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建 《家教指南》2003,(12):30-31
单纯肥胖症的病因除了生物因素外,还与许多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应加强单纯肥胖症患儿的心理护理,控制或减少儿童单纯肥胖症,促进我国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一)肥胖儿童的心理发展1.对健康缺乏正确的认识传统观点认为,谁家的孩子胖就是健康,家长以孩子"胖乎乎"为自豪,别人也觉得胖小孩可爱。而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政策等,又使家长对孩子宠爱有加,生怕孩子吃不饱,吃不好,很少考虑营养过剩问题。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无分辨能力的孩子,往往不把肥胖当回事,心理状态良好,表现为对健康概念认识不正确。这种情况多出现在3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2.
当今社会,一些家长忙于事业,没有更多精力照顾孩子,于是把孩子送进寄宿制学校。这种方式是锻炼了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还是会因为缺乏父母的细致关照而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呢?虽然任何一种教育方式的利弊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很难一概而论,但是,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的王争艳教授依然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儿童不适合寄宿制生活,父母的细致照料才能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家,为什么让孩子们烦》一文真切反映了孩子们的心声,也客观揭示了当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①孩子在家里没有自由,父母教育孩子非打即骂;②父母的过高期望,常使孩子感到力不从心;③父母不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将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不信任孩子,使代沟加深;④有些家长对孩子不负责任,放任自流,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体验不到家庭的温馨。显然.这样的家教环境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身心健康。心理学家诺尔蒂生动地描绘了教育环境与儿童行为的关系:如果儿童生活在批评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指责;如果儿童生活在敌意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打架;如  相似文献   

4.
父母与孩子互不理解、难以沟通;孩子反感父母,不尊重父母;父母对孩子无计可施,觉得孩子太难管。凡此种种,主要原因是家长不懂家教艺术,步入了家教误区。补偿心理:有的家长认为,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应该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让孩子受最好的教育。在生活上孩子要什么有什么,学习也安排的满满  相似文献   

5.
儿童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好的发展,为未来国家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今随着心理健康教学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的健康心理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改善孩子的身心健康,教师和家长都可以采用家庭教育模式进行心理健康教学,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思维,净化心灵,促进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朱小存 《辅导员》2015,(9):9-10
根据调查统计,我所任教的班级,53名学生中就有34名学生是留守儿童。其中58.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1.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有31个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3个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或朋友。目前,这个班级留守儿童的数量仍在逐步增加。留守儿童长期跟随祖辈家长生活,他们的教育观念、管理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大多数祖辈家长文化层次较低,缺乏教育管理孩子的理论知识和合理有效的方法。为了有效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提升祖辈家长的素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根据调查统计,我所任教的班级,53名学生中就有34名学生是留守儿童.其中58.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1.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有31个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3个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或朋友.目前,这个班级留守儿童的数量仍在逐步增加.留守儿童长期跟随祖辈家长生活,他们的教育观念、管理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大多数祖辈家长文化层次较低,缺乏教育管理孩子的理论知识和合理有效的方法.为了有效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提升祖辈家长的素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哭是儿童经常出现的行为,爱哭被人们认为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幼稚、不成熟的表现。许多成人对孩子的哭无能为力,认为爱哭的孩子是不坚强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成人应该正确认识儿童的哭,正确对待儿童的哭,这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关系到儿童一生的发展。哭是儿童正常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9.
甘波 《基础教育论坛》2015,(Z1):108-109
任何家长,不管其素质高低,一定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农村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有时有些家长显得手足无措,或者当看到孩子遇到困难或调皮捣蛋时方式简单粗暴,这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农村幼儿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条件,把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全人格放在首位,这才是孩子将来发展的先决条件。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  相似文献   

