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在谈及阿Q的形象塑造时,自称“杂取种种,合成一个”,说到合成,同学们或许会想,是不是意味着文学创作就可以随意嫁接与虚构?独眼龙我以为,嫁接与虚构都是文学创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但一定要有度,一旦失度就不是虚构而是虚假了。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允许学生虚构想象进行作文,不必拘泥于写真人真事的做法,有的赞成,有的反对,众说不一。应该说,旨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任何尝试,都是有益的,都有助于研究探讨中学生作文的一般过程及其规律。但也毋需讳言,并不是任何一种  相似文献   

3.
刘兴伦 《文教资料》2011,(18):66-68
文章阐述了把追求“艺术真实”的“虚构”引入追求“合适真实”的中学生作文教学的原因,并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虚构”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上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向全校学生推荐了初二(1) 班一个学生写的《一件小事》,认为这篇文章的语言、谋篇布局好,歌颂了新中国少年儿童的优秀品质,初中二年级学生能写出这样好的文章是可喜的。这样一来,学生中就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提出这篇文章写的不真实。有的教师也有这样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抄袭的多,编造的多,说大话,说空话,无病呻吟的多”,在我们这里也不乏其例。对于抄袭和说大话,空话,无病呻吟这样的不良现象应该纠正,这是无疑的。对于“编造”,是否能让学生这样做,我们这里的看法不一,有些同志认为不能编造,有些同志则认为有些作文只要学生自己能编造得正确,是可以的。我赞成后一种意见。  相似文献   

6.
作文的材料从哪里来?来自生活,来自细致的观察,来自长期的积累。这诚然是不错的。但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观察和捕捉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可用素材的敏锐程度毕竟有限。因此学生的作文中就难免出现编造的人物和事件,这些人和事大多让人一看便知它是胡编乱造的。对此,笔者以为:教者一味批评指责是不妥当的,而应当因势利导,教给学生一些“合理虚构”的方法和有关注意事项。 何谓“虚构”?——即凭想象造出来。何谓“合理虚构”?——即不违背艺术的真实(以生活真实为基础,通过概括、集中、提炼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这一原则,虚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作文,能不能虚构?这首先要看写什么文体.如练习写诗歌,写小小说,写科学幻想作品,这自然必不可免地要虚构了.那么,写记叙文呢?这又要看写什么样的题目,以及为达到怎样的训练目的而随之提出的相应要求.如写《我的爸爸》这样的题目,谁都知道,这是不便虚构的.再如,写《在“五讲四美”活动中》这类题目,虽然不是给报纸写新闻通讯,但一定要求写真人真事,所以也不能虚构.但除此类之外,如果从作文题目上分析不出一定要写真人真事,而且出题者事先也没有提出这一必须遵守的要求,那便是可以虚构的.如新疆伊犁  相似文献   

8.
经陈 《考试周刊》2012,(55):52-53
作文源于生活,但又不是生活的简单再现。写作中如何处理好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值得我们细细揣摩。在材料上要避免胡编乱造;在情感上要发自内心;在艺术上要学会提炼和概括。只有深入生活,广泛阅读,勤于练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写出动人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9.
朱传庆 《现代语文》2014,(7):143-144
近几年,在作文教学中,"真实论"成为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导理论。这个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学生的习作必须写真人真事,而且要写得完全符合人物和事件的实际,不能有过多的虚构;更有甚者,有的老师把"虚构"和"虚假"等同起来看待。殊不知,"虚构"是一种创造性想象,属于思维的范畴;"虚假"是无中生有,凭空捏造。一味禁止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虚构导致的后果是:学生选材的天地比较狭窄;严重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学生在写作必须冲破"只能真实,不能虚构"的藩篱。  相似文献   

10.
我们强调写实作文要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写景状物要真实。然而,写实作文不可能把生活中的素材像摄像似的搬进作文中,总要进行一番整理、加工、剪裁,在此基础上进行构思谋篇,这过程中,就少不了虚构。当然,写实作文的虚构自由驰骋的空间狭小,要受到很大的限制。那就是,写实作文的人物、主要事件要绝对真实,不能“无中生有”。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11.
虚构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表现手法之一,也是学生作文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虚构可以弥补生活经验的不足,可以发展形象思维能力,提高文学修养。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近年来高考试卷中都提示考生作文可以大胆想象,编写故事。那么,如何将虚构这一手法运用到作文中去呢?本人认为以下几种方法不妨一试。一、移花接木法。俄国文豪托尔斯泰说:“假如直接根据一个什么真人来描写,结果根本成不了典型,只能得出某个个别的、例外的、没有意思的东西。而我们需要做的恰恰是从一个人身上撷取他的主要特点,再加上我所观察过的其他人的特点,那才是典型的东西。…  相似文献   

