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在不同的活动中,承担不同的活动内容而成为不同的主体。即使同是想像主体,在艺术活动的不同阶段,因想像内容不同,也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他可以是像郑板桥那样"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的阅读鉴赏主体;又可以是像他那样,因阅读鉴赏的激发,而"胸中勃勃,遂有画意"的抒情创作主体;还可以是对自己的创作经验加以  相似文献   

2.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学的一个重要美学范畴,审美意象是主客观的高度统一。如果说古典诗歌创作就是诗人以独特的主体性编码运用语言符号建构审美意象的活动,那么古典诗歌鉴赏则是读通过对审美意象符号的个性化解码来领悟其审美意蕴的过程。本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古典诗歌中审美意象的建构与重建。  相似文献   

3.
汪苹芳 《考试周刊》2010,(43):31-32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的灵魂,也是古诗的审美评价标准。在汉诗英译过程中用英语进行再创造,重现原诗的意象美是文学翻译工作者在实践中的不懈追求,本文探讨了诗歌意象的涵义和美学特征,再从构成审美心理三要素的角度来分析意象的传译问题,旨在为诗歌翻译批评提供可资借鉴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意象界定为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基本审美概念,并以此为核心探讨了意向的历史演变、生成过程、分类情况和审美特色,分析了中国古典艺术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形象的创作,是诗人头脑中的意象和客观现实中的物象相融合并互相激荡升华为诗中的审美意象,进而与审美物象水乳交融生成了超越客观物象,超越主观情意,超越了宇宙、天地、万物、历史、时空的融而为一的诗歌艺术形象,使诗的光晕获得了永恒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别离是古典诗词的重要主题,而且诗人在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时,往往会借助于一些与之相应的具有定型指义的抒怀意象。那么,古典诗歌有哪些常见的表现离愁别恨的意象呢?仔细研读柳永千古传诵的咏别名篇《雨霖铃》,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一、柳:唯有垂杨管别离“杨柳岸”,为什么是“杨柳”而不是其他呢?刘禹锡说:“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柳”者,“留”也。古人又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正所谓“载酒送春别,折柳系离情”。更何况柳的“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待话,别情无极”,活脱就是一种款款惜别的多情姿态。…  相似文献   

7.
“直观、印象、顿悟”是解读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方式。这是由诗的共性以及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性所决定的。“诗之所以为诗,是因为诗歌借助语言抒发的是诗人真挚浓烈的情感,传达的是诗人对于自然、人生的深切体验和对人生真谛、美的真谛的诗意发现”(王耀辉《文学文本解读》),可见,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解读重要的是“悟”和心灵上获得启迪。而“悟”的获得则依赖于审美主体的艺术感受能力、成熟的审美心理,即需要一定的内在文化心理结构,奇特、丰富的生活积累,思想的执著追求和感情的奇异体验。否则,审美主体无法与诗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诗词与英美意象派诗歌在意象的营造方面存在着一些共同特点:追求简洁,突出意象,时空自由;会意性强,分析性弱,且多数诗歌具有明显的绘画效果。然而,基于中英两种语言的结构模式差异,中国古典诗词大致属于常规性语言范畴,而意象派诗歌基本属于变异性语言范畴。  相似文献   

9.
从翻译美学的角度看,翻译的目的是语际的审美再现。翻译审美再现遵循从感知、理解、转化和再现的过程,成功的关键在于审美主体能否将已经过其加工的审美体验艺术地物态化于译作中,为原语找到最佳的艺术表现形式。从对杜甫《登高》的两种译文的分析,可以见出古典诗歌翻译的审美再现。  相似文献   

