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在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作用等“软件方面”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清季民初,进化论的风行,使人们的历史观念发生了变革。新式的近代学校教育出现,仿效西人注重历史教育以拯救危亡、开启民智已成为时人的共识。此时,政府颁行新学制,对中小学历史教育的目的、内容、课时分配、教材教法等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新旧交替时期,中小学历史教育虽不至尽善尽美,但它加速了历史教育的近代化进程,促使了国人的觉醒和民族主义运动的高涨。  相似文献   

16.
传统功名观念对晚清民初留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清末组织公派留学生开始,到民初在政治、教育制度上对留学教育的尊崇,中国的留学教育在半个世纪中实现了在观念上与制度上对传统社会的接轨与适应,并以新陈代谢的方式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与变革。这体现在通过对传统社会功名观念的调和适应,并在教育和政治制度上对西方国家的知识系统、文官考试制度、学位制度的认可与接受,完成了对传统功名观念替代,为留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女子社团是清末民初不可忽视的一种社会力量。它是由当时先进的女知识群体组建的社团,它的兴起是中国妇女觉醒的标志。先进的女知识分子受到当时经济、政治以及国外先进思想的影响纷纷组建团体以争取女性解放。因此,女子社团的兴起是各种社会力量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通过规定师范生毕业效力义务保证师资来源;实行教师任职资格检定制度,建立了教师职业准入机制;从对教师注重精神奖励到立法确定教员薪俸标准,这些做法初步构建了师资管理与待遇的大体框架。清末民初大学、中学、小学教师的薪俸依次递减,差别较大,不尽合理,且因教育经费的短缺难以保证全额发放,因而出现了师资队伍动荡不安,中小学教师流失严重的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反过来又制约了清末民初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清末民初教师的任用与待遇史实昭示:教师所从事的工作属于创造性的复杂脑力劳动,只有择优录用教师,并切实改善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充分发挥其从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使教师真正成为具有竞争性和吸引力的职业,赢得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的剧变期,“小说界革命”的巨大震撼,使侠义小说自身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一步作品表现了浓郁的反帝爱国思想,有的作品出现了涉洋题材,洋溢着自由,平等,博爱等观念,以武行侠的作品内容,努力结合反腐败,反官僚的现实斗争,将武侠小说的思想推向了新的高度。当然,任何蜕变都必然保存一些旧有的痕迹,合资义小说自然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