12.
我们强调写实作文要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写景状物要真实。然而,写实作文不可能把生活中的素材像摄像似的搬进作文中,总要进行一番整理、加工、剪裁,在此基础上进行构思谋篇,这过程中,就少不了虚构。当然,写实作文的虚构自由驰骋的空间狭小,要受到很大的限制。那就是,写实作文的人物、主要事件要绝对真实,不能“无中生有”。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进行。1.枝节情节的虚构所谓枝节情节,即非主要情节。在主要情节真实的前提下,个别枝节情节可虚构。这样能使整个故事情节更丰满,更曲折引人、生动有趣,增强故事的可读性、感染性、艺术性…  相似文献   

13.
大人总会这么教导孩子:要做诚实的好孩子,不能撒谎。撒谎是与诚实相对的一种不好的品德。对它做一个文字上的解释,可以这么说:撒谎是指人故意将自己认为是真实的事情说成不真实的,让听者受骗,把"不存在的事"当成"存在的事";或者把真实存在的事,故意说成是不存在的。目的是让别人受骗,是一种品德不端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作文竞赛中,就一名学生的作文应不应该给予奖励发生了争论.这个学生的作文记叙的是他暑假去北京探亲时,在火车上经历的一件事.其实,这个学生家就住在宁夏,爸爸也在本地工作,根本无一亲人在北京,作文中所写的事情,是移花接木,一纯属虚构.有的教师认为,这篇文章的事情 虽属虚构,但记述生动,情节曲折、条理清楚,文字流畅,应该奖励.有的教师认为,这篇文章是编造的,不应评为优秀作文.从这篇文章的争论中,反映了一个问题:中学生写记叙文时,能不能虚构?  相似文献   

15.
小说本质上是叙事的虚构作品。然而,在艺术全面反叛的20世纪,虚构这一古老的小说法则遭受到空前的挑战,甚至有被逐出、遗弃的危险。处于这一背景下的国内新时期小说,也于1985年前后出现此种征兆,而且日益彰明。这令人想起小说与虚构漫漫久长的胶漆之恋。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一些小学语文老师就小学生作文是否应提倡虚构,在某些报刊上展开了热烈的争辩。赞成的认为提倡虚构可以迅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反对的则认为小学生应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提倡虚构会在学生中滋长胡编乱造的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7.
一九八四年七月号《人民教育》上,张志公同志有篇文章,谈到这么一件事:一位学生的作文,题为《我最敬爱的一位老师》,“写得不错,可是一了解,他并没有那么一位老师,于是发生了争议:写这样的文章可以不可以虚构?有的说,可以,文学允许虚构,虚构能锻炼想象力;有的说,不行,这不是文学,是纪实。在纪实的文章里虚构  相似文献   

18.
作文教学标准化、一刀切,强调必须写真人真事,不准虚构,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思维活动,影响了作文水平的提高,这种做法实在应该改变。要提高作文水平,应该而且必须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虚构想象能力。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培养虚构想象能力,其必要性和可行性是不难认识的。其一,虚构想象,是人类从儿童时代就开始具有的天性。只要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儿童生活,或者回想一下自己乃至其他人的儿童时代,就会发现,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在高考中,作文占据了总成绩的三分之一,由此可见作文在其中的重要性。现如今又倡导真实,希望学生在"非虚构"的写作背景下体现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这又谈何容易,"非虚构"写作的难度仍旧是很大的,并且存在很多的问题,解决问题并提升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20.
学生作文,我们一直强调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的真实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材料的真实,一是表情达意的真实.材料的真实是说所写材料与生活中的人、事、景、物一致.表情达意的真实就是作文中的"情"、"意"与心中所想一致.两种真实是有区别的.材料的虚假是虚构,表情达意的虚假则是虚伪.一般情况下,虚构是允许的,虚伪是应该坚决杜绝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