10.
现今,独生子女家庭普遍,家长对于孩子幼儿时期的过分溺爱导致孩子处处依赖父母,逐渐丧失了独立生活与交际的能力,形成依赖人格。因此本人对处在幼儿时期的儿童进行依赖性人格倾向的调查,旨在针对当下幼儿依赖性心理的程度和问题提出建议,避免幼儿成长中逐渐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使幼儿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1.
儿童时期的心理烙印常常会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因此,在育儿中也有一个扬长避短的问题,需要引起家长们足够的重视。一、相貌心理。对于长相丑或美的孩子,家长有时会当着他们的面发表议论。在被父母提示后,有些孩子会对自己的相貌产生“与众不同”的自卑或自傲的异常心理。这种过早肤浅的关注是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育的。因此,对于长相漂亮或丑的孩子,父母应努力淡化他们的“与众不同感”。二、“毛病”心理。孩子年幼,不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德育》2020,(2):78-78
近日,共青团陕西省委课题组联手陕西省儿童心理学会出炉的“青少年家庭教育调查报告”显示,到了中学.尤其是高中,因学习成绩产生的焦虑情绪在家长中明显下降,焦点集中在亲子沟通、互动、相处方面,约50%的中学生不再或极少与父母沟通,父母打骂孩子的数量明显提高。45%的孩子表示,当自己问一些问题时,家长不会乐于回答;48%的孩子表示,不觉得和父母在一起相处是快乐时光;73%的孩子认为父母在自己心中的形象最接近保姆或教官;88%的家长坦言,与孩子交流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和孩子沟通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3.
教育文摘     
所谓儿童观,就是家长对子女的总看法和教育的基本出发点。现代社会新的儿童观主要包含: 一、正确的“孩子所属观”。从血缘关系看,孩子当然属于父母,但单纯把孩子看作是个人的“私有财产”则不妥,只有树立“孩子是民族的未来,人类的希望”的观念,父母才会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去教育、要求孩子产。二、正确的“儿童角色观”。许多父母在考虑家庭关系时,认为“父母就是父母,孩子就是孩子,不可能变孩子为家长。”因此往往以教训的语气去命令,要求孩子服从。如果父母能从“父母和子女都是家庭和  相似文献   

14.
目前,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其父母都是长年在外打工,把孩子全部交托给老人或亲戚或朋友,这些父母片面的认为只要孩子不缺钱就万事大吉。殊不知,更大的缺陷和后果却让家长们始料不及。很多留守儿童在身体发育、性格形成、观念形成等方面得不到正常呵护和引导,造成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成了生活上的困难生,学习上的后进生,思想、行为上的问题生。为了减少上述现象的发生,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齐心协力,共同合作才能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好,把留守儿童的问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儿童心理咨询认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中,个性、认知和领悟能力还很不成熟。年龄越小,其在物质上、精神上对家长和环境的依赖就越大,心理、行为受家长和环境的影响也就越明显。许多时候,咨询主要是对儿童的家长、教师、看护者等的咨询。咨询师往往相信只有父母、成人才有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儿童是不懂事、未成年的小孩,成人不应该将解决问题的负担放在孩子身上。这样的理念也许是好的,是出于对儿童的保护,但是却没有提供足够的空间让孩子开发自身的潜能,进而学习如何自己解决成长中面临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16.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吃零食是孩子生理和心理的需要,不让孩子吃零食的做法并不科学。因为孩子的胃容量小,吃一餐不足以维持到下一餐,而在正餐外吃一两次点心,就可以补充一些热量和营养,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父母可以选择牛奶、豆浆、面包、水果、核桃、葡萄干等较富营养的食物作为  相似文献   

17.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经常有家长议论,教育孩子是严厉好还是宽松好.我觉得,严厉和宽松都不好.严厉是家长对儿童的过度控制,它会让孩子感到受挫,认为自己毫无能力,造成孩子消极、被动、依赖的心理;或者导致孩子倔强、反抗,用一些破坏性的方式发泄自己的力量和不满.父母如果对孩子过于顺从,则会产生另一类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营养,是父母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但一般人都是以身高、体重、肌肉、脸色等方面来衡量孩子的营养状况。然而,现代医学认为,一个健康儿童,不仅要体格健壮,而且要心理健康。所以,做为父母,不妨同时查查你的孩子是否缺乏心理营养。  相似文献   

19.
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儿童的终生老师。亲子游戏以其生动、活泼、有效、实用的教育形式,为家长和儿童提供了丰富的教育环境、和谐的心理环境以及家长经验交流的机会,是“隐性失陪”儿童情感重建的重要途径。本文重点阐述亲子游戏促进“隐性失陪”儿童情感重建的相关措施,以此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家和医学家发现不少孩子的心理问题跟家长有关系,孩子们的疾病是他们家庭不健康的一个身心方面的结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孩子的好坏以及态度是否一致,父母关系的好坏及家庭结构是否稳定是儿童心理卫生问题中最大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表明,在父母关系不好、分居或离异的家庭中,儿童心理卫生存在问题的达21%以上。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他(她)的背后往往存在一对有问题的父母。父母在家中经常争吵,孩子在学校中容易表现出一种暴力倾向。在父母关系不好以及单亲家庭中,儿童受到的心理创伤严重,容易出现焦虑、烦躁、压抑的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