10.
英美意象派创始人、美国著名诗人埃兹拉·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又译《地铁车站》或《巴黎某地铁车站上》)是一首只有短短两行的现代诗歌,但它不仅当时在世界范围内赢得了广泛赞誉和阅读认同,而且历经近一个世纪岁月风尘的磨洗至今仍散发着生命的活力和迷人的光彩。这首诗纯以意象并置的手法营造了一个开放性的意义空间,给人们以解读和阐释的多重可能性,并且在人们的阅读中不断实现其意义的“增殖”,这无疑也是一首具有经典品格的诗。大凡论及英美意象主义,都少不了提到《在一个地铁车站》,庞德本人也曾以此诗的创作为例来说明“单一意…  相似文献   

11.
韦宏梅 《考试周刊》2010,(37):20-21
意象是诗歌创作和审美都不可回避的重要概念,它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的一把金钥匙,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解读诗歌的要旨,感受到诗歌的美妙。古代诗歌里描写杜鹃意象的诗歌很多,它作为一种典型的情感符号,内蕴是丰富深刻的,积淀、丰富了千古文人的审美情趣。透过"杜鹃"意象,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人们丰富、凝重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2.
王茂基 《甘肃教育》2006,(1B):24-24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别离是古典诗词的重要主题,而且诗人在表达某种特定的情感时,往往会借助于一些与之相应的具有定型指义的抒怀意象。那么,古典诗歌有哪些常见的表现离愁别恨的意象呢?仔细研读柳永千古传诵的咏别名篇《雨霖铃》,会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明显受到中国诗歌影响的意象派是美国新诗运动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派别,它对美国现代诗乃至20世纪世界诗坛产生了特殊的影响。意象派对中国古典诗歌所作的借鉴,可谓有得亦有失。庞德的《在一个地铁车站》,作为意象派的代表作,在意象的创造、处理方面深得中国古诗之奥妙,是一首著名的意境诗。由于意象派更看重意象本身,对意象的象征、暗示、比喻作用处理得非常隐蔽,一定程度上又会影响到诗作的深度和境界。  相似文献   

14.
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小品心领神会,故其《地铁车站》能突破英美意象派的局限,成为英美意象派诗歌的压卷之作;而卞之琳既深谙英美意象派的玄奥,又精通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文化,故其《断章》能成为中国意象诗的翘楚之作。揭示二者成功的来龙去脉以及英美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中国意象诗与英美意象派、中国意象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的微妙关系,可窥见造成英美意象派局限性以及意象派在中国未能形成流派的原因,为促进中西文化的交融互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我们不能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当诗歌鉴赏出现在高考试题中之后,古典诗歌的教学,在不少教师眼里成了高考试题的复习和演练。诗歌鉴赏教学变得简单化和程式化,教师引导下学生对诗歌的感受、理解、体悟、联想、想象等精神心灵活动被消解,鉴赏活动停留在为应试而作的内容分类、术语套用的层面,呈现浅表化和平庸化的局面。这样的局面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16.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歌研究》(李正栓教授著)(下文简称《诗歌研究》)是河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推出的又一学术力作.  相似文献   

17.
普丽华的<诗歌文化论稿>从文体本身的研究角度出发,让诗歌回到诗歌.  相似文献   

18.
初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慷慨悲凉、古朴苍劲而卓越千古,杳渺时空的奇特构思令人回味无穷.该文从意象的角度剖析此诗独特的审美特征,并由此探讨了古代诗歌的某些带规律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宝贵的艺术珍品,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代言,古典诗词往往具有丰富的语言魅力和精美的韵律感,因此,随着文化社会对古典诗词文化艺术重视程度的大幅提高,将古典诗词插上音乐的翅膀,使古典诗词与艺术歌曲产生奇妙的交融,能够使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承与创新不断散发全新的品质与气息.《枫桥夜泊》是一首非常...  相似文献   

20.
《作女》是一部糅合了多种审美旨趣的作品,既通过对诸多社会时尚和有别于传统的性观念的描写营造了浓厚的大众审美趣味,又通过获得了物质和性的双重自由的女性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折射出女权主义思想,同时,小说还表现了对人的生存关怀的意图,关于人的存在本质、自由、生活意义等的思考逐渐接近了存在